欧洲想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挥舞“制裁大棒”,已经为时已久了。

从去年开始,欧委会下令“动手”,随即发起了所谓的反补贴调查。

据欧盟方面透露,当下这一调查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预计在不久后就能得出一个最终决定来。

然而,还没等调查结果出来,德国这边,

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了,罕见地帮着中国欧盟中用了一次“一票否决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总理朔尔茨)

日前,针对欧盟提出的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施加惩罚性关税一事,德国联邦交通部长维辛就站出来表态了,

称德政府认为此举并不妥,我们希望的是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而欧盟的这一措施却并不公平,之后将引发中欧之间的经济战。

此外,他还强调称,面对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德国想做的并不是封锁国内市场,而是通过实力来和中方较量,这样德国企业才能继续在德国创造价值,并在全球贸易中保持竞争力。最后他还信心满满地称,

德国的产品质量已经决定,德国会继续在国际社会上保持领先地位。

除了这位交通部长之外,德国车企也对此表达了一致意见。日前,宝马集团董事长就喊话欧盟,要求其切勿使用这一手段对待中国,否则不仅将颠覆欧盟此前制定的“绿色协议产业计划”,还会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带来伤害,

总结一句话称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知道,过去在很多涉华议题上,德国都是紧跟美国步伐的,比如说其此前听信美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还发表了“国家安全战略”,并开始警告德企不要依赖中国等。而如今,其却第一个在欧盟中发声维护中国,实在出乎意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而对于德方而言,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实际上也有两点原因。

首先就是中方说过的话,朔尔茨听进去了。

当下有关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算得上是中欧最大的一个难题了,所以也是近些时日中欧高层会面时,最经常会提及的问题。欧盟方面的观点是这样的,中方电动汽车产量大,属于产量过剩,再加上价格低,极大挤压了欧洲国家自身汽车企业发展的空间,所以要通过征收关税等手段,让中国制造在欧洲不再占有优势。

欧盟方面的观点,朔尔茨在不久前访华期间,就当面向中方转述了一番。然而中方当场明确表示,

欧盟方面不仅做法对中方不公正,所谓“产能过剩”的帽子,也不该扣在中方头上。

一方面电动汽车产业作为中方有优势的产品,加大生产并出口是非常正常的,这也是国际贸易的本质;另一方面,德国产出来80%的汽车,都是用于出口的,日本则占了50%,美国占了25%,

而中国仅有12%,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一说。

如今,德方也承认称,现下中国制造在德国以及整个欧洲的市场份额,也只占了不到1%,所以欧洲并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情况。可以说,这番话和中方的表态基本一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汽车生产线)

其次,德方对中方的保护,本质上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对德国而言,其自身情况和欧盟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法国之所以对施加惩罚关税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

是因为法国的汽车生产商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他们在中国的销量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德国就不同了。

德国的汽车工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中国则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

对于奔驰、宝马、大众等德国汽车品牌来说,中国的消费者不仅占据了庞大的销量份额,更是其全球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可能影响到中德贸易关系的负面因素,都可能对德国汽车制造商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德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此外,在中国到欧洲的贸易中,有很大一部分包含的都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及其零配件。比如说宝马、大众、奔驰等,都在中国拥有大量的生产基地和合资企业。这些公司不仅为中国市场生产汽车,

也将生产的部分产品和零配件出口到欧洲,以及全球其他地区。

而当这些“中国制造”的德国品牌汽车,回流到欧洲市场时,它们按照国际贸易规则,被记为进口商品,但其品牌价值和认同仍然牢牢绑定于德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电动汽车)

在这种情况下,若因为欧盟某些政策措施引发了中国的不满,导致对欧盟的反制措施,那么最直接受到冲击的,就是德国这样的经济体。

它们在中国的庞大生产基地,以及复杂的供应链将遭受巨大的风险,从而使得德国在欧盟内部承受的损失远超他国。

如此一来不仅德国经济将遭受重创,还有可能影响欧盟内部的政治稳定性。

总之,德国此次使用的“一票否决权”,护好的不仅是中国,更是德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