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太平天国第一叛将韦俊,他不但是北王韦昌辉之弟,而且战功卓著,官至右军主将,封爵安天福,是太平军投降清军职衔最高的将领。他能够逃过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的血腥内讧,还没有遭到清军的杀降,最终竟然还能回到家乡,安享天年而得善终,实在是个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天国第一叛将韦俊,他不但是北王韦昌辉之弟,而且战功卓著,官至右军主将,封爵安天福,是太平军投降清军职衔最高的将领。他能够逃过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的血腥内讧,还没有遭到清军的杀降,最终竟然还能回到家乡,安享天年而得善终,实在是个传奇。
太平天国是晚清时期一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从1851年(道光三十年)金田起事开始,到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被湘军攻占,前后历时十三年,这之后太平军的余部还坚持了十多年才被彻底肃清。波及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十七个省,六百余座县级以上城市。太平天国先后控制过七省四十七州府二百三十六个县,总面积高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当年清朝疆域的十分之一。太平军的总兵力最鼎盛时发展到上百万人,即便有些是裹胁或是组织涣散的乌合之众,但核心部队也至少有三四十万。因此,太平天国绝对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当然这场农民起义起义也造成了惊人的人员死伤,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战乱总共造成了大约1.3亿人死伤,其中死亡高达7000万。
就是在太平天国内部也曾经有过极为血腥残酷的内讧——“天京事变”,前前后后总共有数万太平军将士死于这场内讧。而“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北王北王韦昌辉,正是本文的主角韦俊的亲哥哥。韦昌辉是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大地主,他尽散家资为“拜上帝会”购买甲仗军资,还率领全族一千多人都参加了“拜上帝会”。太平天国起事之所以选在金田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韦昌辉是金田村的大土豪。韦昌辉在太平天国早期可谓贡献巨大,因此在金田起义后,被拜为后护又副军师、右军主将,永安建制被封为北王,称“六千岁”,成为太平天国黄核心领导层的第五号人物。太平军攻占南京后,随着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韦昌辉上升为太平天国第三号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韦昌辉和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东王杨秀清矛盾很深,所以他在天王洪秀全的默许下,发动了“天京事变”,诛杀了杨秀清以及其部属三万人,最后又被洪秀全所杀。血雨腥风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极其重要的事件,也是太平军由盛转衰的拐点。
而韦俊作为韦昌辉的弟弟,能够没有受到“天京事变”的牵连,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韦俊,又名韦志俊,1827年出生,跟随哥哥韦昌辉参加了金田起义,并在韦昌辉被封为北王后也被封为“国宗”。不过他不像太平天国大多数国宗那样平庸无能,贪图享乐,而是很快在战争中显示出了过人的军事才干。
1854年8月,太平军由六十岁的老将曾天养率部西征,韦俊作为曾天养麾下的战将,也随军出战,在洞庭湖城陵矶与湘军展开了激战。8月11日,曾天养在作战中不幸坠马身亡,主将战死导致太平军大败。曾天养阵亡后,韦俊接手了西征军的指挥权,二十七岁的韦俊就这样成了太平军的一路人马的主将。由于西征军兵力有限,在优势清军的猛攻下,连遭失利,节节后退,并最终被迫放弃武昌,退往江西九江。
这时,翼王石达开率援军赶来,指挥整个西线作战。1855年1月,石达开发起湖口会战,湘军大败,湘军此前取得的战绩几乎被一扫而光。太平军乘胜反攻。韦俊率部于1855年3月夺回武昌。此后,韦俊就率部镇守武昌,成为太平军在湖北地区的最高指挥官。石达开在湖口大捷后,并没有将主力用于湖北战场,而是回师攻略江西、安徽。这样一来,在武昌的韦俊就成了一支孤军,很少得到补充和支援。
清廷则将韦俊坚守的武昌视为眼中钉,咸丰下旨限期克复。因此,清军调集重兵对武昌展开了南北夹击。韦俊采取了“北攻南守”的策略。在鄂北,韦俊派出十八岁的年轻将领陈玉成主动向清军发起反击。陈玉成不负重望,一连串的精彩出击,将得鄂北清军打得狼狈不堪。同时在鄂南,韦俊亲自指挥一万多太平军,迎战湘军胡林翼所部。从1855年5月一直打到9月,胡林翼所部损失数千人,无力再攻,只好征调湘军罗泽南部前来增援。罗泽南是湘军的一员悍将,一路接连攻克通城、崇阳、赤壁等地,于12月初杀到了武昌城下。韦俊一面在武昌城外组织防御,一面急调陈玉成回师。两军从1856年1月到5月,整整激战四个多月,其中4月12日,罗泽南指挥进攻武昌大东门时被太平军的火枪击中,很快伤重不治。由于主将战死,湘军士气受到重挫,不得不停止了对武昌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了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解除了对天京的威胁,随后太平军开始驰援孤悬敌后的武昌。7月,翼王石达开率领三万援军向西进军,但9月,当石达开率部刚刚到达湖北境内,天京事变发生了。到了11月,韦昌辉被诛杀,韦氏家族在天京的千口人也一起被杀。韦俊是韦昌辉的亲弟弟,自然也成了逆党。关键时刻,虽然石达开的全家都被韦昌辉杀了,但是他力保韦俊,才使韦俊没有受到株连。当然,韦俊确实没有和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有关联,而且他是镇守武昌的主将,如果牵连治罪,很可能会影响军心,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石达开却因此一时顾不上再派兵援救武昌了。这时,湘军的胡林翼、杨载福乘机多次派人策反韦俊,但是韦俊对太平天国还是忠心耿耿,始终没有答应。
但是,势单力穷的韦俊也难以继续坚守武昌,于1856年12月经石达开批准,韦俊率大约两万名太平军,主动撤出武昌,转移到赣东北一带。这样韦俊孤军坚守武昌长达十八个月,击退清军多次进攻,还打死了湘军大将罗泽南,可谓战功卓著。
1857年11月,韦俊率部一路转战到安徽池州,由此开始以池州作为根据地。
1858年8月太平天国重建五主将(在太平天国早期的1851年,曾设立过五军主将,杨秀清为中骏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韦俊升任右军主将、并封爵定天义。这时太平天国封爵还没有泛滥,义爵是太平天国仅次于封王的爵位,除了天王、翼王,就是义爵最高了。但这并不是说明洪秀全信任器重韦俊,只是为了拉拢韦俊,并表现出对韦氏家族既往不咎的姿态。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的1859年10月,韦俊却突然向清军投降了!韦俊的降清也因此成了一个历史上的谜团。
因此这个时候,太平天国整体形势虽不能说是一片大好,但对于韦俊来说,相比孤军坚守武昌之时要好多了,而且韦俊本人在太平天国的前途看上去也不错。为什么他却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大的决定,自然一定是有原因的。
有的说是和杨辅清的矛盾,杨辅清是杨秀清的族弟,天京事变时正在石达开麾下在江西带兵作战,因此得以逃过一劫。石达开率部远走西南,杨辅清一开始是跟随石达开的,后来接受洪秀全的召唤,重回太平天国,被洪秀全封为中军主将,地位在韦俊之上。杨辅清驻军皖南,和韦俊所在的池州相邻。由于杨辅清心胸狭隘,始终对天京事变中杨家数百人被杀耿耿于怀,所以处处和韦俊为难,双方的部队多次发生冲突。再加上韦俊的老部下陈玉成(此时已经升任前军主将)也站在杨辅清一边。心灰意冷的韦俊想渡过长江去投靠李秀成,但陈玉成的部队封锁了长江,韦俊走投无路,最后只能降清。
还有一种说法,是陈玉成的原因。1859年5月,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无论职务还是爵位都在韦俊之上。而这时陈玉成才二十二岁。年少得志的陈玉成免不了性格张扬,强势霸道,对于韦俊这位昔日的老上级,陈玉成也是没有放在眼里,很有几分颐指气使的味道。这就让韦俊心生不满。
最终,“和州械斗”成了韦俊降清的导火索。太平天国没有总后勤部,各部队的补给全靠自己解决。韦俊驻扎的池州筹措粮饷比较困难,所以韦俊率部渡江,未必是要去投靠李秀成,更可能是想到江北重新找一块根据地,至少也能多征集一些物资。但陈玉成把皖北一带都视为自己的地盘,绝不允许他人染指。因此,他派出部队封锁长江,阻止韦俊渡江。虽然双方并没有发生死伤数千人的大规模交锋,但是小的磨擦还是有的。最后韦俊无法渡江被迫回到了池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州械斗”就是陈玉成与韦俊双方部队之间的一场大冲突,但由于太平天国方面的史料在战乱中全部散失,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和州械斗”的资料。只有清军将领胜保在1859年8月的一份奏折中有提及:“探得逆首韦志俊复由江南池州带贼过江,陈四眼狗(即陈玉成)纠众拦阻,不准其前来江北,彼此忿争,于和州地界杀戮。又李受惩(即李秀成)不知因何被洪逆锁拿至南京,于是李受惩手下贼众亦帮同韦志俊与四眼狗所带之贼仇杀,杀毙数千人。”
胜保可能是道听途说,也可能是有意夸大,所以这份奏折的可信度并不高。特别是可以确定的是,在奏折中说李秀成被洪秀全锁拿完全是无稽之谈,所以死数千人的说法也不足以使人相信。但这份奏折却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和州械斗”确实发生,陈玉成和韦俊之间确实发生了冲突。
由于“和州械斗”的时间和韦俊降清的时间很接近,因此被很多人认为这一事件最终促使了韦俊下定决心降清。
10月22日,韦俊率所部两万人向湘军杨载福投降。投降后,韦俊命令部下古隆贤、刘官芳、赖文鸿、黄文金四将去攻打芜湖,结果古隆贤等四人倒戈,联合杨辅清、杨宜清反过来进攻池州。韦俊手下的太平军也纷纷倒戈,最后韦俊只带领千余名韦氏族人逃出池州,投奔杨载福,被清廷授参将(相当于现在的师长)。
此后,韦俊加入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在1860年的安庆保卫战中,韦俊在杨载福所部湘军配合下,偷袭太平军的重要补给基地枞阳镇,并且顶住了陈玉成部队的反攻,截断了陈玉成的粮道,为湘军攻克安庆立下大功。之后,韦俊又杀回了皖南,攻克宁国府,最终被清廷授副将加总兵衔(相当于现在副军长但享受正军级待遇)。
应该说,太平军降清也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因为清廷对太平军将士,尤其是对两广老兄弟极为忌惮,即便投降了也不放心,杀降之事并不是少数。著名的就是1863年5月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自己出降以换取部下七千官兵遣散回乡。四川总督骆秉章假意应允,向这七千官兵发放路费遣散,但却在途中设卡拦截,尽数屠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1863年12月,苏州两万多太平军在纳王郜永宽、 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嘉、比王伍贵文四王以及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四天将率领下向淮军投降,结果被淮军统帅李鸿章下令全部诱杀。
像韦俊这样参加过金田起义的元勋,又是北王弟弟,自己还身居右军主将、封爵定天义的高位,能够平安活到战乱平息,还得到高官厚禄,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太平天国覆灭后,韦俊曾回到家乡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但乡民都不原谅他的投降行径,连孩童都喊他“反骨韦十二”(韦俊在家中排行十二),最后只得离开家乡,定居曾经征战多年的皖南,1884年在安徽宣城去世,享年57岁,虽然算不上高寿,但总算是善终。作为这样一代名将,在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中,能有这样一个结局,已经很不错了。他的一生,传奇,曲折,更多的事令人唏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