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有一位大家都熟悉的护士,她坚守在精神专科护士岗位三十余年,尽心守护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她就是老年三科的护士长杨云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的书记、科室护士长杨云秀心中始终装着大爱,在用心服务患者的同时,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把党的政策方针落实到为民服务和科室发展上,组织创新提升科室服务能力,受到医院领导同事和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党建为魂,从"拓荒"到"示范"

"给我一年时间,一定把科室带成先进科室!"2018年,因业务发展需要,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始筹建老年三科,杨云秀毫不犹豫地接过这个重担,并向医院党委立下了"军令状"。

先后调任4个科室,且在每个科室都是"拓荒者"的杨云秀凭借老到的经验,一下就抓住了强学科的关键,那就是以党建引领为"核",形成"党建+建强组织、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的发展态势。

以"党建+"的形式申报课题,将老年三科党支部近一半党建经费用于项目执行,解决科室医疗、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升科室服务水平;聚焦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实际需求,创新开展"角色互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系列主题党日,通过模拟病患状态,加深医护人员对患者需求的理解,完善服务细节,改善就医体验;围绕老年人身心特点,结合科室专业特色,参加"精卫鸟"志愿者服务队老年医养健康支队,深入基层,为老人提供健康讲座、健康体检、量表筛查评估、义诊等服务,守护大众特别是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一套"组合拳"打完,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感明显得到改善,就医群众获得感也逐步提升。

2019年,杨云秀所带领的老年三科党支部被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评为"示范"党支部,且连续4年获此荣誉。

把患者放在心上,把心放在患者身上

"药要好好吃,病才会好。""刘婆婆,今天状态不错哦。""张叔叔,药要吃下去才有效,不能悄悄吐掉。"精神卫生中心的护士,与综合医院的护士有着很大的不同,她们的工作除了抽血、输液、换药等基本护理外,还要对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开展日常生活护理,确认患者完成服药,防止患者私藏异物,预防患者病情突发。

"哪个病床的患者是什么情况,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都要熟记于心,便于进行针对性和重点护理。"在杨云秀看来,精神专科护士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因为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生活都依赖护理人员,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换位思考,主动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做患者所需……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医患关系才能更和谐。

深耕患者需求,打造精细化服务

新来的患者不愿意服药怎么办?长期住院的患者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怎么办?患者突然发病有冲动伤人倾向怎么办?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三科,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由于很多住院患者都是合并多种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患者,他们大多无法正常沟通,不懂得配合治疗,有的甚至有暴力倾向。

有一次,杨云秀在查房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了解到是因为陪护人员在为一名80多岁的患者进食时,由于喂食速度过快,导致老人呛咳。杨云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举一反三,总结了给患者喂食的速度、食物的温度、病床调整的高度、靠背的角度、约束带使用的时机等十余个细节问题,带领科室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多措并举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提升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杨云秀主动当起"小白鼠",让她们拿自己练习扎针,还把"新人"带在身边,帮助她们尽快掌握并熟悉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要点。除言传身教外,杨云秀还鼓励科室护理人员多参加学术活动和继续教育。截至目前,杨云秀所"带"的护士中,先后有3人成长为护士长,20余人成为业务骨干。

未来,杨云秀将继续带领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三科,以"老有所医 爱满夕阳"党建品牌建设为载体,从改进服务细节延伸到满足群众更高的就医需求,从院内延伸到院外,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持续护航人民身心健康。

(文/李灵 肖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