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美国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动作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年初,美国说服荷兰和日本,还把韩国拉下水,组建了一个芯片四方联盟,揪着中国半导体穷追猛打。

美国作为带头大哥,从制裁清单、芯片法案,到限制出口设备,能用的手段全都用上,给小弟们打了个样。

比起美国的乐此不疲,日韩等国就显得有点挣扎。

韩国一开始就不想加入,但是拜登为了这事甚至在2022年主动访问韩国,尹锡悦再不情愿,也不敢落美国的面子。

美国在颁布芯片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前,并未提前知会韩国充分沟通。

要知道,韩国企业海力士才刚获得中国批准,完成对英特尔大连芯片工厂的收购,结果《芯片和科学法案》就出台了,限制相关芯片企业在华工厂升级设备和扩产。

海力士顿时成为英特尔止损的接盘侠。

这还不算,韩国的芯片企业几乎一半产能都在中国,而且中国也是韩国半导体最大的出口市场。

随着美国多次收紧对华出政策,这些企业接连倒了大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没享受到芯片联盟的内部福利,就先挨了老大哥一记重拳,挺让韩国人郁闷的,他们有点拿不准,美国究竟是想限制中国还是要痛锤韩国。

为了弥补损失,韩国政府只好实施《半导体特别法》等法案,与美国战略举措进行对冲,以免彻底成为大国相争的炮灰。

与韩国情况类似的还有日本和荷兰。

美国一再督促他们,在对华芯片出口上要保持一致步调,并符合联盟的宗旨,但他们明显留了后手。

尤其是日本,虽然表面上配合美方要求,又是表忠心,又是出台政策,但在实际落实上该咋样就咋样。

根据日本官方数据,从2023年到今年2月,日本在芯片制造设备和相关材料对华出口上,仍然保持高位,没有一点要切断的意思。

日本人不傻,他们知道在芯片产业这块,日本和中国能形成互补。

别的不说,光是2022年,他们就从中国企业手上拿到21台光刻机的指标,这钱放着不挣,就会有人取而代之,例如犯红眼病的阿斯麦。

更何况,日韩两国从去年开始对华贸易就经常处于逆差状态,如果这时候还要犯傻追随美国的排华战略,不仅讨不了好处,还会雪上加霜。

所以阳奉阴违,就是各联盟成员给盟主的真实态度。

坏消息是,美国的政策时刻在灵活变动。

今年3月,美国政府修改了BIS的出口规定,补上之前芯片禁令的漏洞,确保我国无论是走直接还是间接的途径,都无法获得顶尖芯片技术和售后服务。

善于骑墙的阿斯麦已经投降了,至于日韩能撑多久,真不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对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要通过自主研发力量,冲破对方的半导体封锁链。

什么时候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怕成为别人案板上的鱼肉了。

近十年以来,中国已经不断加强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投入。

比如2022年,我国大陆在半导体产业上的投资超过1.1万亿人民币,最后取得的成绩,也超过了简单从无到有的程度。

就拿光刻机来说。

目前中国已经普遍实现90nm光刻机的量产,能应付除手机以外绝大部分电子产品的生产。

像中芯国际这类大拿,据说达到14nm级别,目前正在攻坚7nm的地狱难度。

而受美国祸害最深,短短3年被制裁4次的华为,也拿出了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

不论国外行家怎样拆解,说实际是14nm级别,最起码它填补了国产手机芯片的空白,这是毋庸置疑的。

尽管比起阿斯麦、尼康等国际顶尖品牌,国产光刻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在落后国际这么多年,还能达到这个成绩,已经很不容易了。

阿斯麦CEO态度的转变就能说明问题。

从两年前的「中国(大陆)不太可能独立复制出顶尖的光刻技术」,到如今的「中国的物理定律和这里一样,你越是给他们施加压力,他们就越有可能成功」。

光刻机难攻克是肯定的,但是最终被拿下,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成就,确实把日韩吓了一跳。

从80年代开始,东亚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就处于白热化之中。日本卷技术,韩国卷工时,二者斗得不可开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整体来说,日本的优势更为明显,从世界顶尖光刻机企业排名就可以看出来。

从90年代起,宝岛的台积电加入战局,一起开卷,于是东亚电子圈就一直由这三家在玩风水轮流转。

但近十年来,我国大陆在半导体领域崛起的速度,把日韩吓了一跳。

就算摩尔定律放缓,突破的速度也不至于那么离谱吧?那可是半导体领域。

这一切与中国完善的全产业链有关。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说过,中国产业链的发展,就是中华民族的心酸史。

从巴统委员会到瓦森纳协定,中国产业链的升级之路持续受到西方阵营的特殊照顾,真就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

到90年代末,还出现「贸工技」和「技工贸」的路线争端,因为在整整50年里,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始终对中国保持封锁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条是按照欧美的意愿,老实呆在世界工厂的低端位置,如同其他劳动密集型国家一样。

西方国家高兴时就会给点甜头,让中国成为规模最大的科技成品消费国,甚至可以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给予合作机会,比如得到固态和电子垃圾的优先进口权。

众所周知,我们选择了最难走的第二条路,顶着西方的压力,倘过他们处心积虑埋下的雷,砥砺前行,一步一个坎。

而这条路,让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最大、最完整的国家。

这不是盲目自大,毕竟吹牛可吹不出来盾构机、特高压线路、空间站等国产技术。

在这几年,除了半导体行业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也让日韩,乃至整个欧洲都感到压力很大。

前一阵子,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正式迈入「三舰客」时代。

据说这艘航母采用的电磁弹射比美国福特号的还要靠谱,安全系数更高,我国又刷新了造船业其中一颗明珠的亮度。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国在去年正式交付了第一艘大型邮轮,这意味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齐「造船业三大明珠」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豪华邮轮的制造难度有多大,日韩最有发言权

建造一艘豪华邮轮,难度不在于造船工业上,因为中国连航空母舰和大型LNG运输船都能造,按道理来说造邮轮也是手到拿来的事。

可问题在于,豪华邮轮的难点在于船上的东西,与一般船型注重简约、稳固不同,豪华邮轮讲究艺术性、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完美融合。

建筑布局的复杂性,零部件之多、工作量之大,不亚于一座小型城市,所以豪华邮轮制造业一直都是欧洲的绝对高地。

作为世界前三大造船强国,日韩不信邪,接连攻坚,结果都失败了,似乎证明只有欧洲人才能造豪华邮轮。

说实话,中国造出的这艘邮轮国产率并不高,国产部件只占10%,跟C919没得比。

可是从外购航母到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一共才五年时间。

相信在产业链优势下,第一艘国产豪华邮轮到来的时间不会太久。

除了以上提到的领域,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发展可以说是震惊世界。

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势头,已经吓到许多欧洲车企。

电车,各大车企仔细琢磨,都能造出来,但是没办法保证竞争力。

很简单,欧洲的电车产业链跟不上,成本怎么都压不下来,除了卖情怀和车标,别的跟整体售价便宜一半的国产新能源车没得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欧洲车企不约而同走了步臭棋,携手涨价保利润,至于欧洲百姓们买不买得起欧系电动车,顾不了了。

总不能卖一部亏一部吧,政府又不再给补贴。

反观中国这边,有些国产电车价格甚至可以干到1万欧元以下,质量还更稳定,这让欧洲车企们怎么玩?

所以从去年开始,奔驰、奥迪、福特纷纷宣布暂缓全面电动化战略,回归燃油车基本盘。

也许能和国产电车抗衡的只有欧美电车之光特斯拉了。

但大家别忘了,特斯拉之所以能把车价降到20多万依然还有利润空间,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链拉了它一把。

如果生产还是以美国总部为主,那根本不存在什么竞争力,技术虽好,价格太贵。

有人说,中国制造业确实全方位升级了,可是感觉对于国力提升的力度没以前那么大了,是陷入瓶颈了吗?

用工荒、技术短板和金融因素等是老调重弹了,这次说说市场的因素。

目前无论是手机行业,还是新能源车产业,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各大企业都在往死里卷,低价战术恒久远,谁笑到最后就是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大一个原因是很多企业的产品走不出去,因为西方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厚,因为他们不想本国的工业体系被中国产业链冲垮。

于是企业们只能出口转内销,营销战术主打红海大战,降价换量。

这样一来,供需矛盾就出来了,但是这个矛盾不仅仅是国内供需的矛盾,更是欧美贸易壁垒下形成的国际供需矛盾。

欧美老百姓不是不需要中国的产品,只很多都到不了他们手上,所以就形成內煎外熬的现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随着美元潮汐愈发汹涌,根本不见底,全球主要经济体过得都不好,手里的牌也几乎打光了。

但危机是一个复合名词,有危险就会有机遇。

目前局面已经到了破而后立的关键时刻,一场大型经济危机,随时会被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顶住了加息压力,那当美国自己撑不住了,全球产业链都会被重塑。

那时就是我国的机会了,毕竟热钱该流向哪里,不是乱用潮汐武器就能掌控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