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问我,为何禅意,我说禅意是佛教术语,也是拥有一颗清空安宁智慧通透的心境。

可遇不可求,遇见,就那么随心,随性。

没有期许,无须脚本,一切的一切,天工巧合,但却妥帖自然,顺理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闲梦正悠悠,凉风生竹楼。

——唐·温庭筠《初秋寄友人》

在悠长闲适的梦境中,清幽的凉风悄然拂过竹楼,仿佛将静谧与宁静一同带入了诗人的梦乡。此句以细腻笔触描绘出初秋竹楼夜晚的清凉意境,寓示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恬淡与超脱。

2.

和风细动帘帷暖,清露微凝枕簟凉。

——唐·白居易《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

和煦微风轻轻撩动帘帷,带来丝丝暖意,而清冷的露珠在枕席间凝聚起微凉之感。这句诗通过对室内景物微妙变化的捕捉,生动展现了春早秋初之际,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交融,透露出诗人细致入微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宋·姜夔《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红衣女子划桨的身影融入波光粼粼之中,青灯摇曳于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此刻弥漫着微微凉意,令人顿生思古之情。姜夔以此句勾勒出一幅水乡夜色图,传达出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美。

4.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宋·李清照《浣溪沙》

晚风轻拂庭院,初落的梅花点染出晚秋的韵味;稀疏的云朵在月光下悠悠来去,使得月色显得更加朦胧疏朗。李清照借由这一画面传递了闺阁独处的寂寥与清雅,以及对季节更替、人事变迁的敏感感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宋·蔡伸《柳梢青》

春风吹满整个院落,海棠花如锦绣般铺洒大地,梨花则似飘飞的雪花,装点了满园春色。蔡伸通过繁花盛开的景象,渲染了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空灵绝美的春天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

6.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清·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半空中挂着一轮明亮却带着凉意的月亮,月下主人坐在庭院中吹奏笛曲,那悠扬的笛声似乎融入了月色,诉说着酒后的无尽心事。袁枚用寥寥数语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月夜情境,寄寓了文人墨客的离情别绪和深沉内敛的情感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

——五代十国·毛熙震《菩萨蛮》

梨花如雪般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宽敞庭院,高楼上夜色寂静,只闻风筝发出低咽之声。毛熙震借助梨花飘零与风筝低鸣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冷艳且略带忧郁的春夜氛围。

8.

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

——《小窗幽记·集素篇》

斜倚竹榻,书卷漫不经心地散落一旁,心境闲适,梦也安稳。此句揭示了主人公抛却尘世喧嚣后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表达了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灵魂自由的精神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

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

——五代十国·顾敻《浣溪沙

天边白云淡淡,秋风劲烈时落叶纷飞,小庭院中寒雨滋润着翠绿的苔藓,深深的闺房内安静无声,屏风掩映着独自沉思的人儿。顾敻以秋天的萧瑟景色衬托闺阁的幽深静谧,展现了一幅富有情感张力的画面,透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梅树枝干斜斜横逸,倒映在清澈浅水中,那若有若无的暗香随着黄昏月色浮动。林逋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描绘出梅花的神韵,表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独立不群的品格象征,赋予了梅树深刻的生命哲理与审美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

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宋·姜夔《湘月·五湖旧约》

暗淡的柳影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流星悄然划过天际,夜深人静之时,这萧瑟与星移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姜夔用寥寥几笔勾勒出秋夜幽邃的意境,仿佛让人听见岁月流转、季节交替的轻语。

12.

入室许清风,对饮惟明月。

——《小窗幽记·集景篇》

推开房门,只愿清风徐来,对坐之际,唯有明月作伴。此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相融的生活场景,简练而意蕴丰富,寓言般传递了向往清新脱俗、恬淡宁静生活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

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宋·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回忆五湖之畔,那寂静清澈的夜晚,我推开船篷,眼前水面上倒映着一轮皎洁如痕的月亮。吴文英以细腻的笔触再现了月下泛舟的情景,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寄情山水的超然情怀。

14.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宋·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野地绿意延绵至天边,天空湛蓝垂映水面,洁白的色彩在波光粼粼中荡漾,一切显得纯净无比。张先通过这一幅天地交融的画面,传达了大自然的空灵之美和内心深处的净化与静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五代十国·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秋日荻花飘零,湘江之夜静美如画,橘洲上的景色犹如一幅精美的屏风。李珣借助秋夜湘江的景象,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秀美与诗意,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画意诗情。

16.

白露暧空,素月流天。

——南北朝·谢庄《月赋》

白露在空中弥漫,明亮的素月洒满天际,月色如洗,天地间一片清凉透彻。谢庄运用白露与月光的对比,营造出空旷辽远、高洁神秘的月夜氛围,展现出令人陶醉的自然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雨后的彩虹消失在天际,秋空变得格外明净,山峦被雨水洗涤后更显翠绿修长。黄庭坚通过对雨后清新景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与深深热爱。

18.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宋·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水面融入天际,站在阑干高处眺望,纷飞的乌鸦伴随着斜阳落在渔汀之上,一天即将落幕。文英以开阔的视野捕捉到傍晚时分的独特景观,传达出一种悠远且略带苍凉的审美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宋·吴文英《满江红》

翠绿的帷幕低垂于深深的庭院之中,待到晚霞红润时,闲适的花朵自顾绽放。吴文英以静态写动态,借花草自然的生命力抒发时光荏苒、生命从容的情感世界。

20.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宋·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白露逐渐收起残月的余晖,清晨的清风吹散了最后的朝霞。仲殊以白露、残月和晓霞为线索,展现了昼夜交替间的细微变化,将自然界的生机与循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

森林之下,月光如丝缕般穿过枝叶缝隙,稀疏洒落,宛如残雪斑驳。这句诗将皎洁的月色与冬日残留的雪痕相提并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空灵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月夜下大自然的神秘之美和诗意的宁静。

22.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宋·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从深深的梦境中醒来,只见涓涓清露点点滴滴,一枝灯影里闪烁着独特的韵味。周密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水仙花在晨露中的觉醒,寓言般传达了生命之清新、洁净与孤傲的美,如同独照幽梦的一盏心灯。

23.

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

——唐·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

我独自坐在山馆之中,满地飘零的桐花仿佛叙述着春去秋来的无常。元稹通过这一幕寂寥又生动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离别的感慨,以及对友人乐天的深切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宋·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芳香的莲花凋零落地,花瓣坠粉,疏疏的梧桐在春风中吹散新绿,庭院内的暗雨刚刚停歇。姜夔借莲败桐绿的自然景色,编织了一幅富有季节感的画面,传达出物候变化带来的淡淡哀愁与深深思索。

25.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元·乔吉《水仙子·寻梅》

酒醒时分寒意袭来惊破梦境,凄婉的笛声在春天的夜晚断人心肠,淡薄的月光昏黄朦胧。乔吉用酒醒、笛声与月色交织成一幅悲凉的寻梅图景,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淡的忧郁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