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陞,山东德州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累任三河县、遵化县、雄县、滑县知县。万历末期,因政绩不错被调入京师改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后又升为文选司郎中。

只是谢陞的官运来得不是时候,此时朝堂因神宗和光宗相继驾崩而党祸益炽、大案频起。为人谨慎的谢陞并未贪念肥缺要职,称病辞官以避祸自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启四年,谢陞在吏部尚书赵南星的推荐下,被起复为文选司郎中。但他并不愿意依附赵南星和东林,很快因铨政与赵南星产生矛盾而被罢官。

注:铨政指选拔、任用、考核官吏的政务。明朝吏部的铨政常规由各司郎中负责,尚书只做最终审查决定。赵南星多次递纸条要求谢陞按选用他的人,谢陞以“吾不能为太宰供执笔役也”拒绝。

天启六年二月,谢陞再次被朝廷起用,出任太常寺添注少卿。这次谢陞又不愿意依附阉党,拒绝联名为魏忠贤建生祠,因此又一次致仕归乡。

崇祯登基后,谢陞不愿意附党的经历就显眼了,很快就再次被起用,任命为太常寺少卿。崇祯二年二月,朝廷会推云南、四川、河南、顺天四地巡抚。谢陞在蓟州一带多年知县履历为其加分不少,被推选为顺天巡抚(驻蓟州)。

谨慎的性格以及冥冥之中的预判,让谢陞觉得这不是好事。以患病为由推掉任命,后由王元雅替补。九个月后“己巳之变”,王元雅不仅城陷自缢,还因“大吏失城”而不得抚恤。

推掉顺天巡抚之后,谢陞又“病愈复出”补选为太仆寺卿,很快改任吏部左侍郎,但也再次陷入麻烦之中。

崇祯四年,监察御史毛羽健为搞倒吏部尚书王永光,以崇祯最痛恨的“朋党”入手。弹劾王永光与谢陞等人朋比为奸,欲为阉党翻案。很快刑科给事中吴执御、云南道御史王象云、河南道御史王道纯等言官一拥而上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王永光不得不称老请辞,无妄受祸的谢陞也被调至南京任户部尚书。不过已被打磨的圆滑世故的谢陞,不再甘心远离朝堂了。他开始培植关系、等待机会。

崇祯七年七月,朝廷会推吏部尚书。谢陞通过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唐世济,与自称“一身孤立”的内阁首辅温体仁搭上关系,最终得以重返京师并出任吏部尚书。

依附了温体仁,就得成为他的刀斧手。此后在削除言官许誉卿官籍、迫使吏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文震孟和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何吾刍辞官、郑鄤下狱等过程中,谢陞都出了大力。

但依附了温体仁,也必须和他共命运。随着温体仁日益不被崇祯所喜,他的“左膀右臂”们自然也就成了被清洗的对象。崇祯十年二月,在言官李梦辰等的弹劾下,谢陞被罢官。

好在崇祯只是视谢陞为斗争温体仁的牺牲品,对他的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因此在崇祯十二年八月,又将他重新召回朝堂复任吏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衔。崇祯十三年获进一步重用,改任礼部尚书并入值内阁。

当年八月谢陞改任礼部尚书、进武英殿大学士并授太子少保衔,不久后又加少傅、建极殿大学士。

随着权力、圣眷的日益提升,在言官的口水中谢陞的身份也从帮凶升级为凶首了。崇祯十五年,兵科给事中王士鑅弹劾谢陞,将其列为祸害大明的“四凶”之一。

虽然与他同列的温体仁、杨嗣昌、薛国观的三人,只有薛国观是因罪被处死(明朝第二位被处死的内阁首辅)。但温体仁和杨嗣昌无论是在朝堂还是皇帝眼里,都有误国之罪。所以谢陞“四凶”的帽子一旦被扣实,至少也是罢官。

但谢陞反而因“恶名”得福。

崇祯看到王士鑅的弹劾后,询问内阁首辅周廷儒应当如何处理。周廷儒并未直接回答,只是告诉崇祯“尧有四凶”(混沌、穷奇、梼杌、饕餮),这让崇祯大喜过望。

富有理想的皇帝,认为这是“吉兆”。如能效仿先贤用好“凶兽”,就可以实现皇兄“吾弟当为尧舜”的遗言,由此崇祯更重视谢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陞入阁后除了负责朝堂人事任命外,参与的最大政务主要是协助崇祯指挥“松锦大战”以及与后金议和。

松锦大战中代表兵部以及朝廷前往一线的监军张若骐,不仅是谢陞的同乡和他私交也不错。战后论罪,朝廷的锅全推给了张若骐。因此众官员纷纷要求将张若骐和谢陞斩首,不过崇祯并未同意牵连谢陞。

与后金议和一事,早在杨嗣昌受宠时就已提起。崇祯十一年,皇帝不仅令辽东巡抚方一藻秘密和后金联系,还在中极殿组织了一场“剿兵难撤、敌国生心”的大辩论。只是当时无人支持,崇祯不得不放弃。

崇祯十五年正月松锦吃紧后,崇祯又有了议和的想法。但与内阁秘密讨论时,只有谢陞明确支持,“彼果许款,款亦可恃”。这次崇祯还是没公开表明态度,不过他在谢陞的辅助下,密令兵部尚书陈新甲派人前往后金,商议媾和之事。

当年五月时,由于陈新甲保密不慎,将媾和之事外泄,朝堂为之大震。立志做尧舜的崇祯选择弃军保帅,将自己的最后 “一凶”谢陞,推出去背锅、泄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新甲因“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 … 私款辱国”等罪,被斩首弃市。谢陞则被扣了议论、批评崇祯的“大不敬、无人臣礼”等帽子,罢官还乡。

崇祯十七年,皇帝自缢、清军入关后,整个北方陷入了无朝廷的大动荡之中,山东因各势力盘结交汇,尤其混乱。

李自成攻陷京师后不久,其派遣的大将郭升也率数万兵马进入山东。郭升草创地方府衙之后,就和刘宗敏一样在控制区搞起了“拷饷、助饷”,致民怨沸腾。谢陞利用自己的民望,将德州地区的士民组织起来。成功击杀大顺军委派的州牧吴征文等官员,并把郭升赶出了山东。

南京组建的小朝廷得知后大为振奋,史可法亲自写信招抚谢陞,不过谢陞已对朱明朝廷完全失去了信心。当年六月,清廷派遣的招抚大臣王鳌永进入山东后,谢陞率德州士绅献表投降。

顺治元年八月,多尔衮召谢陞入京命其官复原职继续管理吏部事务,恢复其建极殿大学士头衔并入内三院参预机务。顺治二年正月,谢陞因病告假,二月病故于京师,朝廷谥“清义”。

虽然谢陞入仕清廷不足半年,没什么表现,但时代给了他特殊头衔。

皇太极在崇祯九年效仿明朝内阁组建了内三院,但并无殿阁大学士头衔。顺治十五年,清世祖将内三院扩建为六殿阁,其中也没有建极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所以谢陞在无意中成了明朝最后一个、清朝唯一一个建极殿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