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这是《国语·吴语》中的一段记载,虽说这只是形容吴王对越国之“恩”,可其中的“气死人肉白骨”,却成为了古代对“起死回生”一词的过程描写。

而自从我国有文献记载以来,“起死回生”一词,就一直是人们口中经久不衰的传说。

有人认为宗教可以有如此神力,也有人认为医学才具有这种能力,数千年以来争执不断,一直延续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经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双重研究后,认定“起死回生”这一行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在2003年的安徽,却真实上演了一出“起死回生”的事件。

一位遭天雷劈死的村民,竟在两年后重现人间。

如此“奇迹”,就连警方都不禁反问道:

“两年前的死者,到底是谁?”

那这件事究竟是一次传奇?还是其背后,蕴含着一场天大的阴谋呢?让我们,且从2005年的安徽说起。

立功检举:牵出千古奇闻

2005年6月,安徽萧县警方逮捕了一位名叫“马六斤”的社会闲散人员。此人游手好闲,与社会上的各类人员,均有联系。

之前,他就曾因“混社会”被当地警方列成典型,后被警方寻得了犯罪证据,以“盗窃罪”为名,关入了安徽萧县看守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马六斤常年混迹各类社会场所,他知晓着许多萧县的“地下消息”,这引起了警方的重视。萧县警方,希望能从马六斤口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消息。

于是,他们在安徽萧县看守所提审了马六斤,可马六斤对此却是不以为然,他果断在审讯室静坐,只字不说。

面对如此无赖,审讯的警员只能做起了对方的工作。警员表示只要马六斤能够够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事实,自己就能争取到减刑。

这样,他也就在“局子”里,就待不了多久了。

这一条件开出,马六斤两眼直冒光,他早就想离开看守所去奔向自由的社会,可奈何罪刑加身,实在无可奈何。

有了尽早出狱的方法,他千方百计都想抓住。但马六斤细细想来,似乎很多“社会人”都得罪不起。

如果让这些“大哥”知晓自己的出卖行径,只怕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追求自由的本心,另一边是害怕得罪人的担心,这让马六斤陷入了左右为难。

突然,马六斤想起了一件奇事,他觉得这件事或许能让警方感兴趣,从而同意自己的减刑。

马六斤整理了语言后,小心翼翼地说:

“我认识一个人,他之前都已经下葬埋了,可两年后突然又活了....”

马六斤这摸不着头脑的话语,让警方有一种“被耍”的感觉,审讯人员当即让马六斤保持严肃,不准在审讯室玩笑。

马六斤显得有些委屈,他一边表示自己没有开玩笑,另一边继续深入地描述这件事的细节。

原来,在马六斤入狱的前两月,他曾只身去朋友赵连国家串门。当时他是临时起意,并没有知会赵连国。

但就是这个“临时起意”,却让他看到终生难忘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他来到赵连国家时,马六斤看到赵连国和一个已经“死亡”了两年的人,坐在一起喝酒。

而这个人,正是赵连国的兄弟——赵连新。

马六斤对赵连新的印象很深,他们是同村同龄的朋友。

但在两年前时,赵连新在家中被雷电劈死了,这在村里还引起一阵不小的风波,很多村民都说赵连新是“造了孽,受天谴”。

不过老话说得好“死者为大”,村里议论归议论,大家伙还是参加了赵连新的葬礼,马六斤正是其中一员。

他还是抬棺队伍的,是亲眼看着赵连新入土为安的。

然而,赵连新却突然“复活”在了世间,这让他一时间脸色煞白,支支吾吾地半天说不出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边的赵氏兄弟二人,似乎也被马六斤的突然造访搞懵了。双方僵持一段时间后,马六斤才艰难地组织起一句话:

“这..这是..你的弟弟赵连新吗?”

闻言,赵连国赶忙摆手摇头:

“别问,你就当成做了个梦,出了这道门也别和其他人说这件事。”

赵连国的话语,让马六斤感觉这事有了些迷信色彩,他点了点头就走出了门去。

这两年来,他也确实没再和任何人说起过这事。只是眼下为了减刑,他只能选择“出卖”好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讯的警员,听马六斤说得如此生动形象,一时间心里也是直打鼓。

经过商议后,警方决定先将马六斤收押回看守所,然后再去调取当年卷宗,查证一下马六斤所说是否属实。

然而,通过警方对卷宗的调取,以及在萧县当地的走访,他们发现马六斤的交代,竟然是真的。

走访调查:“起死回生”另有隐情

原来,在2003年8月24日时,安徽萧县吴集子村曾下过一场暴雨。

当时天空中电闪雷鸣,地面风雨交加,如此大的“阵仗”,让大部分村民都在家中躲雨不敢外出。

待雷雨天过后,村民们才开始外出收拾庭院里的“残局”,扫出那些被打落的树枝,清理院中被雷击倒的东西。

这时,到江苏探亲的刘玉侠,带着儿子正好回到了村里。长时间的异地分居,让刘玉侠十分想念,一人在家的丈夫赵连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母子二人一路往回赶,跨过村道上无数被打落的枝条,最终回到了家中。可丈夫赵连新,似乎并没有在家等候母子二人,这让刘玉侠感觉有几分失落。

不过她的儿子却并没有如此认为,孩子开始满屋地寻找父亲的身影,甚至就连院里的小屋也不放过。

突然,在院子里寻找父亲的孩子,发出了一声尖叫,这让正在收拾行李的刘玉侠,心中一震。

不想这才一进门,刘玉侠就闻到了一股“焦肉味道”。

闻着味道看去,只见小屋的床上正躺着一具烧焦的尸体,床前还放着丈夫赵连新的拖鞋,就连焦尸身上的衣服碎片,也是丈夫赵连新长穿的衣物。

如此景象让刘玉侠顿感崩溃,眼前种种都证明着,这具焦尸极大可能是自己丈夫赵连新,刘玉侠想到这里不禁哭喊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她的哭喊声引来了邻里邻居的围观,大家纷纷进门查看,也被突如其来的焦尸吓了一跳。在场的村支书,赶忙拨打了派出所的电话。

可村里派出所不具备相关侦查条件,他们当即上报了萧山警方。就这样,萧山警局的刑警和法医,很快到达了现场。

然而,尸体早已焦糊不堪,法医能提取到的痕迹太少,当时化验技术也十分有限,加之刘玉侠对一应物件的指认。

这让警方作出了“焦尸即是赵连新”的结论,并作了结案处理:

“2003年8月23日,吴集子村村民赵连新遭雷击身亡,属意外死亡。”

赵连新这么一“走”,便只留下了刘玉侠这一对孤儿寡母。

这让村里乡亲都十分不忍,大家自发地加入了发丧队伍,为赵家操办赵连新的身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在村里进行走访时,不少村民都绘声绘色地描述此事,而且场景几乎无二,可见葬礼是真实存在的,并非马六斤胡诌。

除此之外,警方还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刘玉侠母子在赵连新葬礼办完后,就离开了吴集子村,一直都没有再回来。

刘玉侠的这一举动,让警方嗅到了一丝“不对劲”。为了尽快“验明正身”,萧县警方,只能无奈选择“开棺验尸”。

这也是因为二十一世纪初时,村里普遍还流行土葬,这才为警方留下如此的探查路径。

然而,经过最新的DNA鉴定技术,萧县警方发现棺内的这堆白骨,确实不是赵连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真正的赵连新,究竟去往何处了呢?

经过萧县警方“天罗地网”式的寻找,最终在吴集子村四十里外的萧县酒店乡,寻到了赵连新。

此时的他已改名为“武忠进”,而且刘玉侠和孩子也与其住在一起,这让警方基本确定,此人就是赵连新。

但赵连新,面对警方却是矢口否认,连刘玉侠母子二人也在一旁掩护着,甚至是这座村里的其他村民也是认为,他们说武忠进世代生活于此。

在村民们带领下,警方甚至还见到了武忠进的父亲武明汉,借此进一步佐证了“武家世代生活于此”的事实。

如此局面让警方一时有些为难,他们请来了吴集子村的村支书以及赵连新原来的好友,进行确认。

一众“旧人”来到酒店乡,让赵连新压力倍增,不少乡里的村民都被如此阵仗吸引到,纷纷来到指认现场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吴集子村的村民也赶忙上前确认,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着,赵连新有些顶不住压力,最终只得小声说道:

“是...是,我就是连新....”

可警方办案是讲究证据的,他们带着“武进忠”去做了一次DNA鉴定,最终才确定,此人就是赵连新。

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两年前下葬的赵连新,会出现在四十里外的酒店乡,而且还成功化名在“武进忠”,甚至还多了一位父亲?

警方审讯:一段辛酸的“阴谋”

在警方和旧人的质问下,赵连新无奈地承认道:

“那个被雷劈死的人不是我,而是一个憨子(傻子)。”

听闻赵连新知晓原死者的信息,萧县警方将其带回了警局进一步的审讯,也是这一审,竟“审”出了一桩秘辛。

原来,居住在酒店乡的武明汉,确实是赵连新的亲生父亲,赵连新竟是一个私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追溯回三十年前,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前夕,武明汉来到安徽吴集子村承包了一处砖窑厂,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三十未娶的武明汉,看上了厂内上班的一名女子。不巧的是,这名女子已是他人之妇,可在武明汉的“攻势”下,两人最终以情人关系走到了一起。

但在那个年代,这种关系是不为世间所认同的,甚至是“口诛笔伐”的地步,武明汉面对这种局面,一咬牙就直接带着对方私奔了。

在私奔的时间里,两人生下了赵连新,可二人的关系却无法给孩子上户口,而且私奔的日子异常辛酸,两人被逼无奈走向了分手。

女子为了能够给孩子一个名分,只得回到了吴集子村,找到了之前的丈夫,在她百般的恳求下,这才给孩子落上“赵连新”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这是一桩丑事,所以赵家一直未对外诉说,就连赵连新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如此生活了二十年后,赵连新逐渐长大成人,并在当地有了自己的产业,日子也过得很不错。

可相较于赵连新,赵家的其他后生就过得有些不如意了,这让赵连新的父亲每日都借酒浇愁,动辄还会打骂赵连新的母亲。

有一次,赵连新实在于心不忍,他赶回家将痛打母亲的“父亲”拉开,谁知“父亲”直接将赵连新一把推开,大喊道:

“放开!你不是我儿子!”

随着“父亲”的酒后吐真言,赵连新知晓了自己的真实身世,这让他感到了万分痛苦,甚至一度想过要“轻生”。

警方闻言感到难过,可这和那具焦尸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现在是要搞清焦尸的由来。

对此,赵连新说出第一个版本的口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连新表示自己在梦中,数次梦到自己开启了一段新生活。那种解脱感让他感觉无比舒心,由此他开始寻找起了开启“新生活”的方法。

赵连新供出了真相——找人替死,奔向新生。

2003年8月22日,赵连新到江苏铜山县做生意,借着空档时间,他去到了江苏的丈母娘家看望妻儿。

但在途经三堡镇时,他发现有一名男子在路上看着他傻笑。细细观察这名男子后,他发现对方有些呆傻,又和自己年龄相仿,就连身材也十分想象,这让他内心生出一计:

“让这憨子替我死,这样一切谣言不就断了么,而且我还能带着妻儿重新开始新生活。”

如此想着,赵连新将这名男子带回了家,还为他洗了澡,换上了自己的衣服和拖鞋,可怜的男子还对他十分信任。

但赵连新其实是在等待雷雨天气,他想制造一起天衣无缝的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等了一天,吴集子村就来了一场剧烈的雷雨天,赵连新按照计划将男子请到了小屋内,然后在他双手上绑上正负极电线,最后合上了电闸。

小屋内一时间雷火冲天,那名男子,就在这火光中没了性命。

眼见得手,赵连新当即打扫了下作案痕迹,并将门窗反锁,翻墙而出逃到了外地,这也便有前文葬礼的桥段。

之后,等一切尘埃落定后,赵连新又趁夜返回了吴集子村。

他悄悄回到了家中,与妻子解释了前因后果,并带领妻儿离开了村子,前往酒店乡投奔生父武明汉。

武明汉眼见亲生儿子登门,内心是喜不自胜,他当即让赵连新一家住下,还借着人口普查为赵连新办理了新的身份,这便就是“武进忠”的由来。

除此之外,赵连新还指示妻子,到保险公司领取了自己的死亡抚恤金,从中骗得1.7万元的保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将口供录下后,开始了调查取证。

据萧县警方的走访,吴集子村村民在2003年8月22日时,确实看到赵连新带着一位陌生男子回了村子,男子眼神略显痴呆,显然不是正常人。

而且,前往保险公司的民警也了解到,赵连新葬礼后,刘玉侠确实来到保险公司领取了抚恤金,与赵连新所说的金额如出一辙。

两大证据皆在手,警方随即按程序对赵连新提起了公诉,由于案情重大,萧县检察院将此案上呈宿州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此案到这里似乎已经走向终结,然而新的“波澜”却出现了。

临场翻供:变成一桩谜案

当时受理此案的检察官名叫郭建军,是安徽有名的“铁嘴检察”,他办案最讲究稳妥有力。在公诉前,郭建军翻阅了整个案件的卷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发现虽然提交的材料充分,可大多都是赵连新的口供,而且先前几次审讯,赵连新的口供每次都不一样,这让郭建军担心赵连新会“临场翻供”。

于是,郭建军当即重新提审赵连新,不出他所料,赵连新真的翻供了。

赵连新说自己将那名男子拉回家,并不是为了杀死他,而是让他在自己的榨油坊打工,眼见他可怜,这才给他自己的衣物和鞋子穿。

而男子的死则是意外,具体情况他也不清楚,先前的口供是警方威逼利诱得出的,并非是真实情况。

赵连新的翻供,虽在郭建军预料之内,却让郭建军无可奈何。

原来,赵连新下葬的墓碑,并不是刻的自己“赵连新”的名字,而是一个叫“赵家修”的人名。

这使得,其证据和作案动机,在此都断开了。

除此之外,那名男子的尸体已经完全焦糊,当年确实没有留存太多痕迹,根本无法证明身份,更别谈证明谋杀和作案手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场面,郭建军也是气得直咬牙。可奈何办案只能讲证据,他只得按照程序,以“证据不足”将案件卷宗打回萧县公安局,并责令警方进行证据的补充调查。

可正如前段所述,这起案件发生在两年前,当时的侦查和化验能力有限,留存的资料少之又少,针对郭建军提出的补充侦查,萧县警方实在有些无奈。

不能查清死者究竟是何人,就连作案手法也无法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死者是被电击而死,可这与赵连新的翻供也能对上号,因此不足以成为证据。

最终,到了2006年1月的终审时,检察方所掌握的证据,仍是无法证明赵连新的杀人事实。

唯一能够定罪的,唯有萧县警方从保险公司获得的抚恤金回执,检察院借此判定赵连新夫妇骗取保险的事实成立,以“骗保罪”将赵连新夫妇收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赵连新、刘玉侠被萧县人民法院以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

至于那具无名焦尸,则成为了无头悬案,至今仍是一桩谜案。

思考

纵观此案,我们会发现赵连新走到这一步,完全是一桩悲剧。

无法左右的身世,让他莫名地背上了全村的唾骂,最终更是让他亲手毁了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由此我们应当要明白,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事情引来的后果,要抱有责任心,勇于去承担事情带来的后果,切勿一味地逃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此案中的武明汉,如果当初能够承担责任,或许他的儿子赵连新就不会犯下如此蠢事;又或是赵连新能够直面压力,或许那名陌生男子也不会成为替死鬼。

究其根本,一切都是恶性循环,犹如古话所言:“一步错,步步错”。

我们通过此案,认识到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走的每一步,都应慎重且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