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贵余(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研究员)

这次席卷美国全国及至外溢到其他国家的学潮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一、加重美国社会撕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7日,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者站在波士顿的东北大学的警察路障前

美国本就是一个撕裂的社会,政客与商界、精英与平民、白人与少数族裔等,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舆论认为,最近发生在众多高校的反犹学潮会加重这种本就非常严重的撕裂,且政府、商界和高校对学潮的回应方式并不统一,有些措施甚至严重违背了言论自由的法律法规。

一开始,大学校园内的大多数抗议活动是温和的,主要是同情巴勒斯坦人的遭遇,并谴责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爆行,但随着抗议活动的持续,尤其警方逮捕部分抗议者后,活动变得越来越激进,从最初的亲巴勒斯坦发展到反以色列学潮。一些犹太学生表示,许多针对以色列的批评已经转向了反犹太主义。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当一群大约10名亲以色列的学生试图进行反抗议时,一名抗议者举着一个手工制作的标语,称他们是哈马斯的下一个目标。反抗议者之一大卫·莱德雷尔(David Lederer)通过电子邮件告诉美国媒体《今日美国》说:“哥伦比亚大学失去了校园,犹太裔学生在校园里不再安全。”这名大二学生表示,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留在校园的想法。

美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反犹”言论,拜登总统声称“反犹主义”在大学校园乃至全美都没有立足之地。抗议活动受到了两党建制派议员的谴责,但也得到了一些进步民主党人的支持。大多数民主党人表示,他们既支持言论自由,也谴责反犹太主义,并认为批评以色列政府是公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企业界和商界名流宣布将停止资助未能阻止“仇恨犹太人”的高校,但也有一些金融大鳄支持这次学潮,比如乔治•索罗斯。据《纽约邮报》4月26日报道,美国主要大学收到了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的捐款,而且这次学潮的主要组织者都从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会获得了资金。另外,学生团体的其他主要捐赠者包括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和前华尔街银行家菲利斯·格尔曼。由于索罗斯是犹太人,他对亲哈马斯组织的支持令人费解,而且这势必会在犹太人社区引发矛盾和争论。

美国大学里也发生了撕裂。许多大学的领导层压制学生的行动,并要求警察镇压学生。但也有一些学校组织对高校领导屋的决策提出强烈批评,声称允许警方进入校园拘捕示威学生违背了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是令人愤慨的也是可耻的。而且,许多大学的教职员工纷纷下场,用实际行动支持学生,比如数百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职员举行了罢课罢工,表达他们对抗议者的声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一些大学尽力保护自己的学生。据波士顿WBZ新闻广播电台报道,4月27日黎明后不久,波士顿警察局、马萨诸塞州警察局、萨福克县警察局包围了东北大学营地并逮捕了102名示威者。但东北大学则表示,任何出示学生证的人都将被释放,并将面临纪律处分,但不是法律后果。

这次学潮还有一些混乱之处,出现了故意制造矛盾的言行。“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联合会”(DSA)马萨诸塞州分会声称,反犹口号不是由抗议者发出的,而是由“亲以色列的反支持者”试图抹黑亲巴勒斯坦的一方。

二、影响美以关系

二、影响美以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这次学潮因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而起,学生的诉求是要求美国政府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甚至要求与以色列脱钩,这势必会影响美以关系。

学潮发生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指责称,席卷美国大学校园的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是反犹太主义的,必须予以制止,他把抗议学生称为“暴徒”,并将美国大学校园的反犹太学潮比作上世纪30年代的纳粹行为,美国学生做着类似德国“纳粹学生联盟”(Nazi Student League)的事情。当时,“纳粹学生联盟”迫害非雅利安血统或被认为是纳粹政权政治对手的德国学生和大学教职员工。内塔尼亚胡还抨击了美国一些大学校长对抗议活动的“可耻”反应。另外,内塔尼亚胡声称,反犹太主义在整个美国和整个西方社会呈指数级增长。

无论内塔尼亚胡如何反应,美以两国关系都会因这次学潮而受到影响。美国政府无论如何也会考虑到大学生们的诉求,而且也是一些普通美国百姓的诉求。更何况,在大选之年,拜登总统更是要考虑自己的选票问题。

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会对以色列不利。美国政府是以色列的有力支持者,无论以色列军队犯下了多大的错误,美国政府依然提供全方位支持,但未来的美国未必还会如此。这次学潮的主力是大学生,他们代表了未来的美国精英阶层,也将会主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等到这届年轻人掌握了未来的美国,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对以政策,值得以色列人深思。

三、影响美国大选

三、影响美国大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2日,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4月早些时候报道,在11月大选即将到来之际,一些民主党批评人士谴责拜登继续支持以色列,指出巴勒斯坦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据称拜登的竞选团队担心失去亲巴勒斯坦的年轻进步选民的支持。

美联社指出,对拜登来说,高校学生抗议成为暂时的干扰因素,最坏的情况可能是,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今年8月在芝加哥为总统大选造势时有可能引发暴力场面,类似20世纪60年代曾发生过的事情。公开资料显示,当时过半美国人反对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升级,反战人士在1968年4月占领了哥伦比亚大学,招致警察强力驱逐。

事实上,反战抗议者和警察在大学校园内的激烈冲突在参议院民主党人中引发了恐慌,他们担心拜登总统的对加沙战争的处理可能会严重破坏他们党在8月底举行的总统提名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一些年长的民主党参议员还记得1968年在芝加哥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警察和反越战抗议者之间的暴力冲突。在那次大会上,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被提名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但警察向抗议者施放催泪瓦斯并进行武力殴打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了汉弗莱在总统竞选中的最终失利,败给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

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罗斯·贝克(Ross K. Baker)表示,民主党人有充分的理由对大会感到担忧。他警告说,民主党人在战争问题上的分歧可能会损害拜登的连任竞选。贝克预计芝加哥将出现大量抗议者,这可能“对大会本身的进行构成非常重大的威胁”。据这次抗议行动的组织者预计,将会有多达3万人出现在芝加哥,抗议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这几乎是1968年8月聚集在格兰特公园的抗议者人数的三倍。

全国各地声势浩大的破坏性示威活动使参议院民主党人处境艰难,因为他们认识到许多年轻选民对拜登处理战争的方式感到失望。这些选民的投票率对民主党控制白宫和参议院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时报/锡耶纳学院4月7日至11日对全国1059名注册选民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45%的30岁以下选民更同情冲突中的巴勒斯坦人而不是以色列人。只有15%的人表示他们更支持以色列。而去年12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30岁以下的登记选民中有72%或多或少、甚至是强烈不赞成拜登政府对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的处理政策。

拜登希望两全其美,一方面希望保持对犹太人的财政和政治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希望平息阿拉伯裔美国选民对他支持以色列的愤怒。如果没有这些支持巴勒斯坦的选民,他可能不会在密歇根州获胜,并可能因此输掉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