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趋势是房地产资产去金融化、教育去产业化和医疗去市场化。在未来国家三大核心趋势战略中,教育去产业化可能会排在第二位的重要性趋势上。教育产业化曾经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环,但可能也是最值得反思和总结的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什么是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出现了哪些问题?

教育产业化通俗地讲,就是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主要表现为以高收费为标志的私人教育机构快速发展、学校学费标准不断提高和学校融资规模越来越大。

以高收费为标志的私人教育机构快速发展在推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高收费也受到极大的质疑和关注。据咨询机构德勤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7年8年时间内我国的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数量翻了一番以上达到了734所。据弗罗斯特-沙利文公司预测,国际学校和私人教育的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发布的《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办教育的总体规模预计达到3.36万亿元,2025年预计接近5万亿元。

各等级学校的收费标准越来越高,有的民办学校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年收费15万到20多万元,有人估计一个孩子上大学前的费用在300万元;而公办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虽然难上,同时课外培训费、杂费等也越来越多,而大学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也让很多不富裕的家庭望而却步,直言“上不起”。有教育机构测算,我国教育费用开支已经占到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到50%。

教育产业化的另一表现是学校金融融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学校拼命扩大招生赚钱,《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2020年已经达到110.66万人,比2010年的53.82万人增长了近一倍;1998年我国大学生招生100的万人左右,而到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2021年大学在校生规模超过3300余万,实现了近300倍的增长。招生人数的大幅度扩招,在国家资产投放不足的前提下,贷款融资就成为必然,据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数据,2005年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的高校向银行贷款余额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另有数据显示,保守估计2007年我国高校债务超过4000亿元。

教育产业化,破坏了义务教育的普惠性,导致教育资源失去了公平教育的可能;导致素质教育越来越浮躁,教育成本越来越高,部分家庭失去了教育的机会和能力;公办教育越来越沦落为低质教育和垫底教育的代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如何理解教育去产业化?教育去产业化到底去什么?

教育去产业化的本质是去除教育中的过度市场化和过度资本化,不是去除教育中的市场化经营和管理。

教育去产业化的核心是还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的基本属性,改变那种有钱的人就能上好的学校、有钱人家的孩子就能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有钱的孩子就能补课的产业化现象,甚至分数不再是考核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而是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全面的素质考核,即真正实施我们以前就提出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虽然不能完全去商业化,但是可以去资本化,既改变各种不合理的教育高收费,同时也改变那些由于资本控制的教育导致的各种畸形教育发展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教育去市场化以后对我们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教育去市场化对未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资本对于教育的控制和影响力在减弱,所以,并不是有钱的孩子就能上好学校,也不是有钱的家庭就能选择更好的学校,这对于那些已经远远地站在起跑线上的家庭是一种失落,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来说,则是一种教育面前的公平和教育起跑线的公平。

以提升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培训的减弱将成为常态,但一种全新的赛道将开启,这个赛道是什么呢?就是孩子的特长教育。

未来的孩子教育不一定非要全面发展,但可以考虑一技之长,如体育特长、艺术特长、文艺特长、琴棋书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单一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会受到好的大学的亲睐,但成绩中等而有一技之长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好学校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具有传统特长的学校更喜欢那些相关特长的学生。

专业技能比现在的考试成绩在未来更重要,死读书、读书死的应试教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挑战,同时对家长的挑战会更大,因为家长的教育理念转变更难,这是未来特别容易出现的偏差。

教育去产业化绝对不是一种空想,更已经走向我们的生活。你做好准备了吗?(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