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范易成5月13日报道: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中国应急管理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5月12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应急管理学院承办,长三角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研究联盟协办的“2024年中国应急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沪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近70家高校、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应急管理学科发展积极讨论,发表前沿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坛现场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就“新时代中国应急管理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进行阐述,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分析其时代背景、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基本原则、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在此基础上,与会专家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挑战,多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强应急预警、处置应对和灾后重建等工作,不断提升了应对各类突发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这些举措和措施,都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安全的高度关注。

近日举行的上海市委常委会强调,要“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把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急管理学科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都是亟待回应的重要内容。据悉,本次论坛围绕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决策优化与创新应用等设置了10场平行分论坛、70场学术报告,47场墙报展示。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重要话题开展交流,探讨如何在现有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据有关媒体的报道显示,当前我国应急管理系统的人才缺口大约40多万人,专业性人才严重不足。聚焦人才培养话题,与会专家提出,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第一资源,而高素质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我国应急管理学科发展正步入了“快车道”,全国各地,特别是高校系统正开展积极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论坛特别设计了学术出版机构的专题论坛,包括《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公共管理评论》《行政论坛》《中国应急管理》等11家重要杂志参加研讨。与会杂志专家认为,对于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实践经验,将能够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应急管理的认知和理解,是对全球应急管理事业的重要借鉴。在此基础上,学术机构和出版机构可以通过出版专题特稿、组织国际研讨会、设立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发挥作用,向全世界传递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进展和优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