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香港,很多人会觉得那是一个快节奏的大都市。 步速犹如竞走的白领,翻台率超高的餐馆们,连红绿灯的嘟嘟声都像在催促你快走…… 可正是这样的香港,永远充满了活力,每个角落都有故事,每个面孔都有温度。 今天的这篇旧文,便有着关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09年秋天。

香港大学本部,薄扶林道上的礼堂中,人群攒动,高朋满座,台上正在颁发港大今年的荣誉院士证书。

AECOM亚洲的工程师主席;慈善基金会的医师董事;身佩紫荆勋章的资深大律师;恒基兆业地产的副主席……

这些传统社会名流相继登场,他们按部就班、英文流利,举止得体。

忽然,全英文的颁奖现场转成了粤语致辞,话音刚落,一名满脸沧桑的女士在如潮般的掌声中起身上台。

这位女士就是今天要讲的三嫂袁苏妹,她是曾经是一名宿舍保洁员,也是港大首位平民院士。

上台领奖之时,她身上的紫红色长衫,还是校友集资定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嫂在一众获奖者当中,分外独特

01

二战中的流民 。

香港,历来是几代华人的逃难圣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中原各省,流民四下逃散,机敏之辈预测西南可以安家,于是举家迁至云贵川一带。

更多的平民百姓没有这样的军事眼光,只有一路南逃,不日汇集到东南沿海,可两广地区易攻难守,短短一年之后,广州沦陷。

一时之间,英属香港成了他们最后的避难所,短短三年,香港人口激增60万,其中4成来自广东、3成来自福建。

三嫂就是这批难民中的一个,她来自东莞,14岁这年因为战乱,被迫成为一名香港人。

萧红等知名作家,都曾赴香港避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红等知名作家,都曾赴香港避难

一度影响了香港本土文学的发展

02

四十年男生宿舍管家婆 。

每个人对于大学生活的回忆,都离不开自己的宿管阿姨。

有些人的宿管严肃、有些人的宿管亲和、而三嫂这个宿管,可以说是超份额的尽职尽责。

1957年,她和丈夫承包了宿舍食堂,每个住宿生按日缴纳4元的三餐餐费,可作为一个“生意人”,她显然没什么成本意识。

每当有学生生病,她都会特意坐车去药店抓药,回来再费上半天功夫煎好,仅这样的一副药,要用掉五块钱左右。

三嫂和往届毕业生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嫂和往届毕业生在一起

开始有人以为,三嫂可能是一个有楼收租的中产移民,做工只图丰富生活。

可是事实上,三嫂一家住在偏远的陋室,为了节省坐巴士的零钱,她有时还会提着鸡一路走来港大上班。

三嫂能快速叫出每一个住宿生的名字;他们去图书馆苦读到凌晨、错过了晚饭,三嫂就默默煮下夜宵,等他们回宿舍吃完。

宿舍饭堂里的派对,常常会开到凌晨三两点钟,早就应该下班的三嫂,也从来不会上前劝散,只是默默在一旁守候。

学生把对三嫂的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把对三嫂的感谢

留在U-Hall纪念墙上

学生们第一次离开父母,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去找三嫂,她每次都愿意耐心聆听,然后端出一个甜品,说上几句家常话来安慰。

甚至,偶尔遇到学生“夹带“女朋友回去宿舍,三嫂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在第二天单独跟他们说上一句:小姑娘不错的,你要对人家好一点。

烧饭、保洁、打扫,四十年来,三嫂只是在做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这些普通的事情,三嫂做得并不普通。

每一个住过大学宿舍的人都清楚,遇到三嫂这样的宿管,何其有幸。

三嫂与港大工作人员的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嫂与港大工作人员的合照

03

文盲院士 。

1998年,年近七十岁的三嫂正式从港大退休。

年底,港大学生在铜锣湾一间酒楼为她举办欢送晚会,过去四十年照顾过的U-Hall仔悉数到场。

他们当中有政府部门首长;有大机构的主席、总裁;也有其它行业的精英......

大学生给三嫂过90岁大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生给三嫂过90岁大寿

退休之后,她依然经常回到港大,给学生们煮她最拿手的马拉糕、老火汤、炒河粉,学生们见到她回来,仿佛有母亲上门探望。

再十年后,三嫂即将获颁荣誉院士的消息不胫而走,比她本人更加激动的,是她曾经照顾过的港大毕业生们。

一时之间,跻身政商两界名流的校友再次活跃起来,他们一边给三嫂准备礼服,一边联系旧日同窗,大家从世界各地赶回母校观礼。

三嫂获奖时已经年过耄耋站在他身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嫂获奖时已经年过耄耋站在他身后的,

都是过去被他照顾过的U-Hall仔

三嫂的名字被念起的时候,原本克制得体、公事公办的颁奖现场沸腾起来,以往礼貌性的掌声被往届校友的起立欢呼代替。

这位目不识丁的食堂员工,得到了全场最高规格的礼遇,台下的掌声经久不绝,典礼的负责人不得不派出工作人员,对激动不已的中年人们进行安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嫂获奖,U-Hall仔为她欢呼

领奖的时候,三嫂没有像其它获奖者一样,准备多考究的讲稿,她用广东话淡淡地说: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在大学堂煮饭的人, 一辈子没什么学历,也没做出过什么贡献, 难为那么多旧生还能记得我。

三嫂在港大官网上的赞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嫂在港大官网上的赞词

2017年春天,三嫂去世。

港大官网和FB上的各界校友,纷纷发文追思,这名90岁的保洁员,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关注。

三嫂得到的名誉和关注,不仅是属于她个人的荣光,也属于港大和全香港。

三嫂愿意付出,学校尊重付出,学生感念付出,这才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

部分到港匆匆一瞥的游客,可能会觉得香港高效而冷漠,但是三嫂的故事正为我们展现了,香港市民社会中温情脉脉的一面。

某期港大课程中,一位久居香港的讲师说过:

香港这个地方,虽然拥挤、狭小又逼仄,可它同时也努力、公平、爱拼搏,值得认真生活。

他说得对。

学习不止,步履不停。

本个周末,我们将再去去到港大

探讨国际仲裁及争议解决:全新机遇

这是第23次进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进行深刻、丰富而难忘的学习之旅。

在周末的时候,做一次港大的学生,

在中西方交汇与冲突之处,重回校园,

思考如何利用香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本期的课程

聚焦在国际仲裁与争议解决,

普通的律师如何在其中找到机遇?

或者,找到自己人生事业的第二维度?

涉外的律师们,又该如何理解,

并从中找到新的业务蓝海?

5月17~19日,秘密揭晓。

让我们在香港大学相会!

报名,请填写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