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按标准执行?”

“不要问太多!”

这将是给麦门粉丝痛心的一击。

记者先后卧底两家麦某劳后厨,发现两家餐厅都存在篡改食品保质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食物过了保存期依旧售卖以及偷工减料等问题。

冷冻食材是麦某劳制作食品的必需品,这样的食材一般需要提前解冻,以供有人点餐时使用。

按照规定,这些冷冻食材从冷库中取出后,就需要贴上时间条,标注解冻时间、可食用时间和到期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材到期后,必须丢弃处理。

然而当食材到期后,卧底麦某劳的记者询问老员工如何处理时,老员工不仅没有丢弃过期食材,反而出言警告:

“别吱声,你只管做单,时间条的问题,不用管。”

然后熟练的将原本的时间条剪掉,重新贴上一张新的时间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本应被处理掉的食材,就这样通过改时间条的方式继续销售,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麦某劳作为一个全球连锁快餐品牌,一直以品质著称,内部标准相当完善和严苛。

但当标准变成一纸空文,只有应付检查时才遵守,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又该何去何从?

麦某劳的问题不仅仅是给过期食材续命,更严重的还在后面。

麦某劳大部分产品都需要油炸,炸油的品质决定了食物的口感和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明确规定,食用油的极性组分数值超过27,就不能再继续使用。

而麦某劳内部标准更加严格,极性组分数值超过24就需要更换炸油,记者从油槽中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极性组分数值为26.6,远超麦某劳内部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问,问就还是那句话:检查的没来,没事,检查的来了再说。

以品质闻名全球的快餐,背地里竟然是一身污秽?

严格的内部标准不仅没有成为品质的保障,反而给了应付检查的店长店员一个装模作样的方向。

当严格的标准,精确的流程,没有与之匹配的监管力度、处罚细则,一切的规章制度都只能成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员工敢于冒着风险去违规操作,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即使被发现,收益也远大于惩罚罢了。

换句话说,对于门店来说,即使被发现,处罚和收益对冲,也还是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说:“违规操作一经发现要么付天价违约金,要么进去蹲几年,看谁还敢?”

这个说法虽然极端,但是不无道理。

偶发事件可以说是店员投机取巧,但当这样的违规操作频发,一定是麦某劳官方监管力度不够,惩罚措施不严。

而且,这已经不是麦某劳第一次出事了,2012年3·15晚会点名麦某劳三里屯餐厅存在过期食品翻新再售的违规操作,21年10月麦某劳又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

这两家的店员可以习以为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新员工传授“经验”,“有人来检查的时候,到时间了就要倒掉,不倒就违规,没人检查就不用倒掉。”

卧底两家门店,两家全都有问题。

其他没有被卧底的店我不信完全干净。

当我们在家里看见一只蟑螂的时候,说明在我们没有看见的地方有至少一万只蟑螂。

食品安全无小事,安全和品质一直是麦某劳引以为傲的宣传重点。

但多次翻车证明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为餐饮企业却不顾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要求,盲目降低成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奉劝一句,消费者的信任是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别为了一时的利润毁了多年打下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