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伲小区,无论是环境卫生还是消防安全,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居民相当满意。尤其危房动迁以后,马路修好、白色路面铺好、下水道通清爽、车位整齐,全部很好!”家住杨巷西区的老孙是迮庵村的原住民,提起小区的面貌提升,一口一个称赞:“这次小区里电瓶车充电装置改建,我家之前自己装的不符合消防标准,镇里和村里进行了改装,加装了喷淋设备和公共视频系统,更安全规范了,我们老百姓感到很满意,既安心又暖心!我们也全力支持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泾镇迮庵村管辖的杨巷西区现有自建房34幢,其中出租房521间,人员居住较为密集,电动自行车使用人数较多。迮庵村聚焦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紧盯源头治理、薄弱环节逐一销项,破窗打通“生命通道”,以认真负责的干劲、一以贯之的韧劲和精益求精的闯劲,全面纵深推进电动自行车隐患治理。

宣传先行

消防安全入耳、入脑、入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爷叔,这个是消防安全的宣传小知识,还有告知书,侬看一看,也给家里人和租客都看一下。记牢,千万不要把电瓶车开到屋里厢充电,也不能从家里拉线出来充电,都把电瓶车停到充电棚那里,晓得哇?”“哦,哦,晓得,回头我再跟租客关照一下,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挨家挨户上门发放《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告知书》和宣传手册、叮嘱各类注意事项,在小区内事务厅、充电棚墙面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版面,电子屏滚动播放消防安全警示视频、居民微信群转发……迮庵村多措并举开展宣传普及,教育引导居民知道风险在哪里、如何防范,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安全充电习惯,不断拧紧“安全阀”,形成村委和居民共同参与、支持、监督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

硬件升级

从供给端消除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区内共有电动自行车250辆,原有的3处公共集体充电棚有些供不应求,居民充电“紧紧巴巴”。村委将小区内2处居民自建的充电棚一并纳入统筹管理范围,并进行改建,从供给端入手,破解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等困境。在镇应急办的指导和安排下,对5个充电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加装了喷淋设施和智慧安防系统,配备了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地面用白线划分了停车区域,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改造后,通过安防系统一旦检测到火情将立刻启动消防喷淋,并通过网络向物业安保人员发出警报,呼叫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接入了我们村委会的整个安防系统,有专人查看。喷淋有两个触发点,一个是烟感,还有一个是热度感应。5个充电棚的喷淋系统共用一个水箱,喷淋的持续时间能达到20分钟。现在共有5个充电棚、55个充电桩,基本能满足小区的充电需求。”迮庵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王辉介绍道。

流动巡查

破窗”行动打好安全隐患“歼灭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无小事。迮庵村依托网格化、志愿者队伍,在小区内开展常态化流动巡查,劝阻和制止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和行为,铆牢“薄弱环节”,打好消防安全“持久战”。“我们有日常的巡逻队伍,每天2个班次流动巡查,可以达到4-6次的巡逻频次。主要针对电瓶车飞线充电和乱停车,即查即处。同时还担负着对消防器材的检查责任。”王辉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迮庵村大力开展“破窗”行动,对影响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的118个防盗窗进行了整改,打通消防安全“生命通道”。“按照‘一户两通道’的安全标准,我们对整个小区的防盗窗进行排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已经全部整改完成。”王辉现场打开防盗窗演示:“在防盗窗上再开一个带锁的小窗,在保留防盗属性的基础上满足了逃生的需求,美观和安全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