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转载)

我们都知道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自春秋战国至今,在这片华夏大地上经历了无数的朝代变更,但同时,在战乱与权力更迭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很有价值意义的文物。

而找到文物的人也不在少数,有的人选择把它交给国家,有的人选择把它卖了给自己补贴家用。

比如以前内蒙有一拾荒大爷,一天在垃圾堆里捡到了一根“铁棍”,清洗后才知是“黄金”,然后卖出了12000元的高价,然而,拾荒老人的这一举动让专家痛心疾首:国家损失了三个亿!

究竟是什么宝物让专家痛心疾首?我们讲到文物究竟可不可以自己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故事发生在1977年,在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的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子里,考古专家对着一个老农就是一顿训斥,直言他当了“万元户”,却让国家白白损失了三个亿。

喜宴是这一天,内蒙古的这位老人像往常一样在路上寻找着废品,突然被眼前金晃晃的亮光闪了一下,老人停下脚步,凑近一瞧似乎还值不少。

他凑近准备给他捡起来,看到了一块铁,虽然他的文化有限但还是能分辨出铁制品的,因为在那个时的废铁是很值钱的,这位老人立马就动手把它挖了出来,一掂量大概有六七斤重,这不今天的饭钱就有着落了吗!

这可把老人高兴坏了,他心里想这趟果然没有白来,于是老人抱着铁棍立马打道回府,在他看来,今日拾到铁棍已经收获满满了,他不想再去深处浪费时间。

在回去的路上越看铁棍越高兴,老人坐在家里傻呵呵的乐着,这时,他的老伴捧着一盆水进来了,让老人赶紧洗把脸,把身上的灰尘弹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老人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处理铁棍上的铁锈,用火烧退了锈迹之后,忽然发现上面有一些金疙瘩,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黄金呀!

于是老人又立刻重返他捡到木棍的地方,再次进行了一波寻找,最终经过一个晚上的努力,他收获了大概有7斤左右的铁棍。

于是,他将铁棍拿到废品收购站,收购站的人也表示这根铁棍是黄金制品,经过提炼后也能卖个好价钱,老汉决定将其卖掉,最终以12000元的价格售出。

因为在当时在那个年代,12000元足够他过上富裕的生活,甚至修建新房子,他成了村里的有钱人,但他并不知道这根铁棍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情也很快被村里人当成饭后得谈论的对象,每个人想到都忍不住赞叹大爷运气好。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情传到了街上,又传到了一家考古研究所,专家们震惊的同时,又好奇大爷究竟捡到什么宝贝了,能卖12000元。

于是专家找到了大爷,问清楚情况后去废品收站检查一下,而专家通过检测发现,这根金棍,正是战国古墓中,流出的文物。

更是在匈奴时期,罕见的金器,而根据王大爷对铁棍上文字的叙述,专家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后得知,金棍竟与昭君出塞有关。

而且,它很可能与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存在某种联系,毕竟昭君的出塞,促进了大汉与匈奴的交流与沟通,更是让中原的先进文化。

很遗憾,由于老人的粗心大意,珍贵的金棒被毁了,当然,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无法估量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

为了保护更多的文物免受破坏,国家于1982年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作出了详细的法律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在中国境内,“地下、领海、内水”发现的所有文物均属国家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张大爷的生活,我想也或许只是这个社会浩渺中的一粒尘埃,但他的故事却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而在如今的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我们是否也曾迷失在物质的诱惑中?是否也曾忘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张大爷的故事,或许可以让我们停下脚步,反思自己所珍视的是什么,又是否真的了解它们的价值。

但是话又说过来,我们国家对于文物保护需要改变,因为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捡到文物上交国家,只不过给几百或者几千块钱,而文物的价值本身就具备收藏价值。

谁又会和物质过不去,所以说对于文物保护法应该提高上交的价格和其他有效的作用,因为对于民众来说无偿上交文物会让他们感到不满,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利益可言,而文物非法交易可能带来一夜暴富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无论是上交与不上交都有其合理性和道理,但同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利益的选择,我们应该权衡弊,找一个折中的办法。

因为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但也不能忽视个人的困境和需求,只有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而祖传的文物当然可以留下做纪念,也不会有任何人可以干涉,但是对待一些不义之财请放下慎之又慎。

许多庸人攻击学者,学者、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从来就是“建议上缴”,而“建议”两字在一些利益熏心之人眼中都格外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