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是清代著名的文人金圣叹对两部古典长篇小说的评价。

究其原因, 皆因《三国演义》通篇描写的是权谋,而《水浒传》则描写的是梁山好汉反抗压迫的故事,容易让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心生叛逆。

然而《水浒传》并非通篇都是打打杀杀、行侠仗义之事,其中也不乏心思缜密,工于心计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一杆“替天行道”的大旗更是昭彰了正义。

但自从梁山好汉归顺朝廷之后,似乎就注定了死的死、散的散的结局。

梁山好汉悲剧式的结尾是众多忠实读者心中的意难平,但细思之也是有迹可循。

梁山上有位好汉其实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在取名时就已经透露了。

这个“朝廷内奸”究竟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身居水泊之中,心在朝廷之上

如果不是宋江,梁山好汉不会接受朝廷的招安,依旧在梁山上过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活生活,这是诸多读者一致的看法。

在小说中,招安的坚定拥护者就是宋江,而且在招安之后,宋江立刻旗帜鲜明的拥护朝廷,成为朝廷攻打方腊的马前卒。

宋江忽视了方腊就是曾经梁山好汉的缩影,或者说宋江即便落草为寇,也没有将自己彻彻底底的混同于一个草寇。

宋江是一个在大宋朝廷底层官僚机构混迹多年的人,所谓的“正道”思想早已根深蒂固的刻在他的骨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某种程度上,宋江就是梁山好汉走上悲剧之路的幕后推手。

只反贪官,不反朝廷,或者说不反皇帝,这是导致宋江悲剧人生的根本。

但又因为他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也就间接的带领梁山好汉走上了不归路。

明代的李贽就是一个看透了宋江本质的人,一针见血的说道,宋江是“身居水泊之中,心在朝廷之上”。

其实细读《水浒传》之后,能发现许多的蛛丝马迹来印证李贽的观点。

就连作者施耐庵也在取名的时候就已经透露了宋江是“朝廷内奸”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江的谐音为宋将,也就是宋代朝廷之将的意思。

而这一点也并非是胡乱猜想,《红楼梦》中用人物名字暗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

施耐庵能创作出与《红楼梦》齐名的小说,他的笔力和巧思也不亚于曹雪芹。

施耐庵在写宋江上梁山时,突出了逼上梁山的“逼”字。

宋江和其他梁山好汉一样,或是犯下了大罪,或是得罪了朝廷显贵,迫不得已而上梁山。

但是宋江和其他梁山好汉又不一样,其他的梁山好汉上了梁山之后就彻底地和朝廷决裂了,再也没有效忠朝廷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宋江则不然,他只认为自己杀了阎婆惜,犯了罪,朝廷并没有苛待于他。

即便他也痛恨高俅等一类的贪官,但他也没有把贪官和朝廷划上等号。

有人把高俅比作权倾朝野的豺狼,而宋江是一个虎落平阳的猛虎。

他俩在行事作风上有云泥之别,但骨子里对朝廷的效忠,或者说想依附于朝廷来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目的是一模一样的。

思想决定行动,宋江上了梁山之后虽然也有一些改变,可他也时常把不敢背负朝廷的话挂在嘴边,强调自己是迫不得已。

这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在梁山上安插了一个内奸,时刻在梁山内部宣扬正统思想,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梁山好汉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朝廷向梁山好汉抛出招安的橄榄枝时,宋江就再也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不顾一些反对派的意见,最终归顺了朝廷。

深受名正言顺传统孔孟思想的影响,宋江自以为带领众兄弟归顺朝廷后,就可以将以往的不光彩事情一笔抹去,重新走上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正道。

殊不知,朝廷依旧是以前那个暗无天日的朝廷,而且他们不管如何效忠朝廷,也不可能将功折罪。

于朝廷而言,招安梁山好汉,不过是借力使力,坐享渔翁之利而已,奈何宋江至死都不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外号及时雨,心中有丘壑

当梁上的“聚义堂”改为“忠义堂”时,虽是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宋江和晁盖的本质区别。

宋江之前,坐上水泊梁山头把交椅的人是晁盖。

与宋江的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思想观念截然相反,晁盖是立志和大宋皇帝作对的。

在晁盖的带领下,水泊梁山逐步的建立和强大,不仅建立了一支强大军队,还多次打败了朝廷军队。

如果是晁盖继续带领梁山众兄弟,必定不会同意的朝廷的诏安。

宋江在上了梁山之后,晁盖曾提出让宋江当大哥,但宋江却推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并非是宋江的本意,所以当晁盖中箭身亡之后,宋江就理所当然的取代了他的位置。

宋江外号“及时雨”,总是在别人危难之中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现实中,宋江并非如此简单,他帮助别人也是有目的的,既为了名,也是为了笼络人心。

也就是说宋江的仁义,其实是有虚伪性的一面,用现在的话来说,宋江也是在精心打造“人设”。

宋江并非官二代、富二代,母亲早早离世,父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宋江所担任的押司不过是一个地方管理档案的小吏,古代的官和吏区别十分明显,严格来说宋江就是一个随时可能被解除职务的临时工,俸禄自然也是有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宋江的出手却十分的阔绰。

且不说宋江这些钱财来源是否合法,单收入和支出的不成正比是客观存在的。

小说中写到宋江喜欢结交江湖人士,只要有人来投奔他,他就会热情招待,而且从不赶人走,也从不提花销银钱

而有些落难的义士从宋江这里走,宋江也会大方的赠送盘缠。

生活中如果恰好碰到了别人遇难,宋江也不会袖手旁观,而且出手十分的阔绰。

比如送给阎婆惜十两银子,送给武松十两银子,送给李逵十两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如此出身的地方小吏,几乎是不计成本的救人于危难,抛开宋江确实有仁慈之心,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宋江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小的押司。

作者在开篇就提到了宋江的外号“及时雨”,而且这个外号可以说是声名远播,由此就可以看出宋江做了多少扶危济困的事情。

一心只做善事的人自然有,但宋江不是。

因为宋江结交和救济最多的人并不是纯粹的底层穷困百姓,更多的是落难或者犯罪的江湖义士。

作为朝廷基层的小吏,宋江很清楚他做一些事情是见不得光的。

阎婆惜如果不是发现他和晁盖的通信,也不会落得个一命呜呼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且不说后人如何评价,单从书中宋江做的另外两件事中就可以看出宋江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宋江令立了户籍,而且还秘密的挖了窖子,也就说宋江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风险的。

宋江如果真的一心为朝廷工作,且没有更加长远的打算,他只要安安心心的做一个食君之禄的人,在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他人,生活完全安逸舒适,没有任何风险。

纵观宋江逼上梁山之前的种种行为,就能看出宋江并非是一个单纯的“老好人”,他行事有自己的章法和目的。

误杀阎婆惜是宋江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件事改变了宋江的命运和仕途,但是没有改变宋江思想深处的那一套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即便没有阎婆惜的意外插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江逼上梁山只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宋江做了很多“见不得光”的事。

宋江虽然是心中有丘壑之人,一心想要在朝廷上谋个前程,奈何黑暗的大宋朝廷容不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