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丨乾凉散人

黄河肆虐严重,受到侵害的只有沿岸地区的人民,工业不发达的年代,还远远谈不上治理黄河,但是在黄河建立一座大坝,已经是一项壮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门峡大坝,也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它解决黄河肆虐的问题,但是随着三门峡大坝投入的时间越来越长,关于它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有些人的眼里,三门峡大坝是伟大的工程,但是也有人视它为眼中钉,恨不得三门峡大坝没有存在,那么大坝的建造到底是损害了哪些人的利益呢?

黄河水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着亿万人民,但是这条大河也给沿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数年的水患困扰。

它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河床比较大,河水携沙量巨大,再加上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质条件,上游来水的泥沙遇到下游平缓河床,容易产生淤积现象,导致河床不断抬高曲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人口压力过大,中上游地区的土地开垦过度,水土流失的越来越快,大量泥沙注入河道,加重了河床淤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黄河堤防标准偏低,河道疏浚整治滞后,防洪排涝能力不强,一旦遭遇特大洪水或连续性洪水,超出行洪能力,就会发生溃堤决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史上,黄河下游地区几乎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大的水灾,夺走无数生命,摧毁大片的村落城镇。

即便是在上游地区,一旦有强降雨,便会有可能爆发山洪,冲毁房屋庄稼,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防洪设施极为薄弱,上下游的黄河水患频繁肆虐,人民的生命财产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1933年黄河中游发生特大洪水,黄河下游决堤四五十处,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个省份三十多个县城,死亡1.7万人,数万人流离失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严峻的情况,解决黄河水患的问题刻不容缓,而修建大坝是当前能解决水患最快的方法,但是建在哪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建在三门峡

建坝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当地的地质条件过硬,能够承受大坝的巨大压力,三门峡地区的土质正好符合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门峡境内的黄河河床浅窄且宽度有数百米,在此处修建大坝更便利,并且在大坝的周围土质完整坚硬,适合重力大坝的建造,能很好的保证工程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门峡所在的位置正处于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交汇处,上游来水汇集充沛,年平均流量高达58亿立方米,气候干旱少雨,水库蓄水损失小,是布置大型水利工程的黄金地段。

重要的是,三门峡大坝的建成将发挥多重效益,可谓是一石数鸟,它将成为黄河中游最大的调节性蓄水库,可截住上游80%的来沙,极大提高下游防洪能力,有效避免洪涝灾害,水库还可供应17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保证了当地农业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门峡大坝自建成以来,被看做是一个里程碑,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投入使用,大坝的一些设计缺陷逐渐显现。

设计问题突显

其中最为突显的还是泥沙淤积的问题,三门峡大坝建造之初主要是依靠自身重量来对抗水流冲力,这种设计思路在当年看来是合理的,但是大坝底部的宽度优先,长期收到水流冲刷,会增加渗透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三门峡大坝的设计库容也相对较小,不能完全消纳黄河入库的泥沙,根据设计,大坝只能拦沙约20年,之后就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处理淤积问题。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缺乏配套的排沙方案,淤积速度远远超过预期的最快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改变了黄河在关中地区的天然河势,但是也由于大坝的拦沙蓄水,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来水量锐减,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面沉降也加重了内涝隐患。

加之上游来沙减少,导致西安下游黄河河床抬高,长期以来,西安地区季节性的河水泛滥对农田提供了天然的灌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三门峡大坝蓄水后,黄河下泄流量减小,来沙来淤大幅减少,河床持续升高,使得西安失去了肥沃的土地。

部分农田逐渐由洼地变为高地,需要人工排水灌溉,农业生产条件遭到一定程度的恶化,农田的土质也受到了影响,土壤逐渐沙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门峡水库拦蓄了大量泥沙,使得西安的下游河道发生侵蚀,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少,沙石淤积在河床,行洪能力下降,加剧了西安城区的内涝风险。

另一方面,河道向下侵蚀使得城区地下水位持续降低,以及渗漏严重的供水管网,西安市区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三门峡水库减缓了黄河水流冲刷力,致使西安下游河岸和堤坝积淤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地下水流速缓慢,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难以及时排泄,致使西安地下含水层严重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河南山东几省看来是壮举的工程,对西安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其实为了解决泥沙淤积,三门峡大坝也启动了改建工程。

在大坝的一侧增加两条泄沙隧洞,改建原4条发电引水钢管为泄流排沙管道(两洞四管工程)

在改建完成后,泥沙淤积问题得到了缓解,也为第二次改建增加了基础,工程新增了泄沙底孔,同时加固了大坝体本体,全面提升了防洪排沙的能力,库容得到一定的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大坝建成以后,对河南山东等中下游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坝有效地控制了黄河的洪峰流量,减轻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

大坝不仅为下游地区提供了防洪调节,还为当地供给了大量的水资源,这些水资源可用于灌溉农田、城镇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改善了沿岸人民的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大坝,黄河中下游河道的通航能力得到增强,为河南、山东等地区的水上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