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速可怕的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

(一)老龄人口状况

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占15.4%。(数据来源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老龄人口增长速度
2023年,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较上年增长1693万人,增幅6.05%。(2022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 19.8%,数据来源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这个速度,再结合愈来愈低的出生率,老龄化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我们奔来。按照人口代际划分,首代独生子女即将承担起赡养重担。光荣的首代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怎么养老是个问题

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出发,需求端为老年人对安全、医疗、法律、情感等服务的需要,这类需求很大程度上具有同类性。

供给端就比较有趣了,目前能够提供养老的服务主要有家庭、市场和政府三个来源。家庭提供的养老主要是儿子对老子基于赡养义务、道德约束、情感联系下,提供的养老服务;市场提供的养老服务主要是安全、看护类的服务,主要类型为费用与服务质量相关的住院式看护服务;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则更多地为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的补充式、兜底式的养老供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养老中,儿女在为父母提供养老服务时,不仅父母得到了赡养;从传统和道德上讲,子女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道德上的满足、正向的社会评价,这是养老机构和政府兜底所不能提供的。

家庭养老的一般前提是父母子女共居或近居。但是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截至2020年,独居老人的数量为3729万户、占“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1.38%,空巢老年人和独居老年人数量已达1.18亿人。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养老成本指数显示,2016年底至2023年7月CPI及养老成本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且养老成本指数自2019年起较大幅度高于CPI。中资协-生命资产中国养老成本指数(IAMAC-SinoLife China Senior Living Cost Index),简称养老成本指数(英文简称:ISLCI),以2016年12月3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

在异乡的打工人,未来的阶段怎么给父母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互联网有没有搞头

互联网进入中国30年来,从思想认知、消费习惯、商业模式、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对国内造成深刻和复杂的影响。“互联网+销售=淘宝、京东”、“互联网+打车=滴滴”、“互联网+修车=途虎”等已经颠覆性改变了众多行业。

从商业的角度看,互联网具有信息传输快、边际成本低、精准需求营销等方面优势,并且随着互联网多年来的普及和发展,民众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互联网+养老”的概念尚未明确,有没有搞头?

现有市场和技术条件下能够提供的养老产品:

(1)生理和安全层面。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安全监测、紧急救护等基础保障服务,提供对接律师事务所、体检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

(2)社交和情感需求层面。为老人提供社交、情感沟通服务;

(3)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方面。为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参与社会公益等服务,帮助老年群体实现自我价值。

四、互联网下的核心竞争力

(1)成本低。通过APP为养老服务载体,仅需维护和运营成本,硬件可以采用委托加工、代工、订单式生产方式减少成本占用,前期无需场所、设备等投入,固定资产投入较低。

(2)符合国人习惯。结合目前社会舆论、道德伦理、生活习惯以及经济成本因素,不论从子女和老人角度,居家养老都是更符合国人的期望。本项目以科技增加居家养老的安全和便利程度,不改变国人养老的习惯,具有更好的接受度。

(3)平台化。以APP为核心,链接软硬件功能,并作为平台,搭建金融、家政、医院、养老、保险、社区等机构,建立品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

(4)情感沟通。为老年群体提供情绪价值是与其他养老产品的重大区别,可以以此建立产品依赖度,增强用户黏性。

(5)延伸空间大。一方面,未来老龄人口的增长以及财政养老支出压力增大,该产品可满足政府承担社会责任,采购基础安全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该项目还可以满足自闭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看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