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仇者联盟4》并没有什么新招,用了很“无赖”的“时间隧道”这一老掉牙的套路。

我想,这原因估计是在上一集《复仇者联盟3》中,灭霸一招“杀人”群愤太大,所以,《复仇者联盟4》里不得不把灭霸三番五次拎出来,千刀万剐,以泄愤恨。

而能够把灭霸拎出来的再杀一回的唯一“工具”,只有“时间隧道”这一战无不胜的法宝与利器了。

所以,在《复仇者联盟4》里,灭霸相继被杀了三次,第一次,雷神快刀斩乱麻,手起刀落,干净利索地把灭霸的头给砍掉了,真是大快人心,群情激奋。后两次斩掉灭霸头的分别是绿巨人与钢铁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复仇者联盟”团队这时却开始了另一个选择,由此,也可以看出,电影选择了一条人文主义的价值路线。

那就是杀死一个敌人并不是最终的胜利,拯救被敌人杀死的亲人,才是胜利的最高标准。

也就是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是值得庆贺的胜利。

所以,《复仇者联盟4》里灭霸被灭,并没有给“复仇者联盟”战友们带来任何欢欣,每一个人都忧心忡忡,沉湎在失去亲人、好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这时候,“人有悲欢离合,月在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可怕规律,横亘在现实主义的人类世界面前。

但好在科幻世界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工具”放在那儿,不知是谁发明的,反正它的用途非常强大,至少可以让“此事古难全”的时光倒流,从而给予了人类以修正“悲欢离合”的无限可能与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仇者联盟4》再高明,也不得不鹦鹉学舌地沿用不知被影视作品用滥了的这个“时空穿越”的资深套路。

但《复仇者联盟4》深知,采用这个老套路,面子上很没有光彩,所以,《复仇者联盟4》里,索兴借电影的人物之口,把之前采用“时间机器”手段的一系列电影,不打自招地坦白从宽出来,可以感受到,《复仇者联盟4》在交待“时空穿越”前辈影片时的那种一脸讪讪的无奈之情。

而尤其可笑的是,最后一个搭腔的“复仇者联盟”队友,下了一个结论:“原来《回到未来》是胡说八道。”

看看电影里罗列了多少部事关“时间机器”的电影:《星际迷航》《终结者》《时空特警》《两世奇人》《时空怪客》《时间的皱折》《时光倒流七十年》《热浴盆时光机》《比尔和泰德历险记》,还有就是那部更为典型的《回来未来》。

当然,蚁人特别提到的《虎胆龙威》迅速地被他自己都否定了。

可见,“时空穿越”的电影已经多如牛毛,泛滥成灾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以来,采用“时间穿越”这个老套路的电影还特别的多。

比如前一阵被称为颇为烧脑的西班牙电影《海市蜃楼》里,就是通过电视机这一个时空穿越点,实现了现在与历史节点的时空对接。

无独有偶,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也是一部“时空穿越”的电影,在影片的字幕部分,罗列出了一系列电影借鉴与参考的片目,包括《终结者》《回到未来》《时光倒流七十年》《新难兄难弟》。其实这部影片的主体框架直接承袭自陈可辛导演的《新难兄难弟》,但开掘得要比陈可辛的原作深刻与有趣得多,尤其是影片里穿越回到过去的男主人公阴错阳差,追求自己的亲生母亲,差一点引发不可控的闹剧,充分证明了“时空穿越”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往前追溯,现在人所熟知的《大话西游》其实也是一部时空穿越片,里面的时空穿越是通过“月光宝盒”来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空穿越”能带来什么好处?

一是可以弥补过去的不足,让“古难全”的事得到修正,《复仇者联盟4》主要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二是可以带来未来信息,从而获利颇丰。比如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里,现代人通过时空传送点,把现代的信息送达过去,这样让过去时空里的人,可以获知未来的信息,抢抓先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里也是采用了如此的设置,主人公回到过去,凭借对未来信息的掌握,一举成名。《复仇者联盟4》也稍稍涉及到这部分。比如星云回到了过去,灭霸从她的记忆中,发现信息非常庞杂,就包括未来“复联”队员们商讨如何对付灭霸的信息,从而使灭霸日后回到未来,大开杀戒。

三是可以得到怀旧的满足。回到过去,可以重温旧梦,体验旧时光。《复仇者联盟4》里也有部分这样的因素,比如,美国队长在看到过去心仪的女友的时候,几乎是停止了心跳,屏住了呼吸,这种怀旧情结,正是美国队长在《复仇者联盟4》最后部分,滞留在过去时光里的原因。这种怀旧情结,也出现在“钢铁侠”的段落,他与他的父亲有了亲密接触,再现了一次与亲人重逢的怀旧满足。

可以看出,《复仇者联盟4》里“时空穿越”所带来的可能性好处,都滴水不漏地用满用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仇者联盟4》里用“时空穿越”,就像手里拿着一个橡皮擦,对哪一段不满意的地方,用“时空穿越”擦一下,重新编织一段故事,就能够让不完满的故事,变得完美无缺起来。有了“时空穿越”,可谓是打遍天下都不怕。

估计《复仇者联盟3》里灭霸弹指一挥间,灭掉了一半的地球人与复联英雄,引发了多少观众泪,但当时漫威电影的制作人心定气闲,因为他们手里握着“时空穿越”这一个橡皮擦呢。

橡皮擦属于硬件的修改,修改的是事件进程,但如果《复仇者联盟4》仅仅是在这一点上做做文章,那么,这个电影完全是一个空洞无物、打打杀杀的无聊电影。

但是,《复仇者联盟4》还有更深刻的情感内涵,这才是这部电影能够让我们沉思、让我们沉痛、让我们沉浸在其中的原因。

这就是《复仇者联盟4》里充溢着一种情感的因素。

而在《复仇者联盟4》里的一个最大的情感选择性的冲击,就是娜塔莎与鹰眼之间的生与死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复仇者联盟4》里大段冗长的文戏里,却满满地充溢着浓度与烈度都非常高的情感元素,而这种情感元素,恰恰是好莱坞电影里不可或缺的煽情法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包括爱子情深:电影一开始就是鹰眼与自己的家人融融乐乐地生活在一起;之后蚁人也是在重归人间之后的第一时间回到家里,与自己长大成人的女儿热烈拥抱;钢铁侠也回归家庭,与女儿心心相印。有意思的是,英雄总有女儿情结,估计小棉袄的贴心功能,好莱坞电影比中国人更能谙熟于心。反而是中国电影里,我们倒很少看到有这么父子情深的煽情画面。

这里包括母爱情深:最典型的标志就是雷神回到过去,见到了母亲,身为女巫的母亲,对雷神的心理动机洞若观火,母亲的几句对雷神的嘱托,就是中国三大“心灵鸡汤毒女”联手起来,也不会达到如此动人心魄的效果。看看雷神母亲的话:“每个人都无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衡量一个人、一个英雄,要看他们是否成功做自己”,“去承担你应该担当的角色吧。”

这里包括战友情深:灭霸重创世界之后,复联英雄支离破碎,娜塔莎担当起了废墟上重振团队的职责,指挥着手下残余战将继续维护着世界的安全。在影片里,她曾经声情并茂地声称(大意):俺自小失去亲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幸好复联收留了俺,给了俺一个家。

她的这一种说法,也得到了美国队长的确认。在她牺牲后,复联一英雄问:“她有家人吗?”美国队长说:“有。她的家人是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句话对俄罗斯人来说可以说是句句虐心。娜塔莎原来是俄国人,后来又是前苏联的特工,她的存在,完全是适应冷战的需要设置出来的,显示出无家可归的前苏联特工却把冷战的最大对手美国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美国队长2》里,娜塔莎一眼就识别出冬日战士采用的枪支是前苏联制造的。是凡有需要映射前苏联的戏份,统统都可以加在娜塔莎身上。

这里还包括爱情情深:影片里鹰眼与妻子、钢铁侠与小辣椒、美国队长与女友,都体现出了一种动人的爱情因子,成为电影里情感浓烈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构成。

但在所有的渗透在《复仇者联盟4》里的每一个缝隙中的诸种情感润滑剂中,最动人的一种情感,就是娜塔莎与鹰眼之间的战友情深。

这也构成了电影里的最触动人心的一次情感的选择。

而这种选择,在《复仇者联盟3》里,也是这一集里最为震撼人心的地方。在《复仇者联盟3》中,当灭霸在红骷髅提供的必须要用最心爱的人的生命才能换来灵魂宝石选择的时候,灭霸也处于一种痛苦的纠结之中。

而《复仇者联盟4》里,当这种选择加诸在同一个战壕里战友身上的时候,它的残酷的烈度更达到一种登峰造极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娜塔莎与鹰眼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牺牲了自我,来让对方成活下来这样的一种选项。

而电影在渲染这种结果的时候,让剧中人物使出了犹如中国京剧“三岔口”中的黑暗中摸索的身法,心照不宣地用武力来争夺自己去“死”的权利。

所以,娜塔莎在与鹰眼谈及他们的选择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们谈论的好像不是一件事”。

他们的确没有共同的默契,因为他们都违背了“基因是自私的”的这一貌似真理的信条,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自己选择死亡。

这样,也就在电影里出现了好莱坞电影里司空见惯的一幕场景:悬崖只手救人。

被拉住的娜塔莎选择了放弃自己的手,坠入悬崖。

这一镜头,我们可以在《泰坦尼克号》中看到,杰克放弃了自己的生,松下了自己的手,沉入了大西洋底。

我们也可以在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中看到。

娜塔莎用自己的死,换来了亿万生命的复活,她可谓是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相比之下,她的牺牲比钢铁侠来得更壮怀激烈,更加崇高伟岸。

因为娜塔莎选择的是自己的“死”,她唯一拯救世界的办法,就是自己的“死”,这是确定无疑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钢铁侠在最后一搏之中,还存在着“向生而死”的概率,他的战斗,并非是为求死,但是死亡是生存的无奈必须的结果。

这样可以看出,娜塔莎的死,来得更为勇敢,更为坚定,更为艰难。

而这种牺牲精神,才是《复仇者联盟4》的真正的精神内核,如果没有这些动人的情感元素与选择的精神因素,那么,《复仇者联盟4》里的特效与打斗场面,只能是缘木求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复仇者联盟4》还有让人思考的地方,恰恰在于它在情感与精神上的充溢与丰富,这一点,值得我们中国电影学习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