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好不好,全看平时怎么积累!而初中三年时间太紧,而且平时的学习时间基本都留给了数理化,像语文这样的科目,初中是没什么时间去积累,也就是说,语文的积累任务基本都压到了小学这六年里,大多数娃的语文水平到了六年级毕业后,基本就定型得差不多了。

所以,想要语文到初中后能成为优势科目,从小学一开始就该这样学。

1、重视课本。

首先课本内容要吃透,每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要求背诵和仿写,帮助孩子积累素材。另外字要写对,每天听写的同时顺便把字练好了,练字重质量也要提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广泛阅读。

虽然说要广泛阅读,但书本的质量还需要家长多把关,提前了解书籍的内容和口碑,避开一些流行但是毫无益处的网文,选书参考一些权威榜单或者国际获奖图书一般没错。

3、注重阅读习惯培养。

有些孩子,平时看的课外书是挺多的,但考起试来就不行了,特别是阅读理解和作文这两个板块,到底怎么回事?

原因有三个,一是课外书没有挑对,二是阅读的方式不正确,三是没有结合课内要求,做专项训练。可以培养精读,做好读书笔记,阅读的重点一是梳理写作背景和文章结构,二是积累好词好句,最终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并进行讨论扩展。其实语文的本质是鸡积累、鸡认知、鸡思辨,地基打好了,高年级就会轻松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输入和输出结合。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有效积累必须建立在有效思考和表达之上。—句老话实践出真知,如果只输入不注重输出,大量的阅读也无法检验能力的提升。这方面没有捷径,阅读之后和孩子交流讨论,让孩子多多练题,不断训练敏感度和手感。

具体来说:

一二年级要保持习惯,对于低年级孩子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坚持每天能阅读,不要过度要求书籍的内容,保持读书的兴趣,打开视野,进行思辨启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四年级要选择性阅读,从家长伴读过渡到自主阅读,同时把兴趣阅读转为有效阅读,即以适合孩子年纪的文学类书籍为主,趣味性故事书、绘本等比例逐渐减少,难度以孩子稍微能够到为佳。

六年级要学习精读,小学高年级后要“精读+泛读”。精读是深度阅读和思辨表达,对某些经典读物要学习做批注、分析作者的观点,最终要做到可以独自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可以继续泛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保持对阅读的热情。

那么除了阅读重点抓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晨读”!阅读是扩大知识面,而晨读则是提升语感的有效方式,语感好了,阅读起来就更顺,更容易理解自己看过的这些内容。而语感差的话,同样的内容可能读五六遍,甚至十几遍都没办法完全理解,学习起来就会慢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俗来讲,就是晨读好比一把好的工具,而阅读则是使用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工具好了,解决问题就快;工具不好,解决问题就慢,甚至是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你想要孩子阅读有效果,语文成绩能越来越好,就得把晨读抓起来。不过晨读也是有技巧的,不能瞎读。

小学生晨读的技巧:

①时长:每天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要太长,太长了孩子读起来会累,一天两天可能愿意读,但想要娃长期坚持就有点难。而10分钟正好,一下子就过去了,娃会更愿意接受。

那10分钟会不会短?其实刚刚好,别看这短短十分钟,但它架不住长期的坚持,正所谓“涓涓细流汇成江河”。重点是要每天坚持,长期读下去效果就能逐渐体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方式:最好是能站着读,而且要大声读,有感情的读,这样才能调动状态,把娃一天的精气神给唤醒,不仅能让读过的内容更深刻,读完后再去学校上学,像充满电了样,元气满满。如果没有晨读,家长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很多孩子其实到学校后都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③内容:古诗词、小古文、美文散文、好词好句、获奖作文等等,这些都要读到,而且不能只读课内的,课外也要覆盖到,这样才能迎合大语文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当下比较流行的“337晨读法”去读,即三种体裁,每种体裁选三篇文章,以7天为一个周期,反复去读这九篇内容。然后进入到下一个周期后,再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文章,如此反复,孩子的语感系统就会越来越强大。

若能把晨读这件事抓起来,并坚持下去,再把阅读量堆上去,那么娃的语文成绩肯定会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