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有一种刑法经常出现,就是“刺配”。比如行者武松刺配两千里孟州,玉麒麟卢俊义则刺配三千里沙门岛。

同样是刺配,这距离远近学问可就大了,除了都是重刑犯之外,两千里孟州可以存活,但三千里沙门岛基本没有生存的可能,因为沙门岛这个地方可不一般。

据《宋史·刑法志》记载:“配隶重者沙门岛寨,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可以说,刺配沙门岛是最差的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沙门岛在山东蓬莱县西北六十里。从五代到元代,这个岛一直被当作监狱使用,是重犯的流放地。

沙门岛的牢城营叫“沙门寨”,监狱长就是沙门岛的总负责人。由于岛屿与大陆阻隔,岛上的一把手就像一个土皇帝。

据《宋史·马默传》载,宋神宗熙宁年间,沙门寨寨主李庆平时的乐趣就是虐杀犯人,有时为了节省粮食,在他担任负责人期间,两年就杀了七百多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人不仅杀人成性,而且还制定了种种残忍的刑罚,从节级到小牢子,监管人员每日都用各种残酷手段来折磨犯人。

此外,沙门岛的监押条件也很差,大量囚犯挤在狭小局促的监房里,一旦发生传染病,就会迅速蔓延,就会有大量的囚犯死亡,有时在病囚还没咽气的情况下,就被扔进了大海里。

由于沙门岛粮食缺乏,又不具备医疗条件,因此岛上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岛上的犯人始终保持在两百人以下。

据《宋会要辑稿》载,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有报告显示,发配到沙门岛的犯人,如以每年三百人计算,十年应有三千人,除去三分之一的死亡率,也应剩余两千人,但官方发现岛上仅有一百八十人,也就是说沙门岛的死亡率

高达94%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水浒传》第十七回也有提及沙门岛,当济州府尹听到梁中书派来的人说,“请相公去沙门岛走一遭”这句话时,吓得魂不附体。

由此可见,“刺配沙门岛”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卢俊义刺配沙门岛,其实与死刑无异。

由于沙门岛生存环境恶劣,于是,囚犯们为了活命,不惜一切代价逃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他们瞅准时机,避开了看守,抱着葫芦、木头等可漂浮物跳入海中,向蓬莱方向游去。

从沙门岛到蓬莱有三十里,途中有不少人因体力不支而淹死,最后只剩下八名身怀绝技,体格健壮的七男一女。他们游到岸边后,立马躲进了蓬莱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后来,他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民间就把他们称为“八仙”,而他们手中用来渡海的物品也被称为法器,由此诞生了“八仙过海”的民间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我们也发现,虽然梁山为了卢俊义上下打点了一番,一时救下了卢俊义,但刺配三千里沙门岛也等于还是把卢俊义推上了断头台。

如果梁山不出手相救,那卢俊义即便躲过董超、薛霸,到了沙门岛,也是死路一条。可见,梁中书、张孔目等人真是恶毒至极。

综上所述,行者武松刺配两千里孟州,玉麒麟卢俊义则刺配三千里沙门岛,两者这是生与死的差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