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古代很多女孩十三十四岁就已经结婚了。我们现代人看了实在是年龄太小了点,按照现在的思维,不能理解她们的行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古代女孩年龄稍大一点就很难出嫁了?

古代鼓励早婚早育,促进人口繁衍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也相应比较低。人口是国家财富和实力最明显的表现。国家养人口多,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会增加税收。因此历朝历代都推行促进人口增长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宋朝从宋太祖开始,就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一直到宋徽宗时,宋与东北的金国联合一起灭了辽国。

金国答应会把幽云十六州还给宋,但是金国却把幽云十六州的生活的人民全部掳走,只留下空城和土地。金国人宁可不要土地,也要把人口强行迁移。从这里能看出古代统治者对人口数量有多么重视。

中国的朝代更迭基本上频繁不断,时间长的王朝能维持两三百年,时间短的王朝也就几十年光景。每当王朝更迭,就会有战乱,人口数量就会急剧下降。

只有人口规模增加,才能增加国家税收,这样国家才能富裕起来。人口多了才会有更多的士兵来源,这样国家才能强大起来。有了人口数量增加,国家才能走向兴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所有的新建王朝都会大力提倡增加人口数量,与民休养,所以早婚早育就是最好的繁衍人口方法。这也成了所有朝代统治者的基本国策。

可以说每个朝代在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时候,当地人口数量会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在古代当官,要想升官就得想办法提高辖区里的人口数量。

春秋时期的齐国著名宰相管仲就建议国君奖励生育。当时在齐国奖励生孩子,老百姓孩子生得越多,官府给的奖励就越高。如果孩子多了家里养不起,国家帮忙养。

管仲还规定女子17岁,男子20岁,超过这个岁数要是还没有婚配,父母就是违法,会受重罚。因此很多女孩十三四岁时就开始说亲,最迟十六岁也会出嫁,要不然父母就要受鞭挞或是流放的刑罚。

因为有了这个鼓励早婚早育的国政策,齐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齐桓公也因此第一个称霸。自此,历代王朝都将早婚早育列入国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朝时候刚经历完秦末暴乱,人口数量急速减少。刘邦建国后最重要的事就是用政策促进人口增长,奖励生育。当时为了鼓励早婚早育,直接实行免税政策。

汉高祖规定20岁前结婚的男女只要在地方县衙登记之后,就能免除税赋。登记结婚年龄越小,豁免的年限就越多。在古代赋税是老百姓的很重的负担。所以刘邦的这个政策很能鼓励老百姓生育。

汉文帝除了奖励早婚早育,还明确规定会处罚晚婚晚育的男女。他将法定结婚年龄提早了。女子超过15岁还没嫁人,父母受罚。女子要是超过30岁还没嫁出去,父母的刑罚加重五倍。因此有了女儿的父母早早替女儿物色对象。

唐宋时期,官府会惩罚女儿15岁还没出嫁的父母,然后会将女子强行婚配给没结婚男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时期的婚配政策比之前的开明很多。过了法定年龄还没有结婚的,官府不会处罚,而且也不会强行婚配。所以,明清时期女子14周岁,男子16周岁之后,自行婚配官府不会插手。

在清朝相关法律中比明朝多了一条有关童养媳的规定。有钱人可以购买童养媳,但必须等到女童长大,年满14周岁才能正式结婚同房,否则就是违反法律。

这样的婚配制度,民国时期也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建立现代婚姻制度和形成现代婚姻法定结婚年纪。

中国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清朝灭亡,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所有的统治者都鼓励早婚早育。也因此古代女子嫁人的年龄都非常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寿命非常短,他们心理成熟早

众所周知古代人寿命非常短。有资料统计,在西汉平帝之前,人们平均只能活到18岁到22岁之间。到了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古人的平均寿命也不足40岁。

这里把战乱导致的非正常死亡率、新生儿早夭率也计算在内。可以看出古代人的寿命普遍很短,所以也造成他们过早心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