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王青锋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论文,系统阐明了全球关注的濒危植物类群——猴面包树属植物的多样性演化历史,提出马达加斯加应为该属的起源分化中心,并就其未来保护提出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及建议。

厘清猴面包树属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过程刻不容缓

马达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岛,因其高度多样化及特有的生物区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也是探讨生物演化与保护的“天然实验室”。

猴面包树属是锦葵科木棉亚科落叶乔木,全球仅存8个种,其中6个种特有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其余两种分别分布于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猴面包树类群个体寿命可达上千年,其果实可食用,树干储水丰富,树皮是手工制品和建筑原材料,在干旱条件下,还为各类动物提供水、食物和庇护所,因此被称为“生命之树”,在马达加斯加亦被喻为“森林之母”,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经济、生态和人文价值。此外,猴面包树体型巨大、形态奇特,在当地形成了壮美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全球无数旅行者慕名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马达加斯加穆隆达瓦的猴面包树大道。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供图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栖息地破坏影响,近年来猴面包树属植物的多样性保护成为学术界和大众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尤其在马达加斯加,部分物种的个体数和适宜生境骤减,已有三种猴面包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同时,关于猴面包树属的起源中心及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历史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尽快厘清猴面包树属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过程,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指导并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已刻不容缓。

研究认为马达加斯加应为猴面包树属起源分化中心

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马达加斯加、塞内加尔和澳大利亚的8个猴面包树物种野生个体进行遗传信息解析,重建了猴面包树属演化历史,发现其物种多样性分化始于距今约2100万年前,该时间远晚于非洲和澳大利亚板块的分离及马达加斯加岛的形成(约1.6亿年前)。

不仅如此,综合数据分析表明,已形成洲际隔离或岛屿同域分布的猴面包树物种,在历史上均存在种间杂交情况,从而导致了属内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发育关系信号的不一致性。依据研究揭示的历史同域杂交式样和实际的跨洋扩散可能性,提出马达加斯加岛应为现存猴面包树属冠群的起源分化中心。

同时,该研究通过整合分析全基因组计算的遗传多样性、历史种群数量及生态学数据,揭示了马达加斯加现存6种猴面包树物种间的生态位竞争格局,发现因全球海平面历史波动引起的岛屿面积变化,岛屿内山体隆起、火山喷发等地质演变因素,共同驱动着岛内猴面包树物种种群大小及分布的动态变化。由地质演变产生的丰富小生境异质性及种间杂交可能造就了岛内猴面包树属物种的多样性,这为理解物种演化及分布格局的形成,尤其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生物多样性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案例。

参与该项研究的国内外科研机构还包括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华大基因、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上海辰山植物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科院物理所2021年发表文章《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树”:猴面包树》中介绍,猴面包树是非洲最大的物种,高达20米。猴面包树是木棉科猴面包树属(Adansonia)的大型落叶乔木

1749年,法国植物学家米歇尔·阿丹森首次对猴面包树做了较为详细的科学记录,并将其命名为“Digitata”(这里原义是指手掌),由于猴面包树的叶子有复叶,一般为五个小叶片,类似于手掌模样。

而在米歇尔研究过的所有树当中,他认为猴面包树可能是功能性最多的一种。猴面包树的已知用途有将近300种。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它们的储水能力。

实际上,猴面包树的木质很疏松,虽然外表看上去很粗壮,但内在都是中空的“假茎”结构,因此当非洲雨季来临时,它这种不太致密的木质结构就能大量吸水并将其储存在体内(最多可存12000升)。同时当地人也利用猴面包树的这个特性,在确保不伤及树根本的情况下,使用槽子在树干上打个洞出来蓄水,这样到了旱季,就能从这里获得水源。

除此之外,猴面包树可谓全身都是宝,比如含铁的树叶可以摘取煮熟后食用,花可以吃,果实也可以吃,种子可作为一种咖啡原材料的替代物,甚至经过加工后还能压制成植物油。值得一提的是,猴面包树的果实一年三生,除了可以烤着吃之外,由于其果肉所含的维生素C是橙子的六倍,这也让它成为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营养补充品。

还有它们厚达30cm的树皮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作为编织材料制造渔网、麻绳、麻袋和衣物,并且其表面还有一定的防火功能,非常耐用。

2018年6月,科学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表示:猴面包树正濒临灭绝,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南非的村民目睹了大片猴面包树的枯萎,而导致猴面包树死亡的原因科学家推测可能来源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缺水和人类农业生产的引入。

这波死亡浪潮最初是从活了上千年的老猴面包树开始,从自然规律来看,大限将至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但研究人员还指出,部分刚成熟的猴面包树也在逐渐失去生命活力,尤其是在非洲气候变暖最快的地区,显然这不是个好的趋势。

为了不让猴面包树过多地“英年早逝”,当地居民开始尝试将树枝嫁接在到幼苗之上,来提高猴面包树的存活率,不过,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5~20年才能得到结果,因为不同树种在果实形态和营养特性方面所表现出差异化比较明显,需要多年的选择才能找到最适合扦插的品种。

记者/张璐

编辑/陈静

校对/陈荻雁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