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桂白首举事,意上方少,诸王诸将帅佐开国者皆物故,变起且恇扰。及闻上从容指挥,军报迅速,阃外用命,始叹非所料。——《 清史稿》

明清历史上,吴三桂是一个很让人不理解的人物,他引清军入关,随后又遭满清的反。既然内心对满清如此不认可,他当年又为何投降呢?对此,有人在日本发现了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檄文原版,揭开了那段历史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的发展史

万历四十年,吴三桂出生在关外的汉镇中后所,他的家族称得上是辽西将门望族。与此同时,天启二年,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还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

祖大寿也是辽西的望族,更是明朝边军的大将,吴襄是祖大寿的妹夫,那吴三桂就是祖大寿的外甥。由此可见,吴三桂称得上是一个“官二代”,而且还是很顶级的官二代。

自小吴三桂在父亲的教育下开始习武学文,同时学习骑射本领,称得上是少年英才。既学文,又练武,20岁不到吴三桂就成为了明朝的武举人,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了军旅生涯。

有着父亲的荫蔽,又有着舅舅祖大寿的照顾,吴三桂的仕途发展得非常顺利,23岁被封为前锋右营参将,26岁任职前锋右营副将,地位等同于副总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后,整个辽地的有名望人物一起上诉,请求将吴三桂擢为宁远团练总兵,而那时的吴三桂仅仅只有27岁(1639年),用年轻有为来形容他都有点低估了。

吴三桂出生在明末清初,这也注定了他的一生不会平淡!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军打到了北京城下,原本吴三桂想要去救援,但还没到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就自杀而亡了,李自成入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当时,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吴三桂,但他再三犹豫,也有过投降李自成的念头。毕竟多尔衮的八旗军队野心勃勃,一心想攻入明王朝,两面受敌注定失败。

可惜的是,李自成伤了吴三桂的心,《明史》记载:初三桂奉召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吴三桂想投降李自成,但李自成及其手下却侵占了他的妻妾,愤怒的他便投靠了多尔衮。山海关被打开后,清军入关,李自成的农民军哪里是八旗骑兵的对手,很快就被击败了。

后期,吴三桂又帮助满清先后剿灭了四川的张献忠,以及南明的势力,而他也因功劳赫赫,被顺治皇帝封为了平西王、镇守云南,地位一时无两。

可惜的是,公元1673年,也就是吴三桂投靠满清29年后,因不满朝廷的撤藩政策,他开始起兵造反。谈到了这里不免有一个疑问,吴三桂先是投降清朝,随后又造反,这是为何呢?

古时候,将领造反之前都需要先喊一下口号,让士兵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收揽军心民心,吴三桂也是如此。百年之后,他的发兵的檄文在日本被发现,揭开了当时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发兵的檄文

吴三桂的出兵檄文是这么说的,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沥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以谢先帝之灵......

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据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

从这段檄文的介绍来看,大致有以下三个意思,其一当年吴三桂投靠满清,并不是真正的投靠,而是想要借助满清的手来除掉李自成的大顺王朝(暂借夷兵十万)。

其二,击败大顺王朝后,他会让清军出关,给一些土地以表谢意(许虏藩封)。然后,吴三桂会立一个大明王朝的子孙为新皇帝,继续延续大明朝的国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可惜的是,满清入关后就不走了,趁着大明朝内乱取而代之。对此,吴三桂心有不甘,也很后悔当年将清军放入关内,一直在默默地寻找机会反清复明(将欲反戈北逐)。

那么,这个起兵檄文可信吗?有一些人认为可信,曾经在朝鲜也发现过类似的东西,名字叫做《尚善寄吴三桂书》。信中有这么一句话:“王在明时,不过一总兵官,国破不降,而能请兵灭贼,以复君仇者,可谓尽忠于明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