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前后,“东方红色巨人”苏联的落幕几乎已经可以预见,那时我国刚刚将全国的重心放到经济发展上,面对这一场即将到来的世界格局巨变,当时的国家领袖邓小平同志,深入分析了国际局势,作出了短期内不会发生大型战争的判断。

正是基于这一超前的预判,小平同志调整了我国国际工作方针,总结为十六个字: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

而这也就是大家所属于的“韬光养晦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看来,也正是这二十多年的韬光养晦,让我国避免过早地直面西方压力,在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施加的挑衅时,选择忍辱负重,躲过了对方的制裁与阻击,获得了高度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特别是在这段时间中,有三次隐忍十分关键,甚至都有了“装孙子”的态度,这是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

一、到美国存600吨黄金

1990年,苏联内部已经陷入解体危机,再也不能对西方构成威胁,而伴随着这位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倒下,美国野心勃勃地将目光投向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

虽然当时我国国力并不强大,但已经是苏联之后,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显眼的国家,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也逐步在国际社会中形成自己的影响圈,西方自然不可能放任我国发展。

因此,在199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跳出来,呼吁对中国实施制裁,在投票时,反对制裁的票数只有可怜的2票——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和古巴。就连朝鲜都投了弃权票。

而支持美国的,则高达212个国家。因此,面对全世界的“围攻”,想从票数上来让这个制裁案作废,当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希望就是让美国自己松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在当时那个环境来看,美国打压中国自然不是因为经济原因——中国还远远够不上威胁,而是因为更高大上的理由:意识形态之争。

这就让中美之间有了缓和的余地,毕竟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只要有利益,连自己的命都可以出卖,更何况什么意识形态呢?

更有利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正是曾在中国担任过联络处主任的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这让双方得以秘密对话。

总统的智囊团们清楚地了解到了中国的意思,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可以正常交流的国际市场,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实际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市场,对于西方来说也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作为西方“灯塔”的美国,还要将表面功夫做足,于是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中国必须拿出诚意,以取得西方的“政治信任”。

什么叫“政治信任”,其实说到底也就是“投名状”,或者叫“押金”,因为在双方互相拉扯之后,美国图穷匕见,说中国“最好”储存一批黄金到美国,数量不少于6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