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汇编·衢州孔氏卷(上下册)

编著者:孔子博物馆 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 编

ISBN:978-7-5013-7831-9

定价:1600元

成品尺寸:210×285cm

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整理编纂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中所藏清代和民国时期有关衢州孔氏的档案,共计25卷,内容包括题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至十五)、选补浙江衢州孔氏家庙两庑配享及书院奉祀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经博士请添设浙江衢郡孔庙礼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经博士请增设衢州圣庙祭享铏盐、浙江衢州孔氏后裔承袭奉祀官、浙江衢县孔氏祀田准免提归国有等,涵盖袭封、祭祀、礼生、祀田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事项。这些档案对于深化孔氏南宗研究、深化宗族史和社会史的研究等,必将提供更多新的材料和深入而广阔的视角。本书四色影印出版,保留档案原貌,按卷对档案进行整理,并编制文件级目录,标注形成时间等信息,便于读者使用。

前 言

孔府檔案是明代以來孔子嫡系後裔在社會活動中纍積留存下來的各類官私文書檔案的總稱,是孔府舊藏文物的典型代表,是孔子博物館館藏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獻價值和科學價值。二〇一五年入選第四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録》,二〇一六年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録》。

《孔子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彙編·衢州孔氏卷》(以下簡稱《衢州孔氏卷》)共收録與衢州孔氏相關的孔府檔案二十五卷,計四百六十五件;時間自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至中華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跨越二百二十七年的歷史。其中,有關清代衢州孔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承襲的檔案十八卷,有關衢州奉祀生及禮樂生選補、家廟管理的檔案三卷,有關衢州孔氏家規的檔案一卷,有關祀田管理的檔案二卷,有關民國時期奉祀官承襲的檔案一卷。縱觀《衢州孔氏卷》,以翰林院五經博士承襲内容居多,同時涉及朝覲、丁憂、陪祀觀禮、家譜編修、祀田管理、世職改革等方面的内容,且絶大部分尚未公開,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

從宗族角度講,衢州孔氏是孔子世家的一個重要分支,受大宗衍聖公的管理;從職官角度講,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屬於衍聖公府的屬官,由衍聖公保舉并受衍聖公府管理節制,因而孔府檔案中保存了大量衢州孔氏與衍聖公府以及衍聖公府與禮部、吏部、浙江巡撫、衢州知府、西安縣知縣等來往的各種公私文書。由於歷史原因,衢州孔氏文獻保存下來的并不多,因而孔府檔案中的相關記載更顯彌足珍貴。

衢州孔氏源於宋、金、元對峙的特殊歷史時期,是歷史大環境的産物。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王室南渡,宋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孔子四十八代孫衍聖公孔端友南下揚州扈蹕,隨後定居衢州,建家廟奉祀孔子。元朝統一全國後,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曲阜五十三代孫孔治承襲衍聖公爵位,衢州孔氏失去奉祀主廟的封號,其政治、經濟地位逐漸衰落,『衣冠禮儀,猥同氓庶』。明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衢州知府沈傑上書朝廷,請求爲衢州孔氏設官以奉祀家廟。根據孔府檔案記載:『郡守沈公以衢有廟無官,先聖嫡派子孫混同流俗,特疏具題,奉旨查勘孔端友嫡派子孫孔彦繩,授以翰林院五經博士,以主廟祀。』經朝廷同意,孔子五十九代孫孔彦繩於明正德元年(一五〇六)受封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主奉衢州孔廟,此爲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的開端。中華民國三年(一九一四),翰林院五經博士改爲奉祀官,一直傳至第七十五代孫孔祥楷先生。

從《衢州孔氏卷》的相關檔案記載可知,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承襲過程的每一環節均可見衍聖公的管理作用,且這種管理并非流於形式,而是切實有效的。

(一)生子循例報明。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嫡子誕育爲宗族重要事件。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爲世襲官員,也實行嫡長子繼承制。所以五經博士成婚後生子需上報衍聖公。如孔府檔案記載了孔傳錦報備其長子孔繼湯出生之事:『錦於乾隆六年九月初八日告娶□□□成婚,於乾隆七年七月十二日卯時生長子繼湯,理合循例報明。』

(二)赴部考試。凡應襲博士者十五歲以上送禮部考試,合格後方准承襲。『查例載,聖賢後裔五經博士均由嫡長子孫承襲,年十五歲以上者具文申送給咨赴部試,以四書文一篇,如文理明順題請承襲。』考試内容爲四書,如文理明順,題請承襲,不合格者,令回家學習三年後襲職。對於一些年齡比較小的承襲人員,可先承襲,待及齡後再行補考。孔府檔案記載了孔傳錦補行考試事宜:『孔傳錦年僅十三歲,未能赴禮部考試,俟其承襲後,讀書三年,送部補行考試。』

(三)題奏承襲。衍聖公查明相關人員應否承襲,并取具親供、族鄰甘結、官府印結及宗圖世系,題奏承襲,禮部將劄付發與衍聖公,并由衍聖公轉行應襲之人。

(四)到任報備。五經博士收到劄付後,按照規定時間到任,并將到任日期上報衍聖公府,衍聖公府需行文禮部存案。劄付中對到任日期做了詳細規定,若未能按時到任,需做出逾期説明,如:『孔傳錦遵於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到任……緣宗主賫捧文憑來差,時值天暑,在途患病,於本月十三日到衢,錦莅任逾限未及一月,合并聲明。』

(五)銷劄。在任翰林院五經博士去世後,衍聖公查明緣由并報備禮部、吏部,收回所發劄付。

五經博士本爲學官名。博士源於戰國,秦及漢初,博士的職務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專立五經博士,教授弟子,從此博士成爲專門傳授儒家經學的學官。漢初,《詩》《書》《禮》《易》《春秋》每經衹有一家,每經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稱五經博士。明朝始設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起初,翰林院五經博士各掌專經講義,繼以優給先賢先儒後裔世襲,主祭祀、看護林廟,不治院事,受衍聖公管理,爲衍聖公屬官,品級爲正八品。

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承襲過程中,會出現争襲的情况,綜合檔案記載,在嫡長子孫早殁或庶子承襲的情况下,争襲的情况比較容易出現。如孔府檔案一〇三卷記載,孔子六十五代孫孔衍楨爲清朝第一位衢州孔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生子三人:長子興燦,次子興燫,三子興燧。長子興燦早亡,其子毓培繼殁。孔衍楨於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六月病故後,遵照襲典序應嫡長曾孫承襲。孔傳鍾於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受職,不久後患痘症殤亡,年僅十二歲。傳鍾係單傳,并無弟侄,且未婚未娶,從無立繼,至此衍楨長支已絶。孔興燫認爲嫡長子孫有故,應序嫡次子興燫襲職。族人孔毓芬認爲,因『傳』輩之下無人,應其子傳詩襲繼。雙方發生了争襲事件,經衍聖公裁定,最後由孔興燫襲職。孔府檔案一〇五卷記載,孔興燫病故後,孔毓垣以庶長子身份襲職,但孔興詩對其身份提出疑問,認爲孔毓垣假冒亂宗,應由自己兒子孔毓塤繼襲,經衍聖公核查,對孔興詩的污衊行爲做出了處罰,孔毓垣得以順利襲職。

明清時期的翰林院五經博士是歷代聖賢先儒後嗣子孫的封號,孔、孟、顔、曾及周公、朱熹、關羽等後裔均設有翰林院五經博士,以主祭祀。十三氏五經博士,共十五員,其中孔氏二員,顔子、孟子、曾子、閔子、冉伯牛、冉仲弓、端木子、仲子、言子、卜子、顓孫子、有子後裔各一員,東野氏一員,均受衍聖公管理。據史料記載,曲阜孔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明弘治十六年(一五〇三)設立,主奉述聖子思。衢州孔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明正德元年(一五〇六)設立,主奉衢州孔廟。顔氏和孟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明景泰三年(一四五二)設立,分别主奉復聖顔回、亞聖孟軻。曾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明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設立,主奉宗聖曾參。仲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明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設立,主奉仲由。東野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清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設立,主奉周公。端木氏和閔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設立,分别主奉端木賜和閔損。言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清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設立,主奉言偃。卜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清康熙五十九(一七二〇)設立,主奉卜商。冉(仲弓)氏、冉(伯牛)氏、顓孫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設立,分别主奉冉雍、冉耕和顓孫師。有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於清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設立,主奉有若。

十三氏五經博士有相同之處:統一歸衍聖公直接管理;吏部、禮部等部門文書由衍聖公轉發各氏五經博士;十三氏五經博士的襲封均由衍聖公保舉;病故、丁憂、生子等均需上報衍聖公;五經博士凡進京陪祀、在曲阜接駕、孔廟祭祀等均由衍聖公率領。不同之處在於:

(一)述聖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以衍聖公次子承襲,每代隨衍聖公更授;其他均爲嫡長子承襲,無嫡長子方許以次子,無嫡子則以庶子承襲。

(二)和其他五經博士相比,衢州孔氏有一些特殊權益,如幼子襲職、添設禮生、添設鉶鹽等,而其種種特權是援引衍聖公府特權之例申請而來。根據孔府檔案記載,衢州孔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幼子襲職、乾隆年間添設四十名禮生、嘉慶年間衢州孔廟祭祀添設鉶鹽等事,都是援引衍聖公及曲阜孔廟之例,并在衍聖公積極溝通協調下得以實現。

幼子襲職。孔傳鍾承襲時年僅十歲,浙江巡撫張勄對其應否承襲、有無成例可循存有疑問,行文咨請吏部。『查得從前五十代衍聖公孔搢於紹興二十四年九歲承襲,五十一代衍聖公孔文遠於紹熙四年八歲承襲,六十代翰林院五經博士孔承美於正德二年九歲承襲,宗譜載據,有例可循。』但這些記載都是宋明兩朝之事,并非本朝憲章,『兹按官員襲蔭律内衹有軍官子孫年幼未能承襲者,申奏紀録姓名,候年十六歲方准襲職……但今聖裔世襲博士之例,本司無案可稽』 。因此事隸衍聖公定奪,張勄又咨文衍聖公孔毓圻,衍聖公回覆稱:『聖裔世襲以奉蒸嘗,與軍官待年之例不同,即如本爵於康熙七年承襲,止十二歲,此本朝成例可稽者也。』在衍聖公的支持下,孔傳鍾得以順利襲職。

添設禮生。衢州孔廟自建立以來,一直設有禮生及樂舞生,其他五經博士所奉祠廟,僅有禮生,無樂舞生,『查衢郡自宋南遷奉建至聖廟庭,向設相禮樂舞各生』,『樂舞各祠皆無,唯衢郡獨有』。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因有人僞造禮生關防,禮部於是下令追銷所有五經博士的禮生執照。『今因張書僞造仲氏關防、禮生執照,誆騙楊國英銀兩被獲,致奉大部議令,各五經博士無論真僞,追銷禮生執照。』衢州翰林院五經博士認爲,自己與其他先賢先儒五經博士不同,『按名給照,呈送撫院衙門,列號用印准充,以杜假冒,從無濫行私給,由來已久,歷沿無异』,且衢州孔廟體例與先賢先儒不同,禮制繁多,希望可以添設禮生。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其請被禮部駁回,衢州翰林院五經博士於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再次請求添設禮生四十名。衍聖公府『查浙江西安聖廟需用禮生一項,原與闕里事同一例,應否如該博士所請,應用禮生四十名,在本氏族人中儘數挑取』,請禮部核准。在衍聖公府的支持下,最終於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十一月禮部准其造送四十名禮生清册申送。

添設鉶鹽。鉶鹽是清代祭祀孔子的專用鹽,又名孔府鉶鹽。嘉慶三年(一七九八)二月十五日,衢州翰林院五經博士孔廣杓呈文衍聖公,認爲衢州孔廟制同闕里,『其祭品與闕里同,惟需用鉶鹽并未設及。查闕里祭典,蒙聖主隆恩,有歲給鉶鹽四十引之例,浙省素稱産鹽之區,可否援例歲給鉶鹽』。事關祀典,衍聖公向禮部咨請,『查闕里至聖廟祀典,額設鉶鹽,每歲四十引,例於山東鹽司咨領,以供祭祀在案。定例已久……可否添設……請查核示覆』。這件事在衍聖公的協調下最終得到了解决。

衍聖公對衢州孔氏的管理還體現在很多方面,如家譜編修、祭田管理、家廟祭祀等。以祭田管理爲例,五經博士是祭祀先賢先儒的主奉人員,祭田是祭祀的經濟基礎,宋時朝廷欽賜衢州孔氏祭田五頃,編定仁、義、禮、智、信五字號,五房各承管一號。清嘉慶年間孔毓詔將『義』枝祭田典盗與异姓,孔府檔案記載:『族内有不肖子孫毓詔者,儼恃輩尊入泮,霸持族務,膽敢將義枝祭田典盗與异姓。』時任五經博士孔廣杓出資贖回,不料孔毓詔不思悔改,竟伙同他人鬧入孔廣杓家,要求歸還田地,却不還代贖之價。孔廣杓向衢州府西安縣報備後没有得到解决,以至於『仁』字號子孫繼而效尤,『似此盗典盗賣隨之,兩號已盗,三號旋踵,祀典無資』。孔廣杓無奈上報衍聖公,請求其出面與地方官協調,清查祭田。衍聖公通過禮部轉行浙江巡撫對祭田進行了清理,確保了祭田『如數清理,并無缺額』。

通過對《衢州孔氏卷》的整理,可知孔府檔案在填補空白、互證史料、糾正錯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印證了孔府檔案作爲第一手文獻的重要性及無可替代性,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和研究利用。

孔子博物館抽調專業人員、歷時一年有餘,完成了《衢州孔氏卷》的整理、著録工作。該書以高清圖片影印出版的形式,將孔府檔案中衢州孔氏相關内容系統而完整地呈現出來,爲曲阜與衢州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爲儒家文化、孔氏家族文化、衢州孔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史料和支持。這是館藏文物活化利用的積極探索和生動實例,讓孔府舊藏文物成爲社會共用的文化資源,真正讓文物『活』了起來。

曲阜作爲孔子故里,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享譽中外的文化聖地。衢州是儒學文化在江南的傳播中心,歷史上儒風浩蕩、人才輩出,素有『東南闕里』的美譽。我們研究利用孔府檔案,回顧歷史,不僅探討歷史上衍聖公對衢州孔氏的管理,也是在强化新時代背景下雙方的合作。願這種合作能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貢獻應有之力,努力譜寫美美與共的新篇章。

編 者

二〇二三年十月

序(一)

衢州孔氏始於孔子四十八代孫衍聖公孔端友扈送宋高宗趙構南遷,蒙賜家廟、宅田,定居浙江衢州,綿延至今已近九百年。

衢州孔氏與闕里孔氏同宗同源,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衍聖公作爲大宗主,擔負着統攝宗族和維護孔氏族人權益的職責。衍聖公府爲處理與衢州孔氏相關的事務,與禮部、吏部等中央衙署,與浙江巡撫、衢州府知府、西安縣知縣等地方官員及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之間往來頻繁,留存了大量文書檔案。就文書種類而言,有咨、移、劄付、申、禀、親供、甘結、印結等;在用紙形式上,有摺式、狀式、書册式等,是研究明代以來衢州孔氏非常重要的文書資料。

孔子博物館現存孔府檔案共計九千零二十一卷,近三十萬件。其中與衢州孔氏相關的文書檔案始於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止於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共計二十五卷四百六十五件。内容上,涉及翰林院五經博士的襲封、丁憂及衢州孔廟的祭祀、林廟、祀田等,藴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反映了衍聖公府與衢州孔氏族人的密切聯繫,體現了清王朝和民國政府對聖裔的重視和優渥,彰顯了衢州孔氏後裔崇德明禮的家道傳承和精神品格。翻開這些歷史檔案,我們仿佛走近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感受着他們或富貴通達、或命運多舛的人生際遇,以及衢州孔氏家族在歷史變遷中的興衰榮辱。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歷史上的曲阜與衢州有着良好的交流、互動,延續至今。二〇二一年,孔子博物館與衢州南孔文化發展中心、衢州市博物館等單位共同合作,成功策劃并舉辦『泗淛同源——孔子文化交流展』。二〇二二年,爲進一步深化雙方的交流與合作,促進衢州孔氏文化研究,經雙方商定,在孔府檔案整理與研究的基礎上,出版《孔子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彙編·衢州孔氏卷》。經過一年多的精心謀劃、協同運作和潜心編纂,《孔子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彙編·衢州孔氏卷》得以正式出版。該書出版意義重大,概而言之,有以下兩點:

其一,該書是對孔府檔案中關於衢州孔氏檔案的首次系統性整理,做到了應收盡收、原貌呈現,爲孔府檔案和衢州孔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寶貴史料。

其二,該書也是孔子博物館和衢州市委宣傳部、衢州南孔文化發展中心認真落實《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的重要舉措,凝聚了曲阜、衢州兩地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工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承載着孔氏族人探尋先祖生活痕迹的渴望。我們相信,此書的出版,必將爲衢州孔氏文化的研究以及清代以來的歷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是爲序!

郭思克

二〇二三年十月

序(二)

《孔子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彙編·衢州孔氏卷》的整理、編纂和出版發行,是衢州與曲阜、南孔與北孔文化交流合作的一項重要成果,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儒學繁榮與發展、推動孔子與儒家文化重重落地,具有重要意義。我一向堅持南孔、北孔是一家的理念,在此,謹對該書的出版發行致以誠摯的祝賀!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與思想奠基者。他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宣導仁義禮智與孝悌忠信之教,號稱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被尊奉爲『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奠基的儒家學説,源遠流長,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範圍内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精神財富。

衢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東南闕里、南孔聖地』之美譽。位於市區的孔氏南宗家廟是僅次於曲阜家廟的孔氏家廟。這裏不僅是儒學文化在江南的傳播中心,還是中國圍棋文化的發源地。衢州於一九九四年被列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江南地區保存最好并被認定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代州級城池——衢州府城牆,故又有『儒城軍鎮』之稱。

近年來,衢州市不斷加强南孔文化的内涵挖掘,持續深入開展南孔文化穿透性研究,先後出版了《孔氏南宗譜》《孔氏南宗志》《孔氏南宗文獻叢書》《孔氏南宗史料》等一大批文獻志書,有序推進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孔氏南宗與孔氏南宗文化的傳承發展研究』、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南孔文化傳承發展系列研究』,努力打造一批南孔文化研究標志性成果,開拓了南孔文化學術研究新局面。

本次出版的《孔子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彙編·衢州孔氏卷》,皆來自衍聖公府檔案典藏,内容包括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一至十五)、選補浙江衢州孔氏家廟兩廡配享及書院奉祀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請添設浙江衢郡孔廟禮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請增設衢州聖廟祭享鉶鹽、浙江衢州孔氏後裔承襲奉祀官、浙江衢縣孔氏祀田准免提歸國有等,涵蓋襲封、祭祀、配享、奉祀、禮生、祀田等諸多方面的重要事項,時間跨度自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至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共二百二十七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及民國時期,共收録檔案二十五卷四百六十五件,可謂文獻淵藪、學術津梁,極富文獻與社會歷史價值。

總之,《孔子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彙編·衢州孔氏卷》的出版發行,對衢州南孔文化研究和歷史檔案建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既是對南孔歷史檔案的搜集彙編,又是對孔子文化及儒家思想的理論拓展。相信此書會讓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南孔文化的歷史内涵、思想理念和時代價值。二〇〇五年九月六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第五次來衢州視察時作出重要指示:『衢州歷史悠久,是南孔聖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揚。這一「子」要重重地落下去。』衢州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寄予的『讓孔子文化重重落地』的殷殷囑托,深入挖掘南孔文化的歷史内涵和時代價值,不斷推動南孔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該書的出版也是衢州市幹部群衆深化孔子與儒家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我們將以傳承、弘揚孔子與儒家思想文化爲己任,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立足於南孔基地,勇扛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爲進一步打響『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加快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强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我曾於一九八二年秋赴衢州市調研南孔史料,其後又與朋友合作撰成《衢州孔氏南宗述略》一文(該文發表於《孔子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三期),一九八八年四月應聘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并撰寫《儒家哲學片論——東方道德人文主義之研究》一書(該書於一九八九年在新加坡、一九九〇年在中國臺北分别出版),自那時起,我便開始認真研究孔子與儒家思想,也算是較早研究南孔歷史文化的學者之一。今受衢州市南孔研究中心盛雄生主任之邀撰寫序文,也是表達我對孔子與南宗文化的一份敬意與誠意吧。

是爲序。

吴光

敬呈於二〇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内页赏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内页

总目录

上册

〇一〇六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一)

清康熙三十八年…………001

〇一〇七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二)

清康熙四十年至四十一年…………023

〇一〇八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三)

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057

〇一〇九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四)

清雍正十二年至十三年…………083

〇一一〇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五)

清乾隆三年至三十五年…………101

〇一一一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六)

清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五年…………147

〇一一二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七)

清乾隆五十六年至六十年…………229

〇一一三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八)

清嘉慶元年至十九年…………293

〇一一四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九)

清嘉慶二十年至二十五年…………337

〇一一五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十)

清道光十三年至十八年…………367

〇一一六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十一)

清道光十九年至二十年…………429

下册

〇一一七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十二)

清咸豐二年至七年…………001

〇一一八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十三)

清同治二年至四年…………071

〇一一九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十四)

清同治四年至十一年…………115

〇一二〇 ◆

題授浙江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十五)

清光緒十三年至宣統三年…………147

〇一〇三 ◆

浙江衢州孔氏族人争襲五經博士檢附西安縣明朝弘治、正德年間原檔證明宗支源流(一)

清康熙四十年…………201

〇一〇四 ◆

浙江衢州孔氏族人争襲五經博士檢附西安縣明朝弘治、正德年間原檔證明宗支源流(二)

清康熙四十一年…………227

〇一〇五 ◆

浙江衢州孔氏族人争襲五經博士檢附西安縣明朝弘治、正德年間原檔證明宗支源流(三)

清康熙五十四年至五十八年…………253

〇二〇一 ◆

選補浙江衢州孔氏家廟兩廡配享及書院奉祀生

清乾隆十三年至二十七年…………281

二九二二 ◆

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請添設浙江衢郡孔廟禮生

清乾隆二十年至三十八年…………325

五二二〇 ◆

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請增設衢州聖廟祭享鉶鹽

清嘉慶三年…………351

〇七三六 ◆

整治孔氏子弟違犯家規(四)

清乾隆六年…………357

四〇七〇 ◆

查究衢州孔氏族人盗賣衢州聖廟祭田

清嘉慶十二年至十六年…………471

六七三五 ◆

浙江衢縣孔氏祀田准免提歸國有

民國三年 …………487

六五九八 ◆

浙江衢州孔氏後裔承襲奉祀官

民國十三年至十四年…………493

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民国文献编辑室

供稿 | 王亚宏 编辑 | 杨洋

监制|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