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总理菲佐遇刺事件不仅是一个安全问题,更可能成为该国政治和外交走向的转折点

□作者王鹏(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当地时间5月15日,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该国中部城市汉德洛瓦遭枪击,随后被送往医院。15日晚,斯洛伐克副总理塔拉巴表示,目前菲佐没有生命危险。枪手为一名71岁男性,已被警方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该国遭枪击受伤。

菲佐遇刺事件,引起了斯洛伐克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关于这一事件动机和影响的讨论,与菲佐备受争议的政治立场和行动密切相关。

斯洛伐克国内和国际舆论都有猜测称,此次暗杀行动可能与菲佐两极分化的政治策略和联盟有关。菲佐的治理特点是民粹主义措施、亲俄情绪以及对司法系统的重大修改。有人认为这是对斯洛伐克法治的直接挑战,相关行动意在削弱打击腐败和有组织犯罪的有效性。

此外,菲佐重新掌权的标志是,承诺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并阻止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使斯洛伐克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处于有争议的立场。这也导致欧盟内部的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北约盟国对斯洛伐克作为合作伙伴的可靠性的怀疑。目前这种怀疑的声音,在德国媒体和舆论界较有市场。因此,有分析认为,暗杀企图可能是内部政治紧张以及对菲佐治理方式和国际政策不满的表现。据报道,斯洛伐克内政部长透露,“初步信息清楚地表明,这是出于政治动机”。当然,暗杀企图背后的具体动机仍有待持续调查。

斯洛伐克总理遇刺事件有可能对该国的内政和外交方向产生一定影响。

在内政方面,这次暗杀企图可能加剧政治不稳定,引发政府内部以及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更多冲突。菲佐政府试图改革刑法和检察系统的行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抗议和不满。在法治和民主进程方面,部分媒体和政论人士认为,如果菲佐继续推动其既定政治议程,特别是关于削弱反腐败机构的权力,有可能会损害斯洛伐克的法治和民主价值。

在外交方面,首先波及的可能是当前脆弱而敏感的斯洛伐克—欧盟关系。菲佐的亲俄政策和对欧盟立场的敌对,可能导致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关系紧张。如果菲佐能够迅速痊愈,并认定此次袭击的幕后势力与欧盟内部反俄力量有关,那么未来斯洛伐克或将更为坚定地采取与欧盟共识相悖的外交政策。而这显然将影响斯洛伐克在欧盟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此同时,菲佐的亲俄立场可能加强,从而推动该国与俄罗斯进一步发展联系。

因此,当前西方舆论普遍认为,斯洛伐克总理菲佐遇刺事件不仅是一个安全问题,更可能成为该国政治和外交走向的转折点。这一事件可能会对斯洛伐克的国内政策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其与欧盟和北约的关系方面。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