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自古以来就是朝廷、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就充分说明天下百姓只要丰衣足食,就会国泰民安、本固邦宁。反之,天灾不断,粮食欠收,饥寒交迫的民众就会揭杆而起,天下大乱。

作为“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的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温饱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减租减息”再到“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始终把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问题紧紧抓在手中,顺应人民的期盼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从而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了“耕者有其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党一边解决农民的命根子问题,一边在努力探索做“大蛋糕”问题。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党号召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涌现出南泥湾这个陕北的“好江南”;新中国成立后,党顺应形势发展,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屯垦新疆和北大荒,时至今日两大粮仓仍然熠熠生辉;中苏严重对峙的六十年代,党号召“深挖洞、广积粮”,涌现出了昔阳大寨、林县红旗渠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时期,小岗经验又风靡全国,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共和国进入新的世纪,党和政府不仅废除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还开始发放种粮补贴。农业基础更加夯实,中国粮仓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特别是三年疫情、俄乌冲突、巴以战争的突然爆发,粮食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牢、越端越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此乃国之大者!”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

为把“国之大者”抓好、抓紧、抓牢、抓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各省区市现有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必须保住,不能再往下降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为把“国之大者”抓好、抓紧、抓牢、抓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业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百十年来,经过中国共产党人一代接一代的接续不断、矢志不渝地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空前的力度大抓特抓实抓粮食生产,牢牢守住了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十亿亩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集成组装“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粮制”,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实现了全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全覆盖,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幅提升。

2023年,即使我国部分主粮产地遭受了罕见的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仍然连续九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奋力实现了二十连丰。人口众多的中国不仅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实现了从满足量到提升质,解决了“吃得好”的问题,有力地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困绕中国几千年的饥饿困境完美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烛照现实,历史烛照未来。作为拥有十四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万万不可把饭碗放在别人家里,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中国人的碗里必须装中国粮!(作者 张正学)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