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人追求八小时工作制的行为是偷懒、不思进取的表现吗?

碧翰烽/文

有位单位领导说道: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不好管,他们单位几位年轻人,每天上班准时来,下班准时走。即使领导每天来得早、走得迟,也依然如此。

如果需要他们晚上或周末加班,一般就会讲条件,我今天家里有事,需要带孩子,约好了朋友要出去玩,等等,总有一些理由。

与此同时,有的单位年轻人又常常吐槽,几乎天天在加班,就是周末也往往难以幸免,一不小心就要加班。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材料,五六个年轻人都挤在办公室,熬到半夜也没有弄完,不知道是要写什么大作。

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同样的现象,那就是有人担心年轻人垮了,看不惯年轻人。

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没有见哪一代年轻人垮了,都是时代的中坚力量。不然,经济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前行,文明如何进步。

当然,多读了一些书,多走了一些路,中老年人总是积累了知识、技能、经验,有了年轻人没有的资历,教育、指导、引导,甚至是批评一下年轻人,是没有问题的。年轻人有热情、有冲劲、有理想,但同时也有毛病,纯属自然。

那么,回到八小时工作制的话题上来,究竟如何看待?

首先,八小时工作制是法律规定的,任何人都应该积极遵守。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法治社会,既然是法律规定的,年轻人追求有什么问题。恰恰是现在不少单位常常违反八小时工作制,反而是有问题的,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威信,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实际上,今天的人们,不只是年轻人,都比较追求个人的权益,希望能够综合发展,不只是一味的工作,还有生活。好的生活不只是休息、放松,而是另一种层次的提升,并且与工作不矛盾,恰恰是相互促进。

其次,越是有效率的工作,越不是加班加出来的,除非是紧急性、突发性工作。很多时候的加班,不过是些简单重复的劳动,有的甚至是无效劳动,徒耗时间和精力。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无限索取,否则,不仅伤害了身体,而且降低了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有的加班纯属于搞表演、求表现,不是什么真正的加班,大家都是在耗着。

而那些靠着无限压榨人的劳动来获利的,更是不可取,生生破坏了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一个年轻人有没有偷懒?是不是不思进取?可以从工作业绩来评估。

结果导向最为关键,能做成事才是关键。比如在本职工作方面,是不是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有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比如在工作成效方面,是不是取得了一定成果?有没有得到肯定的成绩?

再比如在工作能力方面,是不是具备岗位职位所需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这些才是真正的评估标准。

当然,现在的一些年轻人的确存在偷懒问题,进取之心有所淡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躺平懈怠现象。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关于环境问题。想要年轻人充满进取之心,除了强调自身因素之外,需要有一个良好宽松包容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可以让他们敢闯敢干敢试,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还有,干事干得好,往往与晋升评先没有必然联系,有的时候甚至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缺乏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二是关于家庭因素。现在,有的家庭给了年轻人很好的条件,房子、车子、工作、票子等等,目的就是不想孩子再吃他们上辈人的苦,这从客观上也阻碍了年轻人的进取之心。比如有的家庭就是想让孩子在自己身边,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就行。

三是关于个人原因。不可否认,当下有的年轻人比较看重现实利益和眼前利益,加班又没钱,凭什么要干;干好了,又不会马上有晋升奖励。有的认为,工作干得好,不如混时度日好,何苦吃那么多苦,何况时间熬到了,一切也都会有的。像有的还认为,反正一眼就能望得到头,慢慢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