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计划已经实施了近十年,美国妄图从中作梗,在海底动了手脚,想让中国和世界失去联系。

美国从中作梗,在海底和中国打“冷战”

据多家外媒报道,随着中美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美国开始在海底动手脚,想减弱甚至切断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美国采取的方式是在海底电缆建设领域打压中国,想通过单边制裁打造“东西方脱钩”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底电缆

海底电缆这个概念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但其重要性其实非常高,因为海底电缆承担了99%的洲际数据传输,是国际通信的主动脉,是国家之间取得联系的重要渠道。

全球有500余条使用中或即将使用的电缆,99%的洲际数据和超过10万亿美元的交易额在这条命脉上流淌。

各国之间的数据通信、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扩展都离不开海底电缆,再加上这类设施的建设难度非常大,世界上仅有中、法、美、日等少数国家具备建造能力。

美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通过打压中国企业,在国际范围内推行所谓的“清洁网络”倡议,让其他国家迫于压力,逐步将中企从涉及美国的项目中剔除。

近年来,中国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显著减少,得到的招标邀请也大幅下降,有专家担心,美国继续施压下去,东西方最后会走向“脱钩”的局面。

但美国的企图也有不少阻力,比如一些欧洲国家并不愿意跟随美国的步伐,希望继续和中国有贸易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迫于美国压力许多企业和中国的合作取消】

中国的影响力也不是美国说打压就能打压的,比如在太平洋海域的海底电缆维护仍需要依赖中国的建设团队和维护船只。

美国之所以不愿和中国搞公平竞争,反而通过单边制裁的方式压制中国,是因为中国崛起的势头越来越明显,在海底电缆建设方面逐渐成为世界的重点。

但美国的尝试注定徒劳无功,因为中国的竞争力让世界各国敞开了合作的大门。

中国中标五次,美国颗粒无收

伊拉克于近日为本国的29个石油项目进行了开发招标,中国企业中标5个油田,美国企业连预审阶段都没通过,称得上颗粒无收。

伊拉克的石油产能从以往的每日300万桶上升到每日500万桶左右,是中国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国。

中伊两国经贸合作密切,中国是伊拉克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来往也很密切,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在伊拉克的工厂】

伊拉克人对中国的印象也不错,近日,一对中国夫妇自驾游途经伊拉克时,受到了伊拉克人的热情对待,还派出了数十辆军用车辆护送这对中国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