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为标志宣告欧洲从此进入中世纪,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则在蛮族入侵的浪潮中坚持了下来。尽管外来蛮族没能推翻东罗马帝国,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尼卡暴动却令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记忆犹新——在最危急的关头他甚至一度打算弃城而逃,结果在皇后狄奥多拉的坚持下才留在都城指挥平叛。查士丁尼在平定叛乱后废除了东罗马公民参政议政的权利,至此自罗马共和国时代延续下来的民主政体彻底终结,东罗马皇帝成为像东方的中国、波斯一样的专制君主。

为配合这套君主专制政体查士丁尼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内政改革:行省长官被赋以军事和行政全权,这就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盘剥,而自罗马共和国时代延续下来的元老院已彻底沦为橡皮图章。查士丁尼严格监察各省总督并 一些行政改组。他有宏大的建筑规划:重建城市,开辟输水管道,加固防御工事,建造孤儿院、旅店、大教堂等。同时查士丁尼实行的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财政政策。为了适应大规模对外扩张的需要,他不惜委任酷吏,施行苛政,横征暴敛;为了增加收入,让国家掌握了获利颇丰的丝绸专卖权;此外查士丁尼还增收附加的土地税。

相比上述经济体制改革,查士丁尼在东罗马帝国的立法工作上的成绩更为后人称道:528年他下令编纂法典,组成以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一个帝国法律制订委员会),该委员会收集从哈德良(117~138)以来历代罗马皇帝的诏令和元老院的决议,制订的法律草案于529年公布,意味着编成了共12卷的《查士丁尼法典》,经修订后于534年作为正式法律生效。《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订法律的蓝本。

查士丁尼一世执政时期是东罗马文艺的一个黄金时期:君士坦丁大帝执政时期曾在皇宫里建过一个普通的小教堂,但这座建筑在尼卡暴动中遭到了严重破坏,查士丁尼一世决定予以重建。重建工程始于公元532年,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特拉里斯的安提米乌斯(又译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和米利都的伊西多尔——负责工程设计和指挥。工程仅用了五年时间即告完成。这座教堂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了把这座教堂变成全帝国的精神信仰中心和拜占庭艺术最光辉的典范,查士丁尼一世使用了他所能支配的一切手段。此外他还在君士坦丁堡兴建了圣塞尔吉乌斯和圣贝克教堂,在拉韦纳兴建了圣维塔莱教堂。这一时期也是东罗马绘画和雕塑发展的高峰时期。

伴随查士丁尼大刀阔斧的内政改革的是东罗马帝国的日益希腊化:希腊语逐渐代替拉丁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成为法典和宗教用语。东罗马的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偏希腊风格。这标志着东罗马帝国实际上已在相当程度上同化于东部的希腊文化,而和西欧文明日渐分野。人们开始以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旧称将其称为拜占庭帝国,尽管自始至终这个帝国的正式官方名称始终是罗马帝国——即使在西部帝国灭亡后东罗马仍以罗马正统自居并以恢复旧日的罗马疆土为己任。就在查士丁尼出生前的第七年西罗马帝国才刚刚亡于日耳曼蛮族之手,查士丁尼决心收复西罗马帝国的失地,恢复昔日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