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消协发布“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交通出行成消费者吐槽重灾区

本报讯 记者万静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2024年“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5月1日至5月6日我国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报告》显示,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消费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话题热度较高。

中消协表示,监测期间,共监测到“消费维权”吐槽类信息1495969条,占“消费维权”总信息量的5.59%。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监测发现,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消费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

《报告》显示,交通出行方面的吐槽信息最多,达637392条,占比高达42.61%。热门线路火车票开售“秒光”“12306秒没”的相关词条冲上热搜第一,12306订票平台被质疑支持“买长乘短”成为话题焦点。此外,部分地区出租车野蛮拼车等情况也引发小范围关注。

消费服务领域,“叫花鸡里没有鸡”“辣条刺客”等事件引发消费者热议。杭州河坊街一家店因出售“叫花鸡”却无鸡被停业整顿,苏州一零食店则因“辣条刺客”被要求整改。

景区管理方面安全事故和拥堵问题频发,多地景区暴露出应急能力不足和准备不充分的短板。山西恒山景区落石事件和河南新乡宝泉旅游区游客滞留事件均引发吐槽。

文化娱乐方面,音乐节和演唱会等文化活动虽受年轻人追捧,但演出效果不佳、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备受争议。天津泡泡岛音乐节大巴瘫痪几万人被困、时光Classic演唱会昆山站观众喊退票事件,均凸显文化娱乐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中消协对此分析指出,节日期间消费需求瞬时爆发,供给结构性失衡成为当前消费者维权的主要原因。文旅、餐饮行业“价格刺客”、诱导消费等不诚信经营顽疾有所抬头,安全隐患更是不容忽视。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强化安全底线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严守诚信经营底线,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记者 景区旅游 记者 消费服务)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