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一名男子不辞劳苦地携亲眷自福建一带迁徙至广东汕尾,在一个名为“庵前”的小村落里落了脚。斯人已去,瓦楼翻覆。长青不变的,唯有他和族人亲手栽下的一片浓荫。那些咿呀学语的后辈,或许也曾透过这些葱郁古树仰望先祖。如今,这里建起古树公园,过去静默的一隅,逐渐热闹起来。

探幽记

浓荫蔽日 数世同堂

从汕尾站出发,向北驱车一小时,等到入目皆为苍绿的时候,不用怀疑,庵前村到了。

海丰县公平镇庵前古树公园位于村庄东北侧戴氏明睿公祠后山,东、北侧以西坑河为界,西临风水塘,南邻祠堂及村落建成区。

根据普查数据,村里现有7株古树,保护等级均为三级,包括榕树3株,秋枫1株,朴树1株,肉实树1株,滇糙叶树1株。

其中最长者为一棵榕树,已有255岁高龄。记者走到这棵榕树前,只见无数细密的气根宛若瀑布般汹涌;树根底部还有一个树洞,不知聆听过多少游子的心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右侧那株榕树已有255年,是庵前村先祖种的第一批树。

不远处,是一株155岁的朴树。远远望去,它整个身躯都向一侧倾斜,折扇状的树冠仿佛在歪头示意。原来,因受到台风影响,朴树的身躯向东南方生长。这样的姿势显然不利于站稳,但朴树却凭借着一股旺盛的生命力抓稳了土地。目前,它的胸围已有2.6米,平均冠幅14米。

继续往前走,能发现这个面积只有约0.8公顷的小公园,竟然矗立着连片的参天大树。除了挂牌的七株古树,不乏几年、几十年的年轻后“树”。它们枝叶不同,树形迥异,但都葱茏向上,生生不息。

人间世

先祖植绿 藩我后人

“这些古树都是我们老祖宗种的。”今年50多岁的村书记戴先生说,其先祖最初居住于河南商丘,后迁徙至福建。为了开拓田地,明末清初,他们的祖先戴一乾携亲眷来到了如今的庵前村。

“我们祠堂后面没紧挨着山,祖宗就在后面种了风水林,认为这样可以遮挡风煞。因此,村里人世世代代都很爱护它们。两三百年过去,古树已经成为神一般的存在。看到它们,就好像看到冥冥之中保佑我们的先人。”戴书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庵前古树公园原是村民的风水林,历经风霜仍长青不变。

枝叶可亲 拒卖拒伐

回忆起幼年时光,戴书记分外神往。“我读小学的时候,课间常常来这里玩耍,2分钟就能到。风水林相当于我们村的文化广场,几代人都在树下乘凉、休闲。”

与此同时,植绿的传统也深深镌刻在每个村民的基因里。到了年纪,每个村民都会自觉在山上种树,从前“势单力薄”的风水林也壮大为郁郁葱葱的古树群。

“我们村的自留山其实面积很小,但大家不怎么砍伐,不会想破坏山林去开垦种地。困难时期,有商家过来想收购我们山上的树,大家想都不想就拒绝了。”戴书记表示,这些树带来的生态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村里空气清新、水土保持全靠它。据海丰县林业部门统计,庵前村有林地面积21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9.17%,“含绿量”颇高。

长物志

用途广泛 食药兼备

村里人种树,并未有特别的讲究。它们常年苍绿,生命顽强,自然受到偏爱。当然,能兼具食用、药用、家用就更好了。

榕树是华南重要的绿荫树,生长快,寿命长,抗污染。树冠宽阔,枝叶浓密,可谓“榕荫遮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榕树傲然挺立,为村民撑起一片清凉。

秋枫树皮可提取红色染料,木材红褐色,可供建筑、桥梁、车辆、造船、矿柱、枕木等用。果肉可酿酒。种子含油量30%-54%,供食用,也可作润滑油。叶可作绿肥,也可治无名肿毒。根有祛风消肿作用,主治风湿骨痛、痢疾等。

朴树木材可供建筑和制作家具等用,树皮纤维可代麻制绳、织袋,或为造纸原料,种子油可制肥皂或做滑润油。

肉实树木材可作农具、家具及建筑用材。

滇糙叶树俗名光叶白颜树,观赏性强,叶上面绿,有光泽,干时变棕褐色,下面色较淡,两面光滑无毛,常被误定成白颜树属植物。

传习录

种类丰富 唯此一家

在戴书记的记忆中,庵前古树公园里的古树很少生病,一直以来都比较健康,也未见大的虫害。对于历经风霜的生命来说,实为难得。

林业工程师邱煜文介绍,海丰其他的3个古树群,一般都是由榕树、樟树、锥这3种树木的其中1种或者2种组成。庵前村的古树群树种组成达到了5种,种类十分丰富。

“这些树均为岭南乡土树种,适应本地气候,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另外,从生态方面讲,古树群的树种组成复杂,古树群相对稳定,不易受到大规模的病虫害的侵害。”邱煜文说。

他介绍,海丰民间素有敬“树神”的传统,保护大树、古树,能让“树神”保佑家人身体安康,家庭幸福。对于风水林,民间也约定俗成不能随意采伐。“所以,纵使经历了百年风雨,庵前村的古树仍然生长旺盛,继续见证庵前村的历史。”邱煜文说。

多措并举 精心养护

自2018年挂牌之后,庵前的古树也过得精致起来。

“我们为古树投保了商业性古树名木救护综合保险,林业部门会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古树进行健康巡查,古树遭受严重病虫害、生长衰弱等现象则马上与保险公司对接及时赔付,为病虫害导致受灾古树名木施救提供保障,使古树得到及时的养护和复壮。”邱煜文表示。

据介绍,海丰县古树名木均已列入“林长+”保护范围,古树名木管护责任进一步压实,并签订古树名木管护协议落实责任人。此外,林业部门与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开展古树名木巡查工作,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确保古树名木安全、正常生长。

寻良策

古树公园 凝聚乡愁

近年来,海丰县依托庵前村古树资源和风水林资源,在戴氏明睿公祠后山处打造了古树公园,并设置了休息平台3处、花架廊2处、休息坐凳12处、科普标识牌6块以及生态宣教专栏2块等。

此外,村庄干路两侧开发空间进行绿化,种植观赏性较强的乔木为主,形成良好观景效果;沿线还建设了一条具有解说和宣传功能的科普教育廊道。海丰还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宣传牌和制定乡村绿色生态屏障、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措施,减少人为干扰。

通过实施古树名木资源保护、风水林保护、绿美古树乡村廊道和四旁绿化等项目,集古树资源和观光、乡村文化展示、科普宣教和绿色家园等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开始崭露头角。到了今日,专门到海丰庵前村探访古树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林荫

图片: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