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觉得,自从2019年住建部宣布告别大拆大建以后,拆迁的机会就非常渺茫了。

而且,再加上旧改已经实施,再加上人均住房面积也已经很高了,所以以后再会拆迁盖那么多房子,毕竟需求越来越少了。

然而,在行内人士看来,实际上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悲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此前贝壳研究院发布了《2021-2035住房市场需求预测报告》。报告中显示,当下中国住房总需求虽然已进入“下台阶”阶段,但综合价格变化后发现,2021-2035年中国房地产总交易额年均增速约1.8%, 仍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测算中发现,未来住房需求虽然不及2021年楼市发展高峰近19亿平米,但到2035年前,平均每年还是有14亿多平米。

那么,每年14平米的需求到底由什么组成的呢?改善性与拆迁需求将占主导。未来新增住房需求包括三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人口从农村向城镇异地转移带来的刚性住房需求,到2035年前,每年的刚性需求约2.6亿平米,占总需求的18%。

2.城镇居民住房面积增加带来的改善性住房需求,预计到2035年,改善需求年均约8亿平米,占总需求的54%。

3.城镇老旧房屋拆除重建带来的拆迁需求,预计到2035年,老旧房屋拆迁带来的需求约4.2亿平米,占总需求的28%。

而且,到2035年的话,这些需求占比还会进一步调整,分别为11%、58%和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刚需,到2035年将占到一成比例,但拆迁需求却在持续上升,占比达到三成,意味着,市场每三套住房需求,就有一套来自拆迁。

为啥会如此呢?其实也与近两年楼市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这两年,在各项优化政策的刺激下,楼市成交大幅下滑,甚至二手房价出现了持续性下跌,抛房量激增,在一千多个鼓励措施的加持下,市场趋势依旧在底部横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规的需求端刺激已经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了,所以,借助历史经验,启动新一轮拆迁潮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当然,住建部在2024年的房地产工作中明确,要实施好“三大工程”,其中就包括拆迁。这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从2024年开始,“拆迁潮”又来了,而且两类房子或都将纳入拆迁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类,城中村改造中需要拆迁的房子。

早在23年7月,国家就发布了在超大、特大城市中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此后住建部便把此项工作纳入到2024年“三大工程”中进行部署安排。

虽然称呼上午过去的棚改不同,但其实做法差不多,要么拆,要么改,采取拆改结合的方式。

而且,央妈在2023年底还重启了PSL,这也肯定了行内人士的猜测,城中村改造中的拆迁工作已到落实阶段,2024年将是开局和发力之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机构测算,拆迁或带来上万亿的住房消费,直接拉动房地产投资增长5%左右,房地产销售10%左右。这也预示着,新一轮拆迁可能引发价格上的增长。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类拆迁,比如旧改中的危房,这一类住宅主体结构已经损坏,已经不适合居住了,将来肯定也是要拆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类,好房子发展趋势需要拆迁。

过去房企超快的建房速度,谈不上好房子,也正因为此,原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也坦言,中国住房与好房子目标差距大,与日本相比,中国住房在结构质量、生活便捷性、设施设备、防水、隔音、隔热等方面的差距都很大。

此外,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全国住建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国社科院大学城乡建设经济系教授陈淮也曾直言不讳,在我们现有的城镇住房体系中,有一半以上房子将在未来10-20年内拆迁。

可见,管理层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住建部在部署新一年房地产工作时,才会明确提到要开辟一个新赛道,建设好房子。

这也就意味着,原来的房子陆陆续续还是要拆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在未来,一部分房子陆续还要拆,只是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突然大面积拆迁。

再说了,经济持续发展,人们对住房改善就会有追求,如果将来只建不拆,岂不是浪费资源。所以,房子变老变旧后,拆迁都应该是一个优选项,这也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