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6日,《南方日报》潮州观察版面刊登报道《饶平县把比学擂台搭到乡村一线 推动典型村争先创优》,点赞我县举办“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比学争先“打擂”活动,推动各典型村争先创优,以下为报道内容。

如何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找准自身优势短板,理清发展思路?饶平县“比”字当头,举办县“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比学争先“打擂”活动,分批次让全县21个省级典型村及54个拟培育创建典型村拿出“真功夫”,比出“好做法”。

既是擂台,也是课堂;既是亮长处,也是找差距。从“比”出发、落脚于“学”,精心谋划这项活动,正是为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县396个村(社区)向“产业强、环境美、生态优、治理好、民风淳”的目标迈进,形成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奋进态势,凝心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选树培育 以典型带全面

在黄冈河畔、在路亚池边、在市级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饶平县各镇党委书记,21个省级典型村以及2024年拟重点培育创建典型村的村党组织书记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边走边看边议,讨论发展思路、研究乡村运营……今年3月中旬,饶平县“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比学争先“打擂”活动启动仪式,以“走读典型村”这种别样的方式举行。

“五联村‘小田并大田’,统筹了临近村的土地,让有限资源发挥真正的效益,这个做法大家可以学习”“绿化不一定要密密麻麻,要有高、中、低的层次感和通透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走读”路上,潮州市委常委、饶平县委书记陈跃庆不时与大家交流。

启动仪式后,第一批次即21个省级典型村的片区比学活动拉开帷幕。各个典型村的党组织书记走上“擂台”,摆亮点、晒成绩。与此同时,评审团先后前往各村进行现场考核,了解典型村建设情况。截至5月11日,第一批次比学活动已告一段落。

“作为典型村,不仅要在外表上有所展现,更要在内在实质上下功夫。”饶平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指挥办主任许美生表示,饶平县的省级典型村各具特色,在特色打造上也各有探索,涌现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谋划“打擂”活动,就是为了通过“比思路、比经验、比成效”等方式,进一步调动镇村工作主动性、行动积极性,为饶平县典型村选树培育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不仅如此,饶平县还有更深层次的意图——借助典型村的带动,以点带面推动各村(社区)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中提质增效。

在许美生看来,通过典型村的精心打造,其带动引领效应已逐步显现——在产业发展方面,茶叶、荔枝、龙眼、青梅、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及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水种业、网箱养殖、陆基中高密度海水温棚养殖、规模化蛋鸡养殖、林业经济等“五项富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在乡村建设方面,全县所有行政村(含涉农社区)全部达干净整洁村标准,县域所有公路(道路)均安装上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基层治理方面,通过深化“三大党建强基工程”,各村设置党建引领“互联网+”村级代办点374个,已累计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19432件;累计创建党群共建积分超市148个,推动联饶镇下饶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浮滨镇黄正村等30个村(社区)入选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基层治理更有质效。

为此,饶平县在21个省级典型村的基础上,计划今年再培育创建54个典型村。在第二批次的比学活动中,这些村也将登上“擂台”,交出创建“答卷”。

多方参评 求实效促公平

既然要“比学”,那就得“比”出真功夫,“学”到真本领。因此,饶平县紧扣“夯实‘里子’、扮靓‘面子’”工作导向,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绿化工作”等重点工作,细化量化31项部门评审指标和12项实地考察指标,构建可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比学指标体系。

饶平县境东西狭、南北长,北部为山地,中部丘陵起伏,南部平原沃野,沿海岛屿罗列,特色产业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特征。针对这些特点,此次比学活动尤其注重“可比性”,按照“地域邻近、产业类同”原则,因地制宜将2023年21个省级典型村和2024年拟培育创建的54个典型村分两批次、每批次划分为5个片区进行比学“打擂”,切实提升比学活动实效性。

在“可比性”的基础上,此次活动还追求公平性,高规格组建评审团,由县领导担任裁判长,县“百千万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担任副裁判长,县“百千万工程”10个专班牵头单位1名负责人以及非比学村所在镇的“两代表一委员”、县“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各2名同志担任裁判员。

“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参评形式,切实把各方信服、群众满意、体现乡愁的优秀典型选出来。”许美生说。

与此同时,活动还突出考评多元化,实施“赛前预考+实地考察”评估方式,由县直有关职能部门通过查阅资料台账、访谈调查等方式提前评价以及评审团实地考核、听取汇报进行评价,采用“‘部门评审’×40%+‘现场打分’×60%”综合赋分,确保比赛结果公平公正公开。

在评审团成员之一、饶平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朱利滨看来,由于各部门平时与村里打交道较多,熟悉各村具体情况,在评审团里纳入各部门相关负责人,有利于更加客观地对各村进行评价,避免了“为评而评”。

互学互鉴 既补短又加压

与评审团一起到各村进行现场观摩的,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各片区参与比学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们。

“活动启动以来,每一场我都参加,每个村我也都去过。”朱利滨说,可以感受到,各个典型村都“动”了起来,参加比学的基层书记们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饶平县汫洲镇汫北社区党组织书记麦国发参加了第四片区的比学。在“走读”的过程中,海山镇上港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开展村庄建设时,上港村并没有一味建设新房,陷入模式化农村建设中,而是保留了浓厚的烟火气和乡土味,“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乡村中。”与此同时,上港村还十分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定期举办灯谜猜射、书画比赛等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麦国发坦言,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比学活动,通过观摩交流,他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他表示,将结合当地实际,学习同片区典型村的经验。特别是在文化振兴上的做法,致力弘扬当地特色文化,擦亮英雄故乡名片。

联饶镇下饶村党组织书记徐俊为有着同样的感受。“我是带着学习的态度参加此次比学的。”他表示,在此次“走读”中,他尤其关注各村在乡村运营上的做法。他发现,浮山镇五联村在立足优越自然风光及禀赋优势,打造路亚基地和“渔旅之乡”的基础上成立强村公司,对路亚基地进行运营,在探索乡村运营、激活美丽经济上迈出坚实一步。“要做到强村富民,需要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通过有效经营,让村里拥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徐俊为说,接下来他们将借鉴五联村的做法,在乡村运营上多做尝试,力求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许美生也表示,聚焦“促进互学互鉴、提升发展质效”比学目标,在每一片区比学结束后,饶平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均认真总结比学情况的亮点和不足,针对性提出工作要求,进一步鼓励先进村扬长补短、激励落后村加压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