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台湾首现2例日本脑炎病例1人死亡”的话题登上热搜。据媒体报道,台“疾管署”公布,2例日本脑炎病例均在高雄市,其中1名男子在发病9天后死亡,患病中一度出现颈部僵硬、脸部神经麻痹等症状。

不少网友表示“没完了,这又是个啥病?”“会传染吗?”本期《健康关注》为您解读!

“日本脑炎”其实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乙类。该病常流行于夏秋季,潜伏期一般为4~14天。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初于1871年在日本发现,病原体(乙脑病毒)最早于1935年被日本学者分离,因此又被称为日本脑炎。

传染源:最主要的动物宿主是猪和迁徙鸟类,蚊虫、鸟类、家畜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是乙脑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库蚊通过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猪、牛等家畜后再叮咬人,导致病毒侵入人体,使人感染。

由于乙脑病人血液中的乙脑病毒含量低、存留时间短,所以病人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不含有病毒,因此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乙脑,也不需要对乙脑病人实施特别隔离。

易感人群: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以2-6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乙脑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炎症状,如发热、头痛,有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

若未得到及时规范治疗,随后2-3天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以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病例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比如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精神失常及痴呆等)或因呼吸衰竭死亡。

流行性乙型脑炎怎么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乙脑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并稳定患者情况。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点做好2件事

①接种乙脑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接种的乙脑疫苗种类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 乙脑减毒活疫苗(2剂次)接种:8月龄和2周岁龄各接种1剂次。

● 乙脑灭活疫苗(4剂次)接种:8月龄接种2剂次,第1、2剂次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②防蚊灭蚊

做好个人防护,如外出穿长衣、长裤,不露宿,远离水草、牲畜圈等蚊虫多的地方,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香、蚊帐、灭蚊器、电蚊拍等,尽量减少人蚊接触的机会。

参考资料:

[1]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japanese-encephalitis

[2]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lxxyxny/

[3]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lxxyxny/nyzstd/202008/t20200829_21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