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味walk·舌尖上的幸福养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一直以来,杨浦始终把养老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从养老到“享老”,织密养老“服务网”。

为展现城区养老服务发展成果,杨浦区民政局与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寻味walk·舌尖上的幸福养老”栏目,带大家走进辖区长者食堂,讲述“舌尖”上的幸福养老生活。

“一道恰早饭去!”

在长海路街道浣纱片,不少居民早上有个习惯——到“大食堂”去“恰早饭”。位于国顺东路20号长海路街道(浣纱)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楼的浣纱社区长者食堂,每天清晨6点半开张,日供应20余种早餐,为往来居民服务。

最难忘,

是“汤水扑出来”的生煎“馒头”

刚出锅的油条,配一碗香喷喷的咸豆浆;一屉小笼包蘸醋,搭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吃货解读版”,便是“早饭吃得好,一天没烦恼”。早饭的质量,和居民们的幸福指数牢牢挂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晨7点半,浣纱社区长者食堂到了最热闹的时候。供餐窗口前,一侧整齐排列着当天早晨现炸的油条、麻球、南瓜饼,以及现烘的大饼,各种馅儿的包子、烧麦;一侧则是白雾蒸腾,几位大厨现做生煎包、锅贴、小笼包,飘香诱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浣纱社区长者食堂,地处长海路街道浣纱片的“要塞”,辐射周边10余个自然小区、超5000名老年人。它还毗邻两所中学、一所高校和众多企事业单位,服务需求巨大,是居民、学生、上班族共享的浣纱最火“早餐店”。

“最有特色的是生煎馒头,我和我老公每天都会点。”居民侯阿姨家住五角场,每天早晨和老伴儿一起送孙辈来浣纱片上学。校门口与孩子告别后,第一件事就是来边上食堂吃顿早饭。“生煎馒头里头汁水特别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姨说的生煎“馒头”,就是沪上名点生煎包。而在浣纱社区长者食堂,生煎包又被做出了别样特色——这里的生煎包由面点师傅每天早晨现包现煎,相比其他店铺,它们个头较小,一只不过食指拇指相碰一圈的大小,轻松入口,一咬便有丰盈的汤汁流淌齿间,鲜美而浓郁。用食客们的话来说,“汤水像扑出来一样”。

厨房里,晨间始终有大厨在平底锅前忙活。一锅50多只生煎包,出锅不一会儿就能卖空。这边售卖着,下一锅就已经预备着了。“来不及煎,要吃生煎包的很多。”师傅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生煎包外,当前,浣纱社区长者食堂每日提供早餐20余种,包含老上海“黄金搭档”大饼、油条、豆浆,传统面点小笼包、锅贴,还有多种浇头的面条和手工馄饨等,广受欢迎。年轻的上班族一来就是一句“大饼油条,打包”,中学生揣上豆浆去学校,退休的阿姨爷叔们则点上一屉小笼、二两生煎,在食堂用餐区“细嚼慢咽”。阳光洒落室内,一幅睦邻和谐的烟火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凌晨3点开工

纯手工打造经典早餐

当日现包、现炸、现煎……新鲜热气的美食,总离不开后厨的忙碌。

凌晨3点,浣纱社区长者食堂内亮起了灯,开始准备一天的供餐。面点师王伟是头一批到位的人员之一,被大家称为“王师傅”。每天这个时间,王师傅就要着手擀皮儿包生煎、包馄饨、包小笼……制作大量面点等待食客。通常忙到6点刚过,客人就陆续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伟从2019年浣纱社区长者食堂开业起,就在这里制作面点,至今已3年多。丰富的经验,让他对本地食客的口味愈发熟悉;大量的客流,又让他练就又快又好的手艺。王伟左手一张皮,右手填馅儿,随后快速地旋转、捏褶、收口,一只漂亮工整的小笼包就做好了,耗时13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只小笼包在入锅前,皮10克,馅儿20克,总重30克。包得多了,我在包的时候就能掂量出来份量,确保每只差不多重,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吃起来体验也就更好。”王伟说,这里的面点还有一特色,便是肉馅儿中混有皮冻,可使馅料更香、汁水更多,让每一只锅贴、生煎、小笼都汁水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浣纱社区长者食堂除了早餐外,每日还供应午、晚餐,营业时间为每日6:30-9:00、11:00-13:30、17:00-19:00。另外,60岁以上老年人还可每日10:30-11:00享受优先用餐,也可通过居委会向其订餐,实现外送到家的服务。

据悉后续,浣纱社区长者食堂还有望与外卖平台合作,为周边食客们提供更广泛的送餐服务。

在杨浦

还有哪些美味又方便的

“家门口”长者食堂?

点击一下

找找离你最近的那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汤顺佳

图片:宇文昊

视频:王子亮

制图:孙诗佳

编辑: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