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年,开国六公爵之一的卫国公邓愈奉命前去征讨吐蕃,此战大获全胜,助力明朝开辟疆土数千里。邓愈可谓是功不可没,其实这一年邓愈尚且只有41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年纪。然而在班师回朝的路上,邓愈却病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祖皇帝得知邓愈病逝的消息,嚎啕大哭,下旨停朝三日,亲自前去迎接邓愈的灵柩回京。

能让一国之君亲自迎接灵柩回京,便可见邓愈在朝中的地位有多高。

哪怕是开平王、皇太子朱标的岳父常遇春,病逝于北伐的路上,太祖皇帝也没有前去亲自迎接。不仅如此,太祖将登基追封为宁河武顺王,将其画像悬挂于太庙之中。

更重要的是,邓愈的墓地还是太祖亲自选的,就在南京雨花台。

在邓愈的墓地周围种满了松柏,并且下旨,禁止在此处砍柴打猎,打扰宁河王安宁。

朱元璋对邓愈的评价极高:

“友德随我二十二年,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天生元辅兮辅我定乎九州,溯其功勋德业兮实无人以可侔,垂凛凛于尺幅兮直与河岳而长流。”

邓友德跟随我22年,东征西讨,十分辛苦,从来都是有功无过,辅佐我成就大业,他的功劳无人能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便可看得出邓愈之死对于太祖而言有多惋惜,也可看得出太祖对邓愈的重视程度。但是在邓愈死后十三年,太祖却下旨,处死邓愈长子、申国公邓镇。

这究竟是为何呢?

01年仅16岁统帅上万兵马

邓愈其实原名邓友德,在跟随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邓愈,所以我们一般都将其称呼邓愈。

邓愈之所以成为少年英雄,跟他的父亲也有分不开的关系。邓愈的父亲邓顺兴是一个非常重义气之人,讲究诚信,在乡里的威望极高。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邓顺兴被乡亲们推举为团练,统帅兵马,保护乡亲们的安危。

1337年邓愈出生,邓愈从小便身材魁梧,十分聪慧,而且喜好学习,是一位十分勇敢而且心怀大志之人。受父亲的影响,邓愈早早地便同哥哥邓友隆一起,生活在军营之中。

1353年,邓愈16岁时,父亲邓顺兴在与元朝作战时中箭去世。

哥哥邓友隆接替父亲,开始掌管兵马。

然而祸不单行,没过多久,哥哥邓友隆病逝,邓愈虽然只有16岁,但是继哥哥邓友隆之后亲自掌管兵马继续与元朝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邓愈虽然年纪小,但是每次作战都是冲锋在前,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邓愈麾下的将士们看主将如此骁勇自然个个冲锋陷阵,对邓愈十分敬佩。所以邓愈虽然只有16岁,但是在军中的威望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泗州、灵璧很多地方的人,听说邓愈之名后,纷纷前来投奔。

1355年,独自创业的朱元璋已经带兵攻占了滁州,并且在滁州城安营扎寨。得知消息后的邓愈,便带着上万兵马前去投奔朱元璋。这对于刚刚创业不久的朱元璋来说,如虎添翼,一时间滁州城显得极其拥挤。

邓愈在投靠自己之前便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大将,朱元璋自然不会亏待,将邓愈封为管军总管

可能有人会说:邓愈在军中的威望如此之高,而且骁勇善战,为何不自己招兵买马成为一方枭雄呢?

这便是邓愈的聪明之处,也是有自知之明之处。

邓愈确实是一位适合统兵作战的大将军,但并不一定是一位适合建立天下的枭雄。

邓愈之所以会投靠朱元璋,而非张士诚、陈友谅等人,便可见邓愈看人的眼光还是很独特的。而邓愈确实也跟对了人,跟着朱元璋一起建功立业,得封公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魏国公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等人相比,邓愈投奔朱元璋的时间确实晚了一些,并不属于“淮西二十四将”;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朱元璋对邓愈的重用以及信任程度,虽然邓愈这一年不过只有18岁。

02战无不胜

朱元璋在和州城(朱元璋将滁州城让给了妻子马氏的养父郭子兴,不过郭子兴不久便病逝了)驻守几个月后,大军的粮草供应不足,为了解决粮草的问题,朱元璋便将目标转移到了与和州相对的太平、芜湖等地。这些地方都是盛产稻米的地方,与和州隔江(长江)相望。

这年六月,朱元璋命邓愈与常遇春两位大将亲自领兵,自巢湖南下,先后攻克太平、溧阳、芜湖等六地。朱元璋如此快的速度攻城略地,必然会引起元朝的注意,很快元朝大将蛮子海牙亲自率领元朝水师在采石矶集结,随时准备攻打已经被邓愈、常遇春攻下来的太平。

为了先人一步,邓愈亲自率领一小股士兵直接偷袭元军大营,攻入元军的大寨,将元军中的精锐将士俘获。然后又用两艘小船装满杂木,杂木中放着火药,然后再倒上油脂。

等到小船行驶到元军的水师船队中时,突然火光四溅,点燃了元军的船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邓愈大获全胜,元军死伤无数。

邓愈等人乘胜率军渡过长江,开始攻打金陵(南京)。

金陵城的守将是元朝南台御史福寿,福寿坚决不降,与将士们一起誓死守护金陵。邓愈等人率兵浴血奋战,最终将金陵攻下,并杀死了福寿。

此战后不久,邓愈又跟随大将徐达攻占了镇江、丹阳等四地。

邓愈自投奔朱元璋后,便多次独自领兵作战,此举便可见朱元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邓愈确实也没有辜负自己的伯乐,作战有勇有谋,多次立下战功。并且凭其战功,被封为广兴翼元帅,负责率兵镇守广德州。

元将谢国玺奉命率兵攻打广德,但是在广德州城下,被邓愈大败。不仅如此邓愈还将元总兵官武世荣以及一千多士兵俘获,谢国玺损失惨重,落荒而逃。

1357年,朱元璋看到邓愈的功劳上,授予其枢密院院判一职。

这年七月,邓愈被命为征南将军,带着副将胡大海等人一起率兵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后攻占旌德等三地,并且一鼓作气攻下了江南的重镇徽州。

攻占徽州后,苗帅杨完者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邓愈。当时邓愈刚攻下徽州不久,徽州城残破不堪,而副将胡大海奉命前去攻打婺源还未归来。同邓愈一起守城的只有少数士兵,情况实在不好。

为了应对杨完者的十万大军,邓愈下令赏罚分明,以此来激励守城的将士们。

并且布下疑兵计,故意将徽州城西门打开。

苗兵见状,便以为城中有重兵守城,便不敢轻易妄动。

胡大海得知徽州城的情况下,即刻调兵昼夜兼程赶回徽州。等到胡大海赶回徽州后,同城内的邓愈一起里应外合,拼死杀敌,杨完者溃败而走。

面对敌人大军压境,城中兵力空虚之时,邓愈并未慌张,而是故布疑兵之计。

此举与诸葛亮的“空城计”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战后邓愈又率兵先后攻占了休宁、建德等地。之后奉命转战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每战必胜,从没有败绩。正因为如此,邓愈大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邓愈不仅战无不胜,而且军纪严明,下令将士们绝不打扰老百姓。正因为如此邓愈大军所到之处不仅得到百姓们的欢迎,而且有很多的百姓都拿出自家的酒肉来慰劳邓愈大军。作为一军统帅,能得如此,确实不简单。

而邓愈也凭战功,做到了佥行枢密院事。

03坚守洪都

之后邓愈率兵攻占了余杭,并且将打算前来救援的张士诚麾下大将李伯升打败。

紧随其后,邓愈派人前去劝降饶州城的守将于光(徐寿辉麾下大将,只可惜陈友谅将徐寿辉杀死,自立为帝),于光归降邓愈。之后自立为帝的陈友谅多次率兵攻打邓愈,但都被邓愈击退。

于光的归降让朱元璋非常高兴,将邓愈擢升为江南行省参政,总管各翼兵马。

紧随其后又先后攻占了乐平、建昌等地,在邓愈攻打江西的时候,抚州城守将邓克朋(陈友谅麾下大将)主动归顺邓愈。

1362年,陈汉政权的丞相胡廷瑞主动将龙兴路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将此地改名为洪都。

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洪都的地理位置究竟有多重要,是一处战略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朱元璋授予等于江西行省参政一职,率兵在洪都镇守。

不过很快洪都城丢了,不过朱元璋并未怪罪守将邓愈,毕竟洪都城之所以丢了是因为有人叛变。而且叛变的还是刚刚归降朱元璋的人,很快徐达率兵又将洪都给收了回来,朱元璋仍旧让邓愈守城,不过此次是邓愈辅佐大都督朱文正一起坚守洪都。

按照陈友谅的性格,又怎么心甘情愿自己的丞相背叛自己,主动给朱元璋献城呢?

果然没过多久,陈友谅便亲自率领60万大军(号称60万)围攻洪都。

与此同时,张士诚正率兵攻打安丰,小明王玉刘福通正在安丰,面对张士诚的大军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不顾军师刘基的劝阻,执意前去救援安丰。如此一来,朱元璋便无暇顾及洪都,所以便嘱咐侄儿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必定回援洪都。

其实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做,也是因为还没有做好与陈友谅决战的准备,哪怕是朱元璋先率兵前去对战陈友谅,也不见得一定能赢。

洪都城只有两万人马,而陈友谅有60万大军,1:300怎么算都是邓愈与朱文正必输无疑。

更何况陈友谅还有战船,战船的高度跟城墙一样高,顺着长江而下,直达洪都城下。

邓愈擅长使用火器,只要是城破敌人攻入城内,朱文正便让邓愈领兵前去御敌。邓愈便让士兵们用火器对着攻入城内的汉军们(陈友谅建立的是陈汉政权)轮番射击,不少汉军直接倒地,剩余的汉军见到火器的威力如此巨大,便惊慌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邓愈的协助下,朱文正坚守洪都85天的时间。

朱元璋原本给朱文正的要求是:坚守一个月,而朱文正与邓愈硬是坚守了将近三个月。可以说洪都之战是历朝历代战役中的一个奇迹,正因为洪都之战极大地削弱了陈汉政权的实力与锐气,才让朱元璋(朱元璋20万大军,而陈友谅是60万大军)在与陈友谅对战的鄱阳湖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战死。此战后邓愈奉命前去平定江西南安等诸郡,凭功劳被提拔为江西行省右丞,而这一年,邓愈只有28岁而已。

紧接着在大将常遇春攻克襄阳后,邓愈则奉命镇守襄阳等地,而此时邓愈的官职是湖广行省平章。

1364年,朱元璋自称为吴王,正式建立百官司属,邓愈位居右御史大夫之位。

被封公爵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

并且将嫡长子朱标封为太子,而邓愈被加封为太子谕德。

虽然这一年朱元璋已经称帝,但是元朝的残余势力仍旧不容忽视,朱元璋需要麾下大将率兵北伐元朝。这一年朱元璋将徐达与常遇春两位大将率兵北上,而邓愈则是率兵作为偏师从湖北出发,率兵进入河南,来配合徐达与常遇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中原地区平定后,邓愈被授予征戍将军正总兵,率兵前去平定江淮一带还没有归附明朝的州县。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年,仅两年的时间,邓愈便不负所望,先后平定南阳、商州、房州等地。

洪武三年,邓愈又被任命为征虏左副将,跟随大将徐达一起征伐甘肃。

此战中邓愈大败元将王保保残部,不仅俘获8万多人,而且还俘获了马匹等不计其数。

这年八月,邓愈率兵进入和州、乌斯藏等地,并且招降了吐蕃,追击北元豫王到了西黄河,并斩杀元将阿撒秃。此时邓愈的大军已经深入到了甘肃西北数千里,自此河西以西则全部归属明朝。

邓愈回到京城后,朱元璋特地赏赐邓愈宅子、良田、佃农等,而且邓愈的宅子还是在南京洪武正街。在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时,邓愈被封为卫国公,位居“开国六公爵”之一,年俸3000

被封公爵后邓愈仍旧没有闲着,洪武四年邓愈坐镇襄阳,筹措粮草,供应各路大军。

洪武十年,邓愈被封为征西将军,同副将沐英一起前去征讨吐蕃反明势力。此战邓愈大军深入吐蕃腹地,杀敌到了昆仑山一带。不仅俘获大量的牛羊马匹,斩敌上万人,而且还招降了诸国,助力明朝开疆拓土数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班师回朝时,邓愈还未回到京城便病逝了,如此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结语

邓愈病逝三年后,他的长子邓镇承袭公爵之位,不过不是卫国公,而是申国公。

邓镇作为邓愈的儿子,自然“虎父无犬子”,洪武十六年八月被朱元璋任命为征南副将,率兵攻打永新、龙泉等地落草为寇之人。

洪武二十年,邓愈跟随大将宋国公冯胜一起北伐。

洪武二十一年,邓愈又跟随大将蓝玉一起出兵北上。

洪武二十二年,等到颖国公傅友德班师回朝后,朱元璋命邓镇减去驻守大庸。

可见太祖皇帝也是想要好好历练邓镇,让邓镇能够建功立业。

然而洪武二十三年,太祖皇帝却下旨处死了邓镇。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实邓镇也是受到了李善长的牵连,虽然此时胡惟庸一案已经过去10年之久,但76岁的李善长仍旧受此案牵连而被诛三族。而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也就是说邓镇是李善长的外孙女婿,自然在三族之内,受牵连而被诛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太祖诛杀邓镇完全是因为李善长的缘故,虽说邓镇之死对于邓愈而言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洪武一朝有太多的开国功臣以及家人被诛杀,或许在洪武一朝,作为开国功臣或者开国功臣之后便是一种不幸吧,毕竟善终的功臣实在是微乎其微。

参考资料: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一百五十六、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九》

《明史·邓镇传》

《明史·邓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