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连续有几位高中生家长问我给孩子在哪报的辅导班,注意,他们都没问“你家报没报?”而是直接问我“在哪报的?”“跟哪位老师学的?”。

对此我一点也不奇怪,毕竟现在一个辅导班都不上的学生确实比较少,而且这事儿无关成绩高低,太多人都在上,彼此的区别只不过是补课的目的不同罢了——有的是补差,有的是提分而有的则是培优(例如强基、竞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问到我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学得不好或者不够好的学生,这可能跟我们不搞竞赛有关系。

关于辅导班,这么多年以来我说实话我从来不反对报班,尤其是孩子培优,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的不仅仅只是效率。

至于很多人总是强调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的问题,我始终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跟上不上辅导班没有多大的关系——种能力的培养更多是通过日常进行的,“辅导班”本质上讲也只是日常中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而已。

但如果上辅导班目的是为了“补差”,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外,我就不那么赞成急于通过报班解决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最近问我的这几位家长,孩子的成绩确实是不太好,150分大都只能考个七八十分,多的也考不到100分。

像这种情况,我不否认补课能让孩子获得一些收获,但这些收获能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或者说能不能“立竿见影”是不太好控制的,就看到或者听说过的情况而言,“补了没用”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可如果从自身出发,那么大多数问题就都是可控的了。

所以我给这几位家长的建议都是“先不要着急补课,要补也可以放在暑假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个分数段而言,孩子们的校内学习是一定存在较大问题的,我们应该先去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成绩、能力、信心等都会得到提升,这个时候再考虑补不补课、怎么补、补什么等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我给出了几点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狠抓基础

1、狠抓基础

就这个这个分数段而言,学生肯定存在基础掌握不扎实、理解不够彻底的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提分”的关键或者说第一“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就是巩固基础。

具体方法有很多,从效率上讲,我比较提倡的是“逆推”——结合错题、课本、教辅等资料资源逆向推出自己掌握不好的知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梳理,可以不用太复杂,比如不用非得做多漂亮的“错题集”,但一定要有很清晰的“标签”,这些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点进行归类、关联,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构建知识体系。

这个狠抓基础的过程对有些学生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方法而是耐心。

其实很多学生不是不知道正确的学法应该是怎样的,但往往一些正确的学法是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量变才能引起质变的积累过程)才能带来明显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还要学别的、还要不断承受种种不好的学习体验等,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因焦虑、烦躁、急于求成的迫切心理等丧失耐心

其实只要能克服这个心理障碍,我们不敢说学生能把每一门课都学得特别好,但一定不会差,最起码中等偏上的成绩是有把握的。

2、提高课堂质量

2、提高课堂质量

课堂的听课质量影响是持续的,它不但影响作业效率(对时间的影响很大)、思维能力,还影响了知识体系的构建,且这种影响是持续的。

现实中能学得很好的学生确实不一定都会认真听课(确实有学生的水平甚至比老师都高),但绝大多数不认真听课或者不注重听课效率的学生大都学得不会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问我的家长都说孩子学校是有学案的,所以我给的建议就是先不要管“提前学”这事儿,现阶段就是让认真把学案学明白——新课学习都围绕着学案进行。

无论是预习还是听课又或者是课后的复习,所有的疑问、收获、总结,都围绕着学案进行,当我们能做到从预习到最后学完学案上写得满满的“收获”时,基本意味着这是一次高质量的“听课学习”了。

反之,都开始发新学案了而上一份学案还是“空空荡荡”又或者是只写了老师让写的内容,那么就这几个孩子的情况而言,大概率又是一次比较低质量的听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所有的学案归档整理好,抽空就看看、思考一下,建议可以试着通过学案回顾老师是怎么讲的,有不理解的要尽快问同学、问老师,如果不好意思那就网上搜,反正无论你用什么方式解决都不能把问题遗留,且这些问题还要重点标注一下,每次再看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因为很可能时间一长又忘了。

听懂怎么办?

理论上讲70-100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是不太可能听不懂老师课上讲的所有内容,但如果真的遇到了,这不不就更说明了我们课前充分预习的重要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把预习当成浮于表面的学习,而是应该把它当成非常正式的“自主学习”对待。

在这件事情上跟抓基础一样,也都需要较强的耐心,哪怕是暂时牺牲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要坚持住!

3、合理分配时间

3、合理分配时间

如上所说,无论是抓基础还是提高课堂听课质量等,都需要时间,而对高中生而言,最缺的就是时间,而困扰很多“学困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不够。

因此将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就很关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点,这里我给出的建议是:

(1)在可控范围内可以熬夜。

可以以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学习为标准,如果影响了就早点睡,如果不印象那就熬一下。

(2)要有计划性。

但需要注意的这个计划要合理不能急于求成,比如说70分的学生你就不要像100分的学生一样,后者的计划可以“月”甚至“周”为周期,而对70分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以“学期”甚至是“学年”为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说没有可能“一蹴而就”,但这种情况都太特殊了,往往属于那种“肚子里有但倒不出来”类型,即能力一点不差,只是“不会考”而已。对大多数学得不太好的学生而言,“补习”大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耐心、信心很重要。

(3)不要不好意思问。

有很多学生确实会不好意思问老师、问同学,没关系,如果这事儿对自己来说真的存在心理障碍,那就问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万别攒问题。

看上去我们只是攒了一个问题,但最终这一个问题却可能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出现。

4、不断总结反思

4、不断总结反思

把学习变成一个“闭环”很重要,无论我们在学习的其他几个环节,比如说预习、听课、作业等做得多么好,我们都需要再给我们的学习(可以理解为学习某个具体主题、模块等)进行一个甚至是多个闭环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得不断反思、总结所学内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接下来学习、学习计划中去,周而复始我们就能找到最最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

这是除了我们自己之外,任何老师、教辅、辅导班都不可能给我们的。

5、小结

5、小结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思想单纯只是从“技术”层面去看确实是不难操作、掌握的,但心理那一关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真的是非常难以跨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格意义上讲,找老师补课、报辅导班其实大都也还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进行问题的解决,但除非情况特殊否则这种方式更多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过于依赖这一方式是真的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到——很容易只是把补课变成“多学一遍”已而。

小学、初中毕竟时间还是宽裕,大力出奇迹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高中之后,时间太紧张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问题解决的效率。事实上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当上面说的四个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后,孩子不但会提升了校内学习质量,就连辅导班(如果报的话)的学习质量、看视频自学的学习质量等也肯定会得到大幅提升,但反过来就很难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