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曾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公社每年都要召开若干次大规模的会议,定期的如三级干部会议、农业学大寨会议等,不定期的有各种政治运动的动员大会总结大会,比如学习领袖最新指示、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等。与会人员有公社干部、各大队干部以及各生产队的负责人。

公社下发会议通知后,各个大队根据要求将有关人员组织成一个会议组,距离公社较远的大队组团住在公社附近的村民家里,每个大队都有比较固定的房东,自带被褥,集体办伙食。

我家住在距离公社大院不到两百米的地方,是当时的和平大队会议组的常驻地:我父亲老家是和平,我们家就我们父子俩,家里相对宽敞干净。

那个年代的会议多且往往时间长,历史上中共大型会议开上一两个月的不少,比如七大开了50天、1959年的庐山会议开了45天、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开了27天。公社组织召开的会议一般3天左右,偶尔也有5天的,基本上放在农闲时节。

大多数参会人员都喜欢来开会,能记工分、热闹,还有就是会议期间伙食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平大队的生产队不多,参会人数一般在二十人以内,他们自带席子被褥住在我家阁楼,上下得爬简易的梯子,阁楼里光线昏暗,白天也需要开灯,空气不怎么好。那个年代人们没有那么多讲究,也无法讲究。

会议组的负责人即大队书记则不跟大家挤在一块住,他一般住公社招待所。有时他会过来跟大家一起吃饭,参加小组讨论等,一脸的严肃。倘若大队妇女主任要参会,她也是住招待所的。

那个年代大队书记是很有权势的人物,升学、招工、参军、分配宅基地等重大事务的权力都掌握在他手里,所以大队书记这个位子有极强的吸引力。大队书记不在的时候那些主任民兵营长队长会计等人谈天说地插科打诨,随便得很。议论书记跟哪个女人鬼混以及一些为非作歹的事,几乎是无所顾忌,少数几个人还会凑在一块密谋如何告发他。

大队书记有伙计婆(即情妇)是很普遍的事,普通男女私情倘若败露,当事人在村里似乎没有立足之地;大队书记却是半公开地做,别人知晓了他也不收敛,依旧趾高气扬的,有人以此去告发他往往没有下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平大队会议组管伙食的基本上是涂会计,一个生产队会计,人偏胖,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脸,人很和气,笑起来如同弥勒佛,对我很亲切。他的职责是采购柴米油盐,重点是菜。由于费用有限,伙食又得办好,就必须精打细算。涂会计业务纯熟,一般不会超支,大家吃得比较满意,得到多数人的肯定。

和平大队的参会人员住在我家是免费的。涂会计嘱咐炊事员每餐打一碗菜给我们,这菜是有荤的,我们父子就不必另外炒菜了(米饭还是我们自己做),连续多日如此,我们父子也跟着改善了伙食。这次会议刚结束,我就盼着下个会议尽快到来。

这种开会组团住在村民家的情形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取消了的,大体是由于极少召开大型会议,加上物质条件好了,街面上有了旅社酒店,这种方式不合时宜了吧。

摄影日龙(路开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桂,赣州宁都人,某教育机构负责人。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作品,

如需采用,请联系13870789598

微信号:路开文化

 【路开原创】“会议组驻地”(曾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路开原创】“会议组驻地”(曾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