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南海外,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温和的对卫兵说道:

“那烦请您帮忙传个话,就说毛泽全向主席汇报工作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卫员听着和毛主席名字相似的名字,便答应了眼前男人的请求。

很快,毛主席的秘书便来到大门口,请毛泽全往丰泽园菊香书屋一叙,毛主席在那里等着他。

警卫员看着随着主席贴身秘书离去的毛泽全,搞不懂他到底是谁,为何能接到主席的接见?

20世纪初的韶山是不平凡的韶山,这个因舜帝路过奏下“箫韶九成”而得名的钟灵毓秀之地,养育出了改变中国乃至世界之格局的毛主席。

而作为毛主席的堂弟毛泽全,也是在毛主席的教导下逐渐长大。受到兄长先进思想的熏陶,十几岁的毛泽全也会在韶山参加农民起义,跟着大家闹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里长征后,党中央进驻延安地区,毛泽全收到毛主席的信,前往延安汇报这些年来韶山地区的革命工作。

到了延安,许久未见的毛主席和毛泽全兄弟二人紧紧的抱在一起。

“三哥,这次来我就不走了,跟着你干到底!”汇报完工作的毛泽全,吃着毛主席特意准备的尖椒炒蛋,向毛主席申请道。

“你能来我大力支持,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要借助我们的关系搞便利!”毛主席嘱咐毛泽全。

随后,毛主席便安排毛泽全进入学校学习。在毕业后,毛泽全接受组织安排前往前往新四军岩寺兵站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名字太过吸引人,毛泽全便改名为王勋。

时间回到1950年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阔别十几年的兄弟二人再度重逢。毛主席紧紧握着毛泽全的手问道:

“延安一别,你到哪里去了嘛?我几次找人询问你的消息,都没人知道。我还以为你牺牲了咧。”

毛泽全见到这个带着自己长大的兄长,眼含热泪的告诉毛主席自己为了方便工作,把名字改为王勋了,并给毛主席详细讲述自己这些年来的历程。

在毛主席仔细倾听自己这个堂弟如何运用智慧跟敌人斗争,为新四军谋取生存之本时,陈毅元帅来了。

毛主席忙向陈毅介绍自己的“小老弟”,哪知,刚一开口,陈毅元帅就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勋同志我熟的很嘛,搞了个卷烟厂,银元哗哗的往下掉,新四军的军饷全靠他来发的嘛!”

毛主席听后震惊自己弟弟能耐的同时,向陈毅元帅介绍两人的关系。连毛泽全的上级首长陈毅元帅都不知道,原来王勋竟然是毛主席的亲兄弟!

从陈毅元帅一脸震惊的表情上,可见毛泽全的保密工作做的有严密,也证明了毛泽全的职位毋庸置疑是靠着自己拼出来的。更说明了毛泽全党性觉悟之高,恪守兄长毛主席的教诲,不做特权之人。

畅谈一晚的兄弟二人,不得不分开了。从中南海回到家,高兴的向妻子徐寄萍“炫耀”道:

“我到中南海跟毛主席一起吃饭了!”

妻子很纳闷,你王勋不过是一个普通干部,怎么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也不怪徐寄萍不了解自己的丈夫毛泽全。

对于徐寄萍来说,自己的丈夫叫王勋,现任南京军区后勤部门的一个普通干部,就算是以前也只是江苏东台合营卷烟厂厂长。就算她依稀记得丈夫告诉过自己,有个原名叫毛什么的,但她也根本不会往毛主席身上想去。

想到这里,徐寄萍忍不住的问了句:“毛主席是你什么人?”

两人初相识于解放战争年代,时任江苏地区后勤部部长的毛泽全,迎接了一批从上海南京等地学生组织送来的高材生会计,徐寄萍正是其中一位。

老实的毛泽全和清雅的徐寄萍就这样认识了,一开始,毛泽全只是认认真真完成组织上交代的带带新会计的任务,没有一丝“非分之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古灵精怪的徐寄萍,却对这个照顾自己、实干有才能的“王同志”产生了感情。她大胆追爱,最后在同事们的撮合下,两人结婚在一起了。

结婚8年的徐寄萍并没有想到,自己日夜相伴的丈夫竟然还瞒了自己这么大的一件事!

怕媳妇生气的毛泽全,忙向媳妇解释了当初改名字的缘由,并向她传达了当时堂兄毛主席的指示:

“不要以为自己姓毛,就可以打着我的名号向组织要这要那。”

妻子听完才明白自己丈夫的良苦用心,也明白这是在告诫自己,不能因为自己丈夫姓氏的变化,而产生任何心态上的飘飘然。

后来,经过组织批准,王勋也将自己的名字改回毛泽全,调到北京工作。而徐寄萍和孩子们,也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前往中南海聚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是徐寄萍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徐寄萍心里十分不安、辗转反侧。

这天的丰泽园菊香书屋是热闹非凡的,毛主席在这里宴请自己的亲人毛泽全一家几口。看着弟弟家的三个女儿,毛主席连连称赞:

“好啊,好啊,你们生活的不错我就放心了。”

首次见到弟妹的毛主席许是看出了徐寄萍的不安,他主动开口打趣道:

“你个上海的高文化的知识青年,怎么就看上他这个种地的泥巴坨子了呢?”

不等徐寄萍开口,毛主席便自己高兴的答道:

“这是好事呀,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到一起,知识分子也是工农阶级的一份子!”

健谈的毛主席使得徐寄萍不那么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眼里,毛主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国家领导人,而是自己丈夫的堂哥,一个家人,一个有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家人。

饭后毛泽全夫妇一家五口离开了中南海,而这第一次见面,给徐寄萍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次徐寄萍跟毛主席的见面,还带着三分拘谨。而1956年二人再一次见面,毛主席如春风细雨般无微不至的照顾,则让徐寄萍更进一步了解了这位“好三哥”。

1956年,毛泽全的哥哥毛纯珠来北京看望弟弟,毛主席便邀请兄弟及家属一同前往中南海团聚。毛纯珠一直在湖南搞农业发展,对于毛主席来说,这可是个不可多得能够细致了解基层真实农业发展情况的好机会。

兄弟三人就农业发展,聊了一晚。饭后,便盛情邀约大家来一张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是毛泽全一家唯一跟毛主席的一次合影,而这也是毛泽全最后一次在中南海见到毛主席。

1957年,毛泽全调任至总后集宁办事处副主任,远离北京的他想再见堂兄一面就更难了。虽然远离了堂兄,但毛泽全对于堂兄的指示依旧牢记于心。在他对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成长教导中,可见一斑。

大女儿毛远慧在沈阳研究所任职时,正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风云际会之时。组织便找上毛远慧,希望她像身为沈阳军区政委和革委会副主任的堂哥毛远新一样“走后门”。

毛远慧想起从小到大父亲对自己的教导,严词拒绝上级领导:

“我们毛家人,从来不做攀龙附凤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大女儿毛远慧,四姑娘参军进入医疗系统,被分配到山西工作。身边人便撺掇她向总后工作的爸爸请求,调任到工农兵大学生名额里的几所军医大学。

小四想起爸爸从小教导自己兄弟姐妹几个,“要靠自己,不要什么都靠组织!”的谆谆教诲,果断拒绝了。

老二、老三都考入北京读书、工作。在平日的生活里,也并不以毛主席的亲戚自居,待人亲和友好,为人处世谦让善良。

儿女的种种行为都显示出,毛泽全一直在坚守毛主席对亲戚们提出的,“不要打着我的名号去麻烦组织”的底线。其党性觉悟之高,值得我们去学习。

197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举国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全后来在李敏的协调下,于毛主席去世四五天后、举家前往北京吊唁。

在人民大会堂看着安静的躺在那里的亦父亦兄的毛主席,毛泽全悲痛得不能自已。两度哭的昏厥,最后还是被小独轮车推出了告别会的现场。

也是这一次让毛泽全的家人和侄女李敏知道,毛泽全有多爱自己的堂兄。

在北京疗养一个月后的毛泽全,带着家人回到了工作地点。本就不爱将毛主席的名头挂在嘴边的他,将对毛主席的思念藏在了更深处,以往的与毛主席的生活趣事也不再提及。

家人们想了解毛主席的事情,甚至还要从媒体处得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人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广大人民谋求出路幸福的一生、是投身于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生。而面对自己“职位”提高,背负更大责任的毛主席并未照顾自己的亲友。

反而明令禁止,告诉乡亲们,我们都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一员,自己有手有脚,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去为自己搏一个美好未来。不要过分的依靠组织,不要以为自己是毛家人就高别人一头!

而像毛泽全这样的“毛家人”,不以自己是毛主席的亲戚而骄横自满。将毛主席的嘱托放在心上,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干部,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而如今的盛世太平,正是他们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秉承遗志,作为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