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48岁,近几个月来,他注意到自己排便的频率减少了,原本每日一次的规律排便,现在却减少到每两到三天才一次,且由于大便变得干燥而硬结,每次排便过程都显得尤为困难。他尝试调整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但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

不久后,李先生又发现原本成形的大便变得细长,表面还带有一些凹槽。他上网查找原因,发现这可能是结肠癌的征兆,吓得他立马前去医院进行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医院,医生进行了一些检查。李先生的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显示他的消化道中存在出血。接着,为了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他接受了结肠镜检查,结果李先生的肠道内长了2个直径约1.5厘米的息肉。目前看来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李先生听后庆幸自己及早地来医院了,还未发展成恶性肿瘤,在医生的建议下,他接受了息肉切除手术,并遵医嘱进行定期地复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相关文献报道,在对比过去十年内是否接受结肠镜筛查的患者后,数据揭示了一个显著的发现:那些未进行结肠镜筛查的人群中,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上升了高达88%,且该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长了46%[1]。

以李先生的事例和研究数据为鉴,我们希望能够提醒大家,肠息肉作为一种普遍的肠道健康问题,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排便变化,其中却蕴含着身体发出的提示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肠子上长了息肉,排便的3大信号

  • 1.排便习惯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排便应该是规律、顺畅且次数适中的。但肠道息肉的存在可能会打破这种规律,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突然变得便秘,排便变得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力气;或者相反,可能会频繁地腹泻,感觉腹部不适,且大便性质稀薄。

这些改变可能是由于肠道息肉占据了肠道空间,使得粪便在通过时受到阻碍,造成排便不畅,从而导致便秘的症状;不仅如此,它们还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引发肠道炎症或功能紊乱,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以上两种原因反复作用,便易导致患者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的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2.排便形状的改变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成形的,颜色为棕黄色,且质地适中。当肠道息肉形成时,患者可能会发现大便变得细长、扁平,或者带有凹槽。

这可能是由于息肉生长在肠道内壁上时,它们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使肠道变得狭窄。这样一来,当粪便通过这段狭窄的肠道时,就会受到挤压和变形,从而导致排便形状的改变。具体来说,排便可能会变得细长、扁平,甚至带有凹槽,这些都是肠道息肉存在的典型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3.血便

这可能表现为大便表面带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或者血液与大便混合在一起,使大便呈现红色或黑色。便血的原因可能是息肉表面的血管破裂,或者是息肉在肠道内引起炎症和溃疡,导致出血[2]。

便血可能与其他肠道疾病(如痔疮、肛裂等)的症状相似,我们可以简单予以区分。痔疮、肛裂引起的血便通常呈现为鲜红色,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且还会伴有肛门疼痛、瘙痒、脱垂等症状。肠道息肉和肠癌所导致的血便都是“便血融合”,表现为大便颜色加深,甚至呈现柏油样便性状,前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而后者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的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了解这些与排便相关的三大信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肠道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肠道息肉。这些息肉有大有小,有的可能是良性的,有的则可能潜藏着恶变的风险。但无论其性质如何,了解它的成因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都至关重要。那么,为什么会长肠道息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为什么会长肠道息肉?

遗传因素不可忽视。曾有研究者检测了257个结直肠息肉病样本,这算是国内较大样本量的结直肠息肉病基因变异谱研究,该研究发现:有肠道息肉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部分归因于APC基因和BMPR1A基因发生的变异,可能促使肠道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增加肠道息肉的形成风险[3]。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遗传了相关基因就一定会患上肠道息肉,但了解并关注自己的遗传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地预防和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饮食习惯的影响。长期摄入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或者偏爱加工食品、肉类等,都可能增加肠道息肉的风险。因为这些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细胞的异常增殖。相反,多摄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则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减少肠道息肉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性炎症的隐患。肠道是一个充满细菌的器官,当这些细菌失衡时,就可能导致肠道慢性炎症。而这种慢性炎症正是肠道息肉形成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避免长期便秘、腹泻等肠道问题,对于预防肠道息肉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龄与性别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息肉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年龄增加,胃肠的蠕动能力和整体功能逐渐下降,导致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使得肠道内产生的毒素有机会反复刺激肠黏膜,最终引起上皮细胞及腺瘤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及凋亡,导致肠道息肉的形成[4]。

此外,男性似乎比女性更容易患上肠道息肉,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大等密切相关[5]。但无论年龄、性别如何,我们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息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以上几个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潜在因素也可能影响肠道息肉的形成。例如,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肠道息肉的风险;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也可能与肠道息肉的形成有关。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范该疾病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肠道息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它作为潜在的癌变前兆,更需要我们提高警惕。虽然大部分的肠道息肉都是良性的,但它仍有发展成恶性肿瘤的可能。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肠道息肉癌变的征兆,这有助于我们早期发现恶性肿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肠道息肉癌变的征兆有哪些?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结直肠恶性肿瘤的症状与肠道息肉较为相似,以上所提到的大便习惯、性状的改变以及便血,恶性肿瘤也会出现,因此,除了大便相关的症状,我们还需要留意别的身体不适。

全身症状通常是肠道息肉恶变的主要表现。其中,体重无故下降是最常见的征兆之一,患者可能会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出现体重的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患者还可能感到持续的疲惫和体力不支,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生长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癌变息肉在肠道内生长,压迫或刺激周围的组织和神经时,患者可能会感受到持续的腹部不适或疼痛,可能并不剧烈,但不适会持续存在,并可能伴随着腹胀、肠鸣音亢进等症状。

肠道息肉癌变还可能导致贫血和皮肤苍白的症状。这是因为癌变息肉可能导致肠道出血,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贫血,其症状包括皮肤苍白、头晕、乏力等。如果肠道息肉患者出现了这些症状,且无法找到其他明显的出血原因,那么就应该高度警惕肠道息肉癌变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癌变息肉还会压迫或刺激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患者可能会感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不适感。这些不适可能会持续存在,并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且无法通过调整饮食或服用消化药物来缓解。

如果息肉患者出现了上述任何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肠道检查以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生若是未及时就医,那么在未来,他的息肉则有可能会恶化为癌症,对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构成威胁。肠道健康,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与健康状态,但只要我们及时捕捉排便中的异常信号,就能够在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健康无小事,当我们的身体发出“求救”信号时,千万不要后知后觉,更不应忽视或拖延。让我们共同守护肠道健康,享受美好的人生旅程。

参考文献:

[1]杰弗里·李, 克里斯托弗·詹森, 西奥多·莱文, 等. 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后结直肠癌及相关死亡的长期风险[J].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2019,179(2):153-160.
[2]刘亦庚.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22.DOI:10.27433/d.cnki.gxyku.2022.000353.
[3]汪昭明. 257个结直肠息肉病家系APC基因、MUTYH基因及BMPR1A基因突变检测及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23.DOI:10.26998/d.cnki.gjuyu.2022.000112.
[4]田晓彤,卜淑蕊.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征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02):91-94.
[5]王春赛尔,李景南.结直肠息肉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1.临床内科杂志,2016,33(11):78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