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美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正式完成立法程序。法案内容包括投资43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转型、气候问题和医疗保障问题。在新能源和气候问题上,联邦政府计划斥资3700亿美元,在医疗保障问题上,联邦政府计划斥资640亿美元。

该法案一经颁布,立刻引起欧盟不满。在它们看来,美国此举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目的是“掏空欧洲”,逼迫欧洲制造业转移。分析人士称,该法案打着通胀削减的幌子,实际上是盯着短期选举利益,不仅无法缓解美国困境,还会波及世界。美国成为众矢之的!法德掀起“反美“浪潮,欧盟吹响反击号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德掀起“反美”浪潮

众所周知,欧洲有三架马车,分别是“金融中心”英国、“工业中心”德国和“军事中心”法国。英国脱离欧盟后,法德两国肩负重任,带领欧盟走向繁荣。

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影响,欧洲去工业化加剧。在这样的前提下,法德两国火速行动。前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巴黎会晤。在长达三个小时的会晤期间,双方主要就美国扭曲市场、维护欧洲利益和国际形势交换意见。会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就美国忽视欧盟合理关切做出回应。

近日,法财长勒梅尔和德副总理哈贝克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会上,勒梅尔表示,法德一致认为,必须就《通胀削减法案》做出回应,捍卫欧洲权益。作为对美方的回应,欧洲同样可以出台“购买欧洲法案”,让欧洲产品得到保护。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欧盟成员国财长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27国一致同意对美国法案给予反制回应。

难度很大

媒体报道称,美欧此番博弈的重心在于“欧洲大型企业的去留”,如果欧洲企业愿意留在欧洲,欧盟就会成为胜利一方。反之,美国会成为获胜者。

从全局角度分析,欧洲企业留下来的难度很大。第一,受俄乌冲突影响,全球油气价格水涨船高。数据显示,欧洲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是国际标准价格的四倍,这个数字仍在持续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企业会不堪重负,渐渐搬离。第二,欧洲内部自相矛盾。他们既想留下制造业,又要惩罚“非清洁能源产业”。

据报道,索达飞机公司CEO表示:“”我很后悔在半年前决策在欧洲投资,能源价格疯涨,我们的损失惨重。”比利时化工巨头索尔维集团宣称:“”我们希望搬离,前往一些能源成本较低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