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摔倒的老人,到底要不要去扶?

这事放在从前,只会被认为是一个道德问题,大多数的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心中充满热情,也在被老师好好的教导下,认为扶老人是应该的。

可现实同样是面镜子。现实的教育,却让更多成年人变得理智,并且深思。一个连小学生都不会犹豫的选择,却被成年人再三权衡。

这样的变化,让人感慨,但你就能因此说成年人的权衡利弊是不对的吗?若你就是当事人,可能无法如此云淡风轻。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回,也有一个男子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他好心扶起醉酒老人,却被老人的家属误以为是他导致老人受伤。

幸好这件事的结局是让人欣慰的,老人的家属最终道了歉并且道了谢,好人得到了好的结局,也算是圆满。

可如果最后老人没有告诉自己的孩子,不是这个好心人的错,如果老人的家属一直误会,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那么好心人又是否会觉得心累呢?

事情发生以后,有不少网友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还有人说,如果当初没有出手,男子也不会遇到这件事,更不用担心被诬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可以理解的,毕竟人都会害怕麻烦,而这类事件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只是麻烦,如果事情过程没有被澄清,男子不仅仅会被家属误解,还可能被不知情的网友中伤。

然而事实也是男子的底气。他是因为好心才选择帮忙,他并不是事件的罪魁祸首。只不过当好人需要为自己证明,想清办法说清楚不是自己的错时,心也总是会累的。

网友的讨论是人性最基础的感想,你不能去因此否定他人的认知,也不可以就这么说谁有多冷血。毕竟想要让大家热心的前提,也应该是保障好这一部分人的权益,至少不能让好人被冤枉,不能让好人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这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努力争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事件结果算是比较圆满,毕竟老人明理,即便当初酒醉不够清醒,但他依然告诉自己的孩子,给了那位好心的男子一个公道。

但这类事件频频发生,也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口头上的指证没有证据,是否人们可以在论证谁对谁错之前更加谨慎?

虽然这次男子表示,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他还会选择出手,可这件事多少让其他的看客唏嘘了。好人可以继续选择当好人,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善良的人,可人性是复杂的,也是应该被善意引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其他本来有想要帮助他人想法的人,看到这种事情发生,你说他们是否还会坚持自己的信念?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又是否会让这些人坚持自己的信念?

一个好的信念,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群人拥有的美好信念,有时候甚至能创造不凡,所以,还是应该思考,如何让行善没有代价不受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