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以1955年的少将军衔,曾两度担任大军区的主官,可见其能力的不一般。网络上盛传,丁盛的战功跟军衔不匹配,他的战功起码当得上将,并说他因“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被拿下,死前未能平反,死后亦未能平反,相当冤枉和可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从丁盛晚年请老首长帮忙,老首长在帮忙前,向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可以看出丁盛并没有一些人和他自己认为得那么无辜。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在毛主席眼里,丁盛还是值得信任的一位地方军事主官。何以见得呢?

丁盛上任广州军区司令,得到毛主席的首肯;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毛主席没有把他拿掉,而是安排他跟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调换。

外界盛传,丁盛始终无法沉冤得雪,死后不得开追悼会、不得穿军装,更不懂称同志,根子在他得罪了一些人。这个说法对也不对,对在人生在世,还是身居高位,怎么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不对在丁盛得罪的人,并不是造成这位所谓的“悲剧英雄”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盛因1976年8月8日晚上,同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进行的“四人”谈话,在1982年被命令退役,并开除党籍。如此结局,可谓是严惩。丁盛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南北两个方向到处跑,最后只跑得一个师级离休待遇,再无其他。

1976年8月8日晚上,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与丁盛在上海的延安饭店,进行了一番密谈。谈话内容众说纷纭,主流说法是“他谈了毛主席去世后的一切情况,并分析了上海附近部队的情况”。主流说法,来源于马、徐、王三人被捕受审时的证词。

对于这些,丁盛在回忆录中表示“这一切都是捏造”,并指出自己是因为没支持某个大人物,整卜占亚(原湖南省委书记),所以被公开点名问罪。

上世纪九十年代,丁盛奔走想办法洗冤屈时,曾给老首长聂荣臻元帅写信,请求帮助——两人没有当面交谈。当时聂帅是唯一健在的老帅。聂帅具体批的什么内容,丁盛也是道听途说来的,反正他的事没被办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有分量、还有确凿史料确定,为丁盛奔走伸冤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黄火青,丁盛多年的老上级。

黄火青是“两案”的特别检察厅厅长,在当时黄能在这个位置,可见他是多么德高望重,多么受组织信任。1998年8月,黄火青决定亲自出马,请求中央为丁盛平反。丁盛大喜过望,觉得此事稳了,遂立即赴京面谈。

在京见面,丁盛将更详细的情况,讲给老上级黄火青听。黄火青确实十分尽心尽责,多次为丁盛想办法、递材料、写申述、提意见等等。黄火青曾向丁盛问过一个问题,大致是:那天晚上你跟马、徐、王三人谈话,为什么不让住在楼上的廖汉生一同参加?

廖汉生是谁?当时南京军区的政委,丁盛的搭档。丁盛不管谈什么,于情于理,都该请廖汉生来一起。而且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这三位是什么人?谁的人?丁盛应该知道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年代的廖汉生,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天不怕、地不怕,跟上级彭德怀拍过桌子吵过。他看起来粗枝大叶,但在一些政治问题上,却是拎得很清楚。廖汉生在回忆录中写到过这天晚上发生的事,他回忆录跟丁盛回忆录中,记录的谈话时长完全不同。

廖汉生说丁盛四人谈了三个多小时时间,丁盛则说自己四人只谈了一个多小时。廖汉生是在上海看病,当时他已经住了一个月,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一次没来看过。丁盛一来,他们三个就来廖汉生的下榻酒店,找丁盛谈话;并在谈话前,他们还安排人通报廖汉生,一会来看廖政委。

廖汉生在回忆录中表示,自己本就不想见他们,所以谈到十点多,就跟以前一样关灯睡觉了。廖刚关灯,就听到他们一行人过来的声音。他们推开廖汉生的卧室门,连喊好几声:“廖政委,廖政委,廖政委你睡了吗?”廖汉生虽然醒着,但没有搭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日,徐景贤登门,请廖汉生到锦江饭店住,说有冷气住得舒服,廖拒绝了。

关于廖汉生和丁盛,还有两件小事。

1976年2月下旬,江青在一次会后,跟廖汉生握手,突然冒出一句:“你呀,可不能欺侮丁盛啊。”

丁盛在回忆录上讲,自己之所以跟马、徐、王谈话,完全是廖汉生托秘书告诉自己,要自己给上海市委打招呼,要医院方面重视廖的检查,这才有了他们三人晚上登门拜访的事。

第二个故事的是真是假,实在不好说,因为廖汉生完全没有在回忆录中提到此事,也没有其他资料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火青不畏万难的奔走,还是未能给丁盛平反。其实这也是预料之中,丁盛请过不少人帮忙,回信基本上都是一个字,“难”,“难”的潜意思不正是“不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