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出现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一等功臣”。

在没有物资支援的条件下,他扛住了蚊虫的叮咬和身体的伤痛,在狭窄的猫耳洞坚守整整一年,创下了独自击退18名敌人的战绩。

然而,由于停留太长,他归队时已满身泥浆、话也说不利索,连上级也险些没认出他来。

此人究竟何许人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身作战 毫不畏惧

1983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的第5个年头,22岁的杨启良随部队来到中越边境,不久后出任步兵第1师2团3连的某班班长。自从开战以来,我国为了打击越南军队的嚣张气焰,持续不断的发动自卫还击作战,很多战士都义无反顾的冲锋在前,杨启良也是其中一员。

出生于1962年12月的杨启良,是浙江省黄岩县宁溪乡下桧村人。22岁这一年,他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投身军旅,刚入伍便赶上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知道前线战事充满艰苦困难,杨启良便抓紧一切时间磨练技能,每日都期盼着能上阵杀敌,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启良

而很快,这个机会就降临到了杨启良的身上。1984年的一天,上级临时交给杨启良所在的班一项紧急任务。原来,我军计划夺取敌人驻守的一六六高地,但以现有的兵力无法彻底取胜。因此,上级需要杨启良等人组成敢死队先行进攻,为大部队的到来争取更多时间。

这是一项极为艰险的任务,杨启良明白,他和队员们的成败关乎着我军之后的战局走向。而且,敌人的火力十分凶猛,小规模的进攻也很容易牺牲。经过遴选,杨启良带着12名战士组成了敢死队,于3月8日潜入丛林,秘密埋伏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8日当晚,毫无防备的越军途经丛林,掉入了杨启良事先布下的埋伏圈。见敌人已经上钩,杨启良一声令下发起进攻,双方瞬间展开激战。次日清晨,杨启良等人顺利夺得了一六六高地的控制权,驻守此处的敌人也已被打跑。战斗虽然胜利了,但杨启良却并没有放松。

整整一晚上的艰苦作战,不止是敌人那边伤亡惨重,杨启良的敢死队亦是如此。由于人数不多,队伍里已经有队友受了伤,他必须尽快找地方安置队友们。要知道,狡猾的敌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即便这会儿被打退了,过不了多久他们还会杀回来,再次行动的。

经过一番搜寻,杨启良带着队友们躲进了猫耳洞猫耳洞其实是人工开凿的,主要用于解放军战士们进行人员隐蔽以及藏匿弹药物资。这种洞穴外观酷似猫耳,内部空间仅能容纳一两人,通常建造于掩体、交通壕的崖壁上,敌人不宜轻易发现。

但这种猫耳洞也有个明显的缺陷,越南地区有大量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处于闷热潮湿的状态。如果赶上很晒的艳阳天,在猫耳洞的战士们常常会热得喘不上气来,只能脱下上衣涂抹泥浆降温。若是雨天那就更糟了,漏雨的洞穴会弄湿粮食和弹药,让战士们更加无处落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此刻的杨启良和战友们而言,他们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这处不大的洞穴是他们所有人唯一的庇护所。而且另一边,高地附近的越军也重新组织了大批火力,眼看着就要朝一六六高地卷土重来。显然,敌人这次铁定了心要除掉杨启良等人。

虽然人数不占优势,但杨启良却丝毫不慌,很快就调整好战略,指挥着队友们对敌人发动进攻。多轮激战过后,杨启良身边的战友陆陆续续倒下,有的胳膊负伤无法再扛枪,还有的一枪就被夺去了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敌人的攻势下,连续扛住三轮猛攻的杨启良和十几个战友们,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能留在杨启良身旁一起战斗的人,在炮火和子弹中相继倒下,等到了最后,高地上只剩下了杨启良一个人。看着前方涌过来的敌人,他决心以死明志,拿起步话机对上级留下承诺:

“人在阵地在,只要我杨启良还在阵地上没倒下,就一定会牢牢守住这片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是孤军奋战,但杨启良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却毫不怯懦,而是拿着对讲机大喊着让他们向自己开炮。就这样,杨启良一个人在一六六高地上和敌人展开了拉锯战,最终以歼敌18人的战绩,顺利击退了敌军。

越军被打跑了,阵地守住了,杨启良很高兴。但很快他又意识到,由于是单人作战,所处的位置又很偏僻,连队已经和他失去了联络。为了等待救援,他选择回到猫耳洞继续躲藏。可杨启良等了好久都不见人来,足足熬了一年。在这期间,他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困守山洞 幸而脱险

杨启良尽管是南方人,自小生长在江南水乡,可碰上越南这潮湿闷热的糟糕天气,纵使是他这般硬汉也无法忍受。更麻烦的是,老山的丛林还是各类蚊虫的“繁殖地”,隔三差五就有几只来猫耳洞“串门”,在杨启良的身上咬上好几个大包。

如果只是普通的蚊虫还好,若是碰上毒虫,那就难办多了。猫耳洞里没有任何生活物资,连水源都是杨启良定期偷偷下山背回来的。至于治蚊虫叮咬的药物,那更不必想。因此,即便身上已经溃烂的不成样子,杨启良也只能默默承受,尽量减少睡觉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杨启良倒也能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概率,但他长时间的不洗澡还是加剧了伤口的溃烂。一年下来,杨启良从一个英姿飒爽的小伙硬生生熬成胡子拉碴、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中越停战后,他总算硬撑着回了队伍,结果领导见到满身泥浆的他,当即被吓了一大跳:

“你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启良身上的伤口

杨启良心里当然着急,但他实在太长时间没和人说话了,现在整个人的语言功能都倒退一大截。没办法,杨启良只能用双手比划动作,在地上写着自己名字。废了好大一番功夫,大家才认出了杨启良,了解了他这一年来的遭遇。而这段经历,也给杨启良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鉴于杨启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突出表现,上级决定授予他一等战功荣誉称号,浙江省政府也送给了他一块刻有“人民功臣”的匾额。而杨启良所在的连队,也因为这次战斗被授予“坚守英雄连”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政府颁发给杨启良的“人民功臣”牌匾

然而,获得荣誉的同时,杨启良的身体也付出了极大代价。他的大腿内至今还残留着一块弹片,肩膀和其他部位也有大大小小的伤口。其中,杨启良大腿的伤口最容易发作,只要赶上下雨天,他的腿总会感到一阵钻心的刺痛。但对于这些,杨启良却从来没对任何人提过。

1994年,杨启良和很多退役老兵一样复员转业,结束了为期十年的军旅生活。2年后,他进入台州工商系统工作,在2011年出任了台州经济开发区的消费者协会秘书长一职。从这一刻开始,在战场上英勇顽强的铁血战士杨启良,正式迈向了人生崭新的“赛道”。

兢兢业业 为民服务

在消费者协会,杨启良每日要处理的投诉总是比别人多出五到十倍。这不是因为别人对他有意见,而是老百姓们都太喜欢这位“老娘舅”了。工作中的杨启良既认真又负责,效率很高,总能设身处地的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即便下了班,他也闲不下来,总愿再多做些才肯回家。

杨启良接手的投诉大部分是群体性投诉,这一类的投诉人基本都是集体遭到了不法商家的利益侵害,想要找回公道的。如2013年的台州“星空瑜伽”事件,投诉人高达30人,数额更是多达6万人民币。但杨启良依旧是圆满的完成了工作,有效的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杨启良的工作生涯里也碰过那么几个“硬茬”。有一回,投诉人打电话投诉某车主,杨启良赶到现场后查清了事实,发现是确实是车主有错在先。没想到,那个车主明知自己理亏,却还是不肯认错,甚至还放话说要告杨启良。

杨启良军人出身,脾气一向刚正不阿。换做以前,他很可能当场和车主大吵一架。但现在时代变了,杨启良已经是人民的父母官,要为百姓办实事,就不能再像打仗时那样意气用事。尽管心里很气愤,但杨启良最终还是忍住了火气,耐心的解决了这起投诉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中的杨启良

类似的例子又如2013年,一名男子打来电话投诉,称自己在某超市中的面粉里吃出了虫子,连续拉了好几天肚子。可当杨启良马不停蹄的来到投诉人家里后,却意识到了不对劲。原来,举报人居然是个身强体壮的壮汉,气色也看着很正常,完全不像腹泻多日的人的样子。

不过,杨启良虽然意识到了不对劲,却并没有直接揭穿对方。他先让壮汉将整件事的过程叙述了一遍,举报人表示,自己拿着从超市买来的面粉包饺子,前面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就在准备吃饺子时,他却在饺子皮里吃到了虫子。一定是因为这样,自己才闹肚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人振振有词的陈述着,面色波澜不惊,一口一个“超市全责”,似乎咬定了就是超市的货物检查不到位。然而,坐在一边静静记录的杨启良却越听越直皱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好长时间,他才抬起头,目光直直的盯着举报人,冷不丁的问了一句:

“那你能告诉我,你具体买了多少面粉,包饺子用了多少吗?还有,你用面粉包了多少个饺子,又吃了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人本来还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结果被杨启良这么一问,一时间竟也有些慌乱。他瞟了眼厨房,随口回答自己一共用了3斤面粉,饺子包了50个。杨启良听完冷笑着摇摇头,当场指出举报人是在说谎,让他立刻放弃投诉。举报人想武力威胁,但杨启良却淡然反驳道:

“我当年打越战的时候,什么大风大浪、打打杀杀没见过?你这么闹事是没有用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我警告你,你这不是在维权,你是在纯粹的讹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不止举报人被唬住了,在场的其他同事也被杨启良的气场给震住了。谁能想象,这样一位和蔼可亲、认真负责的“暖心大叔”,竟是那个多年前独自干掉18个敌人的孤胆英雄!然而,这些年来的杨启良却始终保持低调,多么默默无闻的一位人民英雄呀!

杨启良虽然不怎么对外人讲自己的过往,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2017年建军节前夕,台州市场监督局的副局长徐高等人专程上门慰问杨启良。2021年4月3日,杨启良还出席了宁溪镇第一届乡贤联谊会暨宁溪镇国防教育馆开馆仪式。回忆过往,他很谦虚的坦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身处哪个职位,我所做的一切,永远都是为了人民!”

事实也正是如此,战争年代,年轻的杨启良身先士卒,在硝烟弥漫的老山开创战争奇迹;和平年代,他仍老当益壮,为社会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余热。愿英勇的一等功臣杨启良身体康健,余生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