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端午节了,今年的端午节可是60年难遇,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年的端午节是在公历的6月10日,距离也就不到一个月了。

那大家可有听说过“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水”这句老谚语呢?到底什么是“端午水”,它又有什么可怕之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半句“不怕七月半的鬼”,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这里的七月半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它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节,也就是俗称的“鬼节”。

在过去民间一种说法“七月十五中元节,鬼门关大开”,说的是在这一天,阎罗王会明令打开通往阳间的大门,然后逝去的亲人们都可以回到阳间来,因此在民间也有“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在南墙站”的说法。

当然了,大家也知道关于鬼怪这些都是迷信的思想,基本都是自己吓唬自己而已。虽然在古达是封建社会,但是很多人还是比较明智的,因此就有了“不怕七月半的鬼”之说。而且即便是如此,古人认为“端午节的水”比它还要可怕,这又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我们要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端午水”,其实它指的就是端午节当天下的雨水。因此它的通俗意思是说,相比于七月半的鬼,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下雨会更为可怕。那到底是在怕什么呢?

第一,是怕后面的降雨多。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在端午节当天如果是晴天,后面的晴天多。而如果当天是下雨天,这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多。

但是多数情况下,端午节当天都是下雨的,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这是因为在南方的端午节的时候,正是梅雨时节,雨水是比较频繁的。但是如果这个期间降雨多,是农民不愿意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话也说了“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所以在端午节下雨的话,预示着后面雨水多,这是农民担忧的事情,就怕雨水太多。

第二,担忧端午节下雨,预示着后面的收成也不好。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端午节正值夏收季节,小麦、油菜等农作物逐渐成熟了,亟待收割。

如果此时天降大雨,不仅会影响收割进度,还可能导致作物受潮发霉,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人们自然希望端午节期间能够天气晴朗,便于农事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间还有一句谚语,那就是“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有雨是灾年”的说法,所以农民是担忧端午节下雨,导致小麦的收割受到影响,甚至是发生大的洪涝灾害,从而导致之前的辛苦白费了,家里人忍饥挨饿。

第三,端午节下雨了,也担忧发生溺水等事故。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都是人们庆祝端午节的重要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如果端午节期间雨水连绵,这些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人们的节日氛围也会受到影响。而且端午节后气温上升了,夏季也到来了,就怕孩子们贪玩去玩水。

尤其是涨水了以后,去到河边玩耍,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这里的端午水,是怕孩子发生溺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水”,这句谚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端午节期间雨水的担忧与恐惧,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尊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特别是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多,在夏季也是最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这里一定要提醒孩子们,尽量远离水源,尤其是不能私自下塘下河洗澡和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