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强大的中国农民,好像总能把几样高价水果搞成白菜价。比如当年的西瓜、阳光玫瑰,而今年的幸运儿正是水果界的“顶流网红”榴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榴莲打开市场

你开出过“报恩”榴莲吗?

近两年,“赌榴莲”好像很流行。不仅网上有挑选榴莲的教程,很多朋友甚至还会录个视频,记录一下花大价钱买来的“大刺头”是报恩还是报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是买水果开盲盒,开榴莲的热度怎么比开西瓜高那么多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榴莲太贵了

往前倒推10来年,北方地区一斤榴莲能卖上五十块即使在相对靠南的地区三四十也是平均价位。

乍一看其实也还行,虽说比吃肉贵点,但又不是天天吃,图个新鲜也不算太贵。

问题在于,一个榴莲十来斤,能剥出来五斤肉,都已经算可以庆祝的事儿了。只空一房还算能忍,如果空了一房,剩下几房也不满,那么恭喜你,这点榴莲肉平均每斤要破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超市里的那些榴莲肉才能卖到一斤100多还没掌心大的一小块比一顿午饭还要贵。最可气的是,花了这么多钱,品质还很一般,很多都在新鲜与变质之间的那条线徘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榴莲好像没那么贵了,偶尔还能碰上几个装了一车榴莲的街边小贩卖,他们手里的榴莲品相可能一般,但是价格绝对喜人,十九块九、十九块八,有些甚至能到十五块,究竟是谁把榴莲的价格打下来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输和人工成本一般情况下只会往上窜,榴莲树这种生活在热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除非碰上了极端天气,一般情况下产量都很稳定,那这些钱是从哪省下来的呢?

从泰国、越南、柬埔寨进口榴莲的那些买办,可不会帮消费者省钱,他们只会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

莫非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不受买办控制,性价比更高的优质榴莲?

差不多,咱们国家了两广一带,已经有专门的榴莲种植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广榴莲打开新局面

两广榴莲打开新局面

当各种博主还在宣传泰国金枕、越南猫山的时候,殊不知中国榴莲已经悄然流入市场,甚至于还达到了一定的市场占有量。

对于不怎么了解国内果品市场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有可能连中国产榴莲这件事都不知道。

不对劲啊!之前不是有人信誓旦旦的说,中国的气候条件不适合榴莲生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说法其实挺扯的,中国地大物博从南到北温度、湿度、降雨量截然不同。华夏大地好像有收集癖似的,高原气候、热带、暖温带、寒温带,几乎想要什么气候就有什么气候

泰国、越南、柬埔寨能够种植的东西,自家几乎不可能没有。

也有人说,榴莲树8年结果,到盛果期恐怕还得再等两年,这种延时买卖中国不稀罕,只能说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估计不做生意,也不搞什么投资。只要利润空间大,温室咱们都能整,怎么就不能等两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前些年很少看到中国榴莲,纯粹是因为我们对榴莲的认知起步的太晚了。

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水果之王”榴莲一点点逐渐打开中国市场。

瓜果梨桃一斤只需要几毛钱的时候,一斤榴莲已经需要十几二十块了。几乎空白的市场以及巨大的利润空间就摆在那里,怎么可能没有人动心呢?只不过果农、买办、甚至于研究人员当时对它都不够熟悉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十年我国科研人员取得了技术性突破,在国家机器的推进下,榴莲开始在我国两广一带进行规范性种植

刚开始确实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技术攻坚,我国每公顷榴莲产量已经超过了4.5万吨那些东南亚国家每公顷的产能还不到3万吨呢!

市场就那么大,又来了一位分蛋糕的,价格这不就打下来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国越南捉襟见肘

泰国越南捉襟见肘

做生意嘛,永远都是几家欢喜几人愁。

国内老百姓享受本土榴莲的时候,越南、泰国的榴莲果农心里估计比苦瓜还苦。

单位亩产量不如中国的高,比运输成本他们不占优,进出口商品肯定是需要关税的,零零散散的算下来,他们能拿得出手的恐怕只有果品质量和品牌效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果品质量真的占优吗?前几年这么说没什么问题,这两年我国的榴莲种植业在品种选择以及品种优化上下足了功夫,网上卖出天价的猫山王咱们中国也能种,我们的科研人员甚至还培育出了红肉猫山王这种地方特色品种。

据官方数据统计,泰国在2018年光靠向中国出口榴莲就赚了36亿泰铢33.2万吨榴莲流入中国市场,从南到北向全国膨胀,这才有了互联网上的那些开盲盒视频。

极盛之后就是下坡路,到2022年的时候已经不到25万吨。有没有可能是疫情影响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有可能,但是今年上半年榴莲进口量相较于去年同比下降33%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今泰越榴莲出口市场缩水程度,已经逐渐逼近预警值,等到国产榴莲迎来盛果期的时候,这些果能又该何去何从呢?

毕竟研究人员们已经说了,等到2025年的时候,我国榴莲产量都可以上百万了。

为什么一定要将目光局限在中国呢?中国确实有相当庞大的市场,中国人民对于榴莲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但是能够接受榴莲的亚洲国家可不仅仅只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只要能够成功打开市场,摆在榴莲果农面前的绝对不是一条死路。

自媒体时代让信息流通速度进一步加快,这对于东南亚国农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抓住风口、打开市场、优化种植……竭尽全力的提高产业抗风性,才是整个行业应该做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