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从前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会动用一切办法。

古代的各种酷刑就不必说了,动辄杀头诛九族也是常有的事,还有一种就是比较不常见但是规模重大的文字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中文字狱闹得最严重的是清朝,我国历史学家更得出了“清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的结论,而清朝中若还要挑出一位文字狱巅峰时期的皇帝,那便是乾隆皇帝了。

01挑战天威尹嘉铨

尹嘉铨是乾隆时期的重臣,任大理寺少卿,他的父亲尹会一曾经是吏部侍郎,也是闻名遐迩的道学家,在康熙年间有四个非常有名的学者,陆陇其、汤斌、张伯行,另一个就是尹会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尹嘉铨也是天赋异禀,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将朱熹的《小学》编撰成了《小学大全》,当时就连乾隆看了都赞不绝口。

除此之外,他只要无事就爱写文章、诗歌,著作更是不下百部,也是因此他位列“三公九卿”。

按理说,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有着这样的才华,尹嘉铨肯定会一生享受荣华富贵,但事实正好相反,他为人高调张扬且十分傲慢、狂悖,什么都好就唯独差了点谦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四十六年的时候,尹嘉铨知道乾隆正在五台山巡游,他便动了觐见皇帝的心思,在那个年代,无召敢觐见的人基本都不是胆大包天那么简单了,是忤逆。

于是,尹嘉铨就开始凭借谜之自信想办法,他写了一篇给他父亲尹会一申请谥号的奏章,让自己的儿子给乾隆送去,他以为用这种“孝心至上”的感人办法,乾隆一定会龙颜大悦,自然就见他了。

而且,当年尹会一在朝为官时学问和能力都十分出众,还把洪灾治理得非常好,曾得到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一提起这件事尹会一反而说这是自己的母亲教育得好,清朝本就重孝,他也因此更得大家的好感。

尹嘉铨就是想利用孝这一点,让乾隆知道自己是以父亲为榜样的,成全自己“孝子”的名声。

他同时还梦想着乾隆召见自己的时候十里八乡的邻居都能看见,以此来显摆尹家圣眷优渥。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不知道自己这个行为竟是给自己招致灾祸的开始。

“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钦此。”在奏章被递到乾隆手上以后,乾隆顿时龙颜大怒,他用“狂吠”来形容尹嘉铨,可想而知尹嘉铨惹了多大的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不仅斥责尹嘉铨不够安分守己,还怪罪他把尹会一的事情牵扯进来,这明显是让自己颜面扫地。

但再怎么生气乾隆也没有惩罚他,只想着他嚣张一次就算了,不想因此而耽误东巡。

谁知,尹嘉铨在没有接到乾隆传唤自己的消息以后竟然要再次上奏,他的嚣张和狂妄告诉自己乾隆也许是觉得自己的理由不够充分。

于是在第二次上奏时,除了父亲以外他还加上了李光地、汤斌、范文程等数个名臣,要求一起被赐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乾隆可真是忍不了了,他心想我放他一马他还找上门来,那肯定是不想活了,既然他不知好歹那就把他抓起来先关到监狱里。

02一波三折的牢狱生活,终捡了一条命

乾隆为何会大怒,因为在古代给大臣追加谥号是皇帝的特权,其他人无任何资格过问此事,除非皇帝开口向你征求意见。

但是尹嘉铨倒好,三番五次挑战帝王权威、天威,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的自以为是最终害了他。

尹嘉铨被乾隆抓起来以后也被抄了家,当时从尹嘉铨的家里找出了很多藏书和字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散书1539本,藏书300多套,字画58卷,还有100多封书信和1200多块书板,书香门第、学问人这些标签倒是确定无疑,就是少了一个“脑子”。

这些字画除了证明尹嘉铨的学识,还有另一个用途,那就是“定罪”,因为文字狱事件顾名思义要有文字,从这些书卷里找出定罪的文书简直易如反掌,随便安一个即可。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尹嘉铨有一本亲自撰写的《名臣言行录》,里面记录了鳌拜、高士奇、徐乾学、张廷玉等曾经被乾隆罢黜甚至处死的人的言行。

光凭这一本,不管是给尹嘉铨一个想学习还是想谋逆的罪名,他都是百口莫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乾隆的眼里,他只在乎帝王的“明君”地位,臣子什么样他无所谓,他还禁止任何人私自杜撰历史,当朝的人物、史评等审阅必须是乾陵亲自过目过的,他最在乎的,也是自己的面子、权威和形象,尹嘉铨几乎全都触犯了。

后来乾隆又在尹嘉铨家里找到一本《古稀说》,也是他亲自写的,当时乾隆正好是古稀之年。

话说这尹嘉铨也是倒霉,70岁的乾隆又偏偏爱自称“古稀天子”,所以这一条也冒犯了他,乾隆就觉得他是僭越,于是判尹嘉铨凌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古稀一词乾隆心里也明白不是他本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出自杜甫的诗,所以也许是乾隆也有惭愧之心吧,本来要诛九族的罪就免了尹嘉铨连坐,只判他一人。

尹嘉铨在狱中的生活可想而知,冒犯皇上还有的好?

在被行刑前尹嘉铨吃断头饭的时候,乾隆特意嘱咐御厨给他做了酒席,后来据看守的人向乾隆报告,说尹嘉铨面对死亡临危不乱,没有任何慌张的神情,不光喝了三杯酒还吃了两块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怎样的?”

“是的,他还很自责,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自己对不起皇上,有负皇恩。”

乾隆听过尹嘉铨的反应后一个人沉思了片刻,然后就突然不想杀尹嘉铨了。

“把他带过来,我要见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