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极小,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而且它是非线性增长的,也就是说,在到达某个点之后,后面就是几何倍数地拉开距离。
——坤鹏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卷第九章(下)

原文:

依上所述,这是明白的,每一技术制品总是由于与它同名称的事物制造出来(如自然产物的产生一样),

解释:

从上面所说,就可明白,这一切技艺制造的产品和自然生产的事物一样,都是从同名的事物生成的。

原文:

或由它本身的一部分同名称事物制造出来(如房屋由房屋制造出来是指造屋的意想;因为意想就是技术也就是形式),

解释:

或者出于同名的事物的一部分,例如,一座房屋,是从一座作为由思想所产生的房屋中产生出来的,因为建造的技艺就是房子的形式,

原文:

或由某些包含着它的部分之事物制造出来——偶然产生的事物除外。

解释:

或者从包含着它的一部分的某事物中产生出来——如果我们排除由于偶然而产生的事物。

原文:

凡一物直接从本身生产一物的原因,就成为那产品的一部分。

解释:

因为一个事物从本身直接而成的原因,就成为那产物的一部分。

原文:

按摩者的手使病人身体发热,这就是健康,或健康的一部分,或是由此而得以引致健康,或健康的一部分。

这样就说热是健康的原因,由这原因所得的结果正是健康。

解释:

按摩人的手让病人的身体发热,这就是健康,或是健康的一部分,或是因为此而得以成健康,或是成为健康的一部分。

这样可以说热即是健康的原因,由这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健康。

原文:

所以在综合论法中,“怎是”为一切事物的起点(综合论法的起点,“这是什么?”)。

我们也在此找到了创造的起点。

解释:

在作了上述论述之后,亚里士多德用一个类比的说法,把这个现象与三段论式(就是原文的“综合论法”)的推论相比拟,他指出:

因此,正像三段论中一样,“怎是”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三段论中的起点则是“这是什么?”。

而我们现在发现生产过程也从它开始。

三段论式是亚里士多德总结人类思维活动而提出的推论模式,

它由大前提、小前提这两个命题中所包含的共有的相同词项中词的联结作用,而推论出合乎逻辑规则的包含大词和小词组成的命题,它的典型例子就是:“人皆有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有死的。”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将事物的变化比作三段论式,这是因为最基本的变化是实体的生成(当然也有不同范畴的生成,如质量、状态等范畴),而在这个生成过程中,起点总是每个事物的怎是,这就好比三段论中的大小前提推论出新的结论。怎是中包含的质料和形式,或由其潜在的状态向现实转化而生成新的实体,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生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自然所成事物与技术制品也相同。

解释:

亚里士多德继续指出,由于技艺产生的事物与自然而产生的事物,也是相同的。

原文:

种子的生产作用正象技术工作;

因为这潛存有形式,而种籽所由来与其所发生的事物,都取同一名称——只是我们也不能盼望父子完全同称,如说“人”之所生必为“人”,因为“男人”有时生了一个“女人”。

解释:

种子的生产,同那些出于技艺的制造;

因为它潜在地具有形式,仿佛与种子由之而来的东西同名,

只是我们不应期望父子完全一样,如果说人之所生者必为人,而男人有时生了一个女人。

原文:

天然生殖有时获得畸形的后裔,那么名称也就相异,所以骡的父母不是骡。

解释:

天然的生育有时得到的是一个畸形的后代,那么名称也就不同了,因此骡子的父母不是骡子。

原文:

(象上述人造事物那样,)

自然事物中有能自发的,大抵其所具物质内含有自动性能如种籽一样;

不具备这种自动性能的物质,除了父母生产外,那就不能自为生产。

解释:

如同前面所说出于技艺的东西一样,

那些自然带的中有可以自发的,大概是其所包含的质料中具备自发能动的性质,如同种子一样;

不具备这种自动性质的质料,除了父母生育外,便不以自己生产,

换言之,它们只能出于和自身相同的东西,才得以生成。

原文:

我们的理论不但证明了在本体上形式不产生形式,

而且也适用于所有基本级类,即量与质等其它范畴。

解释:

我们的理论不单单证明了在实体之上,形式不能产生出形式,

而且还适用于一切原始的东西,比如:量、质以及其他范畴。

原文:

如以铜球而论,所产生的既不是铜亦不是球。

就以铜而论,在未成为铜球以前那铜块也得是一个综合实体,因物质与形式必须皆先在。

解释:

比如以铜球来说,其所产的既不是铜也不是球。

就单以铜而论,在没有成为铜球之前,那块铜也必须是一个综合实体,因为质料和形式总是先在的。

原文:

本体上如此,在质与量与其它范畴上也如此;

质不能离开材料而独成其为质,量也不能离一支木料或一个动物而示其长短大小之量度。

解释:

对实体、质、量及其他范畴都不例外;

不是质生成了,而是具有质的材料生成了;

也不是量生成了,而是具有量的木材或动物生成了。

换言之,质不能脱离材料而独自成为质,量也不能脱离一根木料或一个动物而进行长短大小的度量。

原文:

所不同的是本体之特性在于必须先有一已经完全实现的另一本体为之父母,

如一动物之产生必先有另一动物;

但质量等则不须先有另一质量,只要先有所潛在就够了。

解释:

从这里,可以看到实体的特点,即必然有另一个从事制造的、已经完全实现的实体作为父母先存在着,

比如一个动物之产生必先有另一个动物;

但是,质、量等等则不需要先有另一质量,它们只要先有其所潜在之物即可。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