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卫国大夫石碏在晚年,却选择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

他大义灭亲,为卫国除掉大害。也阴差阳错导致了后来卫宣公的筑台纳媳。

石碏到底有多严厉?又是因何促使他走上了大义灭亲的道路。

庄姜之子

卫国的国君卫庄公,他的妻子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便是在形容她。

而他还是历史上的首位女诗人,同时也是中国的古代十大美人之一。

可这样的一位女子却终其一生未得丈夫宠爱,一生无所出。她生性不嫉妒,将卫庄公所生的子嗣视若己出,还曾为丈夫引荐别的女人。

她视若己出的那一位儿子叫做公子完,而她引荐的一位女人的儿子叫做州吁。

小儿子州吁深得为庄公宠爱,甚至到了溺爱的地步。大夫石蜡谏言说“主君若真宠爱这个孩子,便立他为世子,若不然,便应该抑制他,不要让庶子超越了嫡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过于宠爱则容易骄傲,过于骄傲则容易导致叛乱的发生。”

卫庄公不听。

跟父亲石碏不同,他的儿子石厚跟州吁关系甚好,两人还一起出去打猎。石碏知道后大怒,将儿子整整打了五十鞭子,关入房里,不让他出入。

石厚反而生了叛逆心理,被逃出了房屋。去了州吁府中,自此再不回家。

州吁跟石厚二人关系深厚,时常一起谈论军政大事,谈论兵法,每顿饭都一起吃。

后庄公去世了,公子完继位,是卫桓公,卫桓公生性懦弱,没有大志,石厚知道他不可辅佐,这便告老回乡了。

州吁却开始跟石厚一起商量夺权之事。卫桓公要前往周朝吊贺,石厚认为这正是一个好时机“主公可以在西门设宴,同时埋伏好500刀斧手。接着给他敬酒的机会,拔出刺刀杀了他,如此大事可成矣。”

桓公来到公馆。州吁早已摆好了宴席,并且躬身说“兄长要远行,贤弟特来进一杯薄酒。”

桓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五百刀斧手包围,反而十分感恩的说“贤弟费心了,我此去一月便回,有劳贤弟在国内替我执掌朝政。”

一国之君却将摄政之权交给竞争力最大的兄弟,这原本是得天独厚的信任,也是少有的器重。

州吁心中却没有感动,他斟满一杯酒,却假装将酒杯掉落在地上,伸手去捡,却早已趁此时机,将短剑放在手里,然后朝着为桓公刺去。

桓公倒地身亡,为了平息众怒,也为了自己能顺利登基。假称桓公是暴毙而死,因此登上了卫国国君的位置。

可起初国内仍然有闲言碎语,议论纷纷,觉得州吁的位置得来不正,无奈,州吁只能通过对外战争的法子转移国民的注意力。

要进攻哪一个国,要跟哪国发动战争,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他便咨询自己的好友石厚,石厚便说“要进攻外国的话,郑国是最好的选择。”

州吁却有些犹豫“郑国原本便是春秋小霸,如今更是跟齐国有了石门之盟,我若进攻郑国,齐国必定也会讨伐我。”

石厚笑道“主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主公若讨伐郑国,需要汇合五国联军。

州吁笑问“哪五国联军?”

攻打郑国

石厚说“异姓之国中,唯宋国之最大,而同姓之国中,鲁国最大,只要联系了这两国,在同时汇合陈国和蔡国,这边汇集了五国联军。“”

州吁摇头,叹息道“宋国本就是大国,怎么会无故出兵帮我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此时的宋国发动了一场战乱,原本的宋国国君宋穆公是一位最仁厚不过的国君,然而他原本是庶出的王子,之所以登上此位置,是因为他的兄长传给他的。

为感激兄长的恩情,宋穆公在临死前留下了遗志“自己的王位不传给儿子却传给侄子。”

他的儿子得知后大怒,一气之下跑到了郑国,而他的侄儿登上宋国的国位后,担心对方有意篡夺位置。

因此也想要出兵讨伐他,想要出兵攻打郑国,这便跟卫国的目的不谋而合。

五国联军兵临城下,也打了一次胜仗。此时石厚却劝“我们该见好就收,回归国内。”

州吁问“我军锐气正盛,正好趁顺进军,缘何就退?”

“如今郑国国君是周王朝的上卿,如今被我军所战胜,正好借此立威。我军的忧患不在国外,反而在国内,国家初定,常在外方恐怕会有内变。”

州吁回国后,国人尚不和,州吁为此苦恼,便再一次向石厚请教。

石厚发言“我父亲石蜡曾是上大夫,素来被国人所信服。主公征召他入朝,跟他共同治理朝政,国人势必会安心。”

州吁特意取了一只白壁和500白粟前去叩问,石碏却闭门不见,声称老夫病重。礼物也不肯收。

石厚得知此事后便说“我父亲势必不愿相见,不如我亲自回家与父亲共论此事。”

父子相见后,石蜡厉声问“国君宣召我有何要事。”

“只是国家初定,人心未附,找父亲安定国心罢了。”

石厚笑道“此事我起不了多大作用。若想要名正言顺,则最好是让周王朝下令。陈国速来受周王器重,有他美言,便能让周王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蜡建议石厚跟州吁亲自去陈国,请求陈国国君的帮助。

转身,却亲自写下一封信件,信件是石蜡的亲笔血书,写着“天降重殃,我卫国有篡位之祸。州吁的所作所为皆是我儿子助纣为虐,养成其祸。”

信的末尾,石碏写道,应当先杀他的儿子石厚再杀州吁,以此号令天下,以此还天下清白,以此匡扶国君之位。

守卫社稷不仅是卫国的责任,也是陈国的责任,是全天下的责任,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大义灭亲

州吁和石厚听了石碏之言,便亲自前往卫国,还随之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两人前去为陈国赴宴后,却发现太庙上有一块儿新写的牌匾,牌匾上赫然写着“为人不忠者,不孝者禁止入内。”

两人稍许疑惑,仍然进入门,然而刚刚踏入,陈国国君便以摔杯为号,大喊“奉周王的命令,擒获两名贼子。”

石厚想要举剑反抗,然而情势危急,宝剑未能出鞘,早已被人捆绑在地。

陈国国君刚要杀了二人,以正军法。有臣子建议“州吁是罪魁祸首,杀之大快人心,可是石厚毕竟是石碏的亲子。不如等他亲自来问罪,以免让他伤了他们父子之情。

以免石蜡儿子死后反悔,将罪过怪到我们头上。”

州吁被抓后,石碏召集朝臣共商策略,臣子们说“这是社稷大计,这是国之大计,全凭国老主持。”

石蜡因此发言“州吁石厚二人都罪不可赦。罪应当诛,以此向先灵请罪,向宗庙告罪。哪位大臣敢去行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大臣十分谨慎的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州吁既然已经正法,而石厚原本只是从犯,不如姑且赦免一罪。”

石蜡反而大骂说“州吁的罪行全部都是我儿子酿成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若不杀不足以告慰先灵。你们几位大臣请求减轻刑罚,到底有何图谋?

国家大事在前,父子亲情在后。我亲自前去手刃此贼,以此告慰先灵。”

世人溺爱偏多昧,安得方名寿晚年。

石厚随之,派右宰丑前去陈国,手刃逆贼,手刃石厚。

在右宰丑要动手前,石厚大声高叫“死吾分内,但只求再见父亲最后一面,愿上囚车,跟父亲说完最后一句话。”

右宰丑却说“我便是奉你父亲的命来诛杀你这逆子,你父亲曾有言,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不管你有何缘由。

你若真的念着父亲,我便会提着你的头去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之挥剑斩下石厚的头颅。

后卫国重新奉卫宣公担任国君之位,宣宫便是后来的筑台纳儿媳的主人公。

他曾强娶父亲的小妾为妻,父亲的小妾生下一位儿子。

在儿子成年之后,宣公便为儿子娶齐国的美女。

可在见到儿媳后,不仅没有送进儿子府中,反而进了自己府里。这也成了卫国的一桩丑闻。

然不论此事的结局,单论石碏大义灭亲一事,左丘明曾赞扬石碏:“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和熊掌不可兼得,私情和大义也不可兼得。在此时必须要做到为了家国大业舍弃儿女私情,舍弃父子之情。

正因为有了这些纯臣的存在,成了我国中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根脉。

过去,忠臣的死忠,臣子的大义灭亲,未必为现代人所理解,然而不以现在的价值观去评价当时的人物。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可否认,古代纯臣,也构成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